1.形容昆明红嘴鸥的成语红嘴鸥 红嘴鸥亦称“笑鸥”、“普通海鸥”、“赤味鸥”、“钓鱼郎”、“小康满”,属鸥形目,鸥科。 学名:Larus Ridibundus 英文名:Black—headed Gull 红嘴鸥的头和颈全部为褐色,后缘转为黑褐色,眼周有白羽一圈,背、肩以及两翅的内侧覆羽和次级飞心等均朱灰色,飞羽先端近白色,外侧大覆羽和初级覆羽均白色,第一枚初级飞羽白色,而且黑色的内外缘和先端,第2-5枚的黑色外缘渐减,而内侧渐转为深灰色,但内缘仍呈黑色,羽端呈黑色,第6枚羽毛为深灰色,而且内缘的先端黑色,第7枚与第6枚相似,但无黑端,其余初级飞羽深灰色,渐转为次级飞羽的朱灰色,其余部分为纯白色。眼暗褐色,嘴赤红而具黑端,脚和趾亦呈红色,爪黑色。 生活环境:江河、湖泊、水库、海湾。 食物:鱼、虾、昆虫、水生植物、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 体型:体型大小似鸽,全长38厘米。体重250~300克。 习性:在东北、新疆为夏候鸟,其它地区系冬候鸟。结群活动,在空中或水上飞翔觅食。活动时常发出喧闹单调的“哈、哈、哈”的叫声。红嘴鸥越冬期间体羽以白色为主,眼后有黑斑,两翅和背部灰色。嘴红脚红。繁殖期成鸟头部变为咖啡色,有白色眼圈。亚成鸟翅膀覆羽褐色,尾巴端部有黑斑。 红嘴鸥是中国南部地区冬季最常见的鸥类。在昆明、青岛等城市,红嘴鸥常进入城区的公园水体和河流地段觅食,受到人们的保护和投食招引。昆明自1985年秋季以来,每年冬天都有上万只红嘴鸥在市区内的翠湖公园,盘龙江等地觅食活动,形成昆明的特色风景 昆明的海鸥叫做红嘴鸥,来自北西伯利亚,从贝加尔湖穿越俄罗斯和整个中国来到昆明过冬,之后再集体返回。红嘴鸥虽然不是昆明的,但却是昆明的骄傲! 资料:“中国昆明滇池1987年1月14日环志”的一只红嘴鸥,飞行了8333公里,时隔7年6个月28天,此举为我国环志鸟迁往大洋洲的首例。 2.翠湖与红嘴鸥作文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昆明游玩。 昆明的好去处可真多!如:聚集了世界各地风景名胜的世博园;风景秀丽,草木葱茏的以一座铜殿命名的金殿;有着著名长联的大观园;还有俗称“睡美人”的西山……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翠湖公园和红觜鸥。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罗峰山下,这里碧波荡漾,轻舟浮荡,长堤垂柳,水面生莲,亭阁楼榭,玲珑秀丽。 俨然一派钱塘西湖景观。应该说过去翠湖是以“翠堤春晓”而闻名四方,被人们称之为“镶嵌在昆明城里的一颗绿宝石”。 那么现今的它,又以每年冬季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成千上万只红啄的海鸥与昆明市民和谐性相处作为其一道独特的景观!记得那天,一走近翠湖,就看见成千上万只红嘴鸥,有的飞翔于蓝天,有的轻浮于碧水,有的栖息于亭台楼阁,最有趣的是当游客将食物抛向空中的时候,它们总是能又快又准的衔住食物。看得我和妈妈也忍不住加入了抛食的行列,我们把买来的面包掰碎,然后抛向空中。 红嘴鸥们振翅飞起,在空中准确无误地衔住选中的目标。我学着一些胆大的游客,把一小块面包放在手中央,刚把手举过头顶,一只红嘴鸥便向我俯冲过来,叼走了食物,并不弄痛我。 这简直是在向我们展示它完美无缺的飞行技巧。这一天我玩的非常尽兴。 在回来的路上我心里一直有两个谜团:一是为什么红嘴鸥与人那么亲近?它们可都是野生的呀!二是为什么昆明以前没有红嘴鸥,而现在有了呢?回到家后,我通过上网查阅,了解到改革开放之后,昆明市政府和各级部门加强了对昆明各地区的环境治理和水利工程改造,昆明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使红嘴鸥选择了这里。当红嘴鸥到来时市民们自觉的爱鸟行动更使红嘴鸥把这儿当作了其最理想的越冬之所。 据说昆明市政府还曾经为了不惊扰红嘴鸥过冬规定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火,今年还为其准备了30吨的食物过冬。正是得利于这些护鸟的规定和行动,我们才能看到人和鸟和谐相处的景象。 我想昆明和昆明的市民们与红嘴鸥和谐相处的事例,为我们其他城市做了很好的表率。真希望今后能在更多的城市看到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3.关于昆明翠湖800字的作文翠湖—昆明美丽的眼睛翠湖,被称为昆明的眼睛。 面积虽然不算大,却很有特色,它以“翠堤春晓”而闻名四方。被人们称为“镶嵌”在昆明城里的一颗绿宝石。 翠湖的春天充满生机。小草冲破了泥土,开始了它新的生命;桃花儿、梨花儿、樱花儿、杏花儿……把公园装扮成花的海洋;蜜蜂和蝴蝶在花朵间穿梭,公园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翠湖的夏天凉爽万分。夏天的天气非常闷热,骄阳炙烤着大地,,但翠湖公园里却没有一丝热意,因为树叶把阳光都给挡住了,如同给翠湖撑起了一把绿色的大伞。 绿荫之下,老人们有的在拉二胡、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唱歌;孩子们有的在嬉戏、有的在写生、有的在运动,丝毫没有因酷热而影响了兴致。漫步湖边,池子里开满了荷花,小鱼在荷叶间穿梭,在荷叶间嬉戏。 这让我想到了唐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翠湖的秋天五彩缤纷。 枫叶变红了,银杏叶变黄了,各种颜色的郁金香全都开了,秋姑娘是一个天生的画家,她用她的彩色笔装扮着翠湖公园。走在林荫道上,看着这五彩缤纷的花、五彩缤纷的树叶;看着这蓝蓝的天空;看着这绿绿的湖水……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翠湖的冬天充满和谐。 红嘴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了,翠湖公园成了红嘴鸥过冬的天堂。好客的春城人民每天为红嘴鸥们准备了丰盛的食物,而这些小精灵也为春城人民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和谐。 人与鸥的和谐相处,成了世间最美的情。翠湖——昆明最美丽的眼睛!这里的春天充满生机;这里的夏天凉爽万分;这里的秋天五彩斑斓;这里的冬天充满和谐。 我爱家乡的翠湖公园,更爱我美丽的家乡——昆明。 4.描写翠湖的诗句翠湖溪谷诗 收获的季节 常春藤爬满了小小的篱笆, 墙角的向日葵绽开了亮丽的黄花。 屋檐下的玫瑰丛缀满了粉红色的蓓蕾, 蓝色的秫秸花给小院增添了几分素雅。 屋后的白杨树俨如忠诚的卫士, 在守望的岁月中日显高大挺拔。 这里是村庄的一角, 这里是村头的人家。 村边的原野上,一片片庄稼正在成熟变黄, 绿色的大地如同披上了一件件金色的袈裟。 蓝天白云下鸟儿在自由飞翔, 它们飞过田野、飞过村庄在、飞过古堡的尖塔, 它兴奋的告诉人们:田里的庄稼成熟啦! 田里的庄稼成熟啦!收获的季节来到了。 男人们应声操起巨大的镰刀, 一排排成熟的庄稼齐刷刷的躺在脚下。 丰收的季节里,家庭的主妇也在忙碌着, 她搬来满篮食物、提来满壶的水酒和香茶, 给劳作的人们摆上了丰盛的田边餐吧。 男人们边磨砺着用钝的镰刀, 边与女人们唠着丰收的家常话。 收获的季节里,小花狗也时刻不离人们的身边, 它知道在这样的时节人们往往会赏给点儿啥。 鸡婆们忙着在田边和路上啄食掉落的谷粒, 一边寻找一边惬意地叫着“咯哒,咯哒”。 在收获的季节里千万不要忘记了, 田边还有那时刻准备着运送庄稼的红鬃烈马。 收获的季节啊, 你是田园生活的一幅温馨图画, 你是幸福、祥和的生动表达。 你让人的心绪悠然淡定, 你让人忘掉那浮躁和喧哗。 啊! 收获的季节来到啦, 收获的季节来到了村头的人家! 5.我来到翠湖公园把句子写具体我来到翠湖公园,心情格外舒畅。 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翠湖公园,那里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是人们散心的好去处。 进了古色古香朱红色的大门,迎接我们的是雷锋叔叔的雕像,正昂首挺胸的保卫着翠湖公园,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前方,下面有**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告别了雷锋叔叔,我们来到了假山下,一排排夹竹桃,好像给这座假山围上了玫红的围巾。山顶上有一座两层的八角凉亭,站在亭子里眺望,啊!远处的人变成了蚂蚁在地上走来走去,车辆变成了甲虫在马路上川流不息,一切都变小了,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了假山,我们沿着鹅卵石铺的小路,来到了碧绿的湖边。湖静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倒映着青山、倒映着树木,如梦如幻。一阵风吹来,湖面上泛起一圈圈波纹,就像老奶奶长满皱纹的脸。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好像湖面上有一层金子。湖面上架着几座弯弯的拱桥倒映在水中,好像几轮圆月。湖边种着一圈柳树,婀娜多姿,梳着细长碧绿的长头发,正在照着镜子欣赏自己的倩影。湖中央有一座小岛,上面铺满了绿油油的草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人们在草地打滚。草坪上有几头大象的雕像,好像在悠闲的散步。翠湖的西南边有一个荷花池,满池的荷叶你挨我我挨你,一片片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又像一个大玉盘,蜻蜓把荷叶当成停机坪,青蛙把荷叶当成雨伞,水珠像珍珠一样滚来滚去。粉红的荷花千姿百态,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才张开了三四瓣,有的藏在荷叶后面,只露出了一半粉红色的小脸蛋。 美丽的翠湖公园欢迎您来游玩,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6.文章从哪两方面表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海鸥是人类最熟悉的海鸟,有5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在北半球繁殖。它对各种环境都有非凡的适应能力,根据海鸥羽毛、体形,一般把它分为两种子群。一种是黑头或是有头兜的鸥,体形较小,夏季头部颜色会有变化;一种是头部与身体颜色均呈白灰色的鸥,重90克至2 000克。 “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 新华网昆明2006年1月18日专电“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 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 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倡议下,昆明《都市时报》社、翠湖公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为海鸥老人塑像捐款,并出资为海鸥老人塑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