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月亮象征边塞关隘的诗句1.《关山月》 唐朝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说明:第一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徘徊在苍茫的云海中。用明月高升在天山之上来形容边关的地势高峻,环境萧瑟。 2.《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朝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说明:“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如雪,投降城镇的外面月亮就像是秋霜。用月亮的凄冷寒色来表描写边关的凄冷。 3.《军城早秋》 唐朝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说明:”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关塞,寒云滚滚,边塞的月亮西沉。用月亮的西沉、萧瑟的秋风、滚滚的寒云来凸显边关的凄冷。 2.描写边塞战斗的诗句有哪些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唐代)《出塞二首》 翻译: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2: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卢思道(隋代) - 《从军行》 翻译:别离后的时光飞逝似流水使人有断肠之痛,那塞外的苦战和寒冷连战马之骨都屡屡受伤。 3: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高适(唐代) - 《燕歌行》 翻译:山川荒芜,尘土满天,塞外的游牧民族和风雨一样,时常侵扰国家关隘。 4: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韦元甫(唐代) - 《木兰歌》 翻译:早晨屯兵在雪山之下,夜晚在青海湖畔扎营。 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宋代) - 《渔家傲·秋思》 翻译: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6: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唐代) - 《关山月》 翻译: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唐代) - 《夜上受降城闻笛》 翻译: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唐代) - 《出塞二首·其一》 翻译: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9: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唐代) - 《关山月》 翻译: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李白(唐代) - 《关山月》 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唐代) - 《出塞二首·其一》 3: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正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送范德孺知庆州》宋代:黄庭坚 4: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唐代:李白 5: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3.描写玉门关的诗词唐*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沙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维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阳关即玉门关] 唐*骆宾王《在军中赠先还知己》: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献凯多惭霍,论封几谢班。风尘催白首,岁月损红颜。落雁低秋塞,惊凫起暝湾。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别后边庭树,相思几度攀。 唐*王昌龄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唐*胡曾《独不见》:玉关一自有氛埃,年少从军竟未回。门外尘凝张乐榭,水边香灭按歌台。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万里寂寥音信绝,寸心争忍不成灰。 唐*胡曾 《咏史诗·玉门关》: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 唐*柳中庸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唐*李白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元*张养浩《双调·沉醉东风》: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 清*杨昌浚 《边塞词》: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4.古诗中描写地名的诗句要5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代贾岛《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白《娥眉山月歌》 娥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我们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不少地名,仿佛二者不解之缘似的。 地名是质实的专门名词,而诗歌是文艺作品,主要在于表达感情,着重创造意境。在诗歌中使用地名,对于创造意境,是否能起到烘托的作用,还是削弱破坏,我们的回答是前者,因为诗人对在什么地点、什么样的环境之下,才触发起他的感兴,总得指点明白,这就需要使用地名;否则,会使一切描写,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唐代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是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其中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句叙述句,指出了地点,看来平淡,但有了这一句,才能使前面二句的"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村渔火对愁眠"所描写的情景,有所附丽,得到着落;也正因为有了这一句,才引出下一句的"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就把此时此地,一种特定的环境,完全和盘托出了。 现在就七律、七绝和古体几种诗体,举数例,稍加分析,以资说明。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是延续多年的安史之乱结束的一年,叛军因首领史朝义自杀,全部瓦解,归降唐王朝,收复了以蓟城(即今北京)为中心的南北一带地方。这一喜讯传到了当时流寓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杜甫,使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地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七律名篇。 起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劈头就用两个地名,因梓州在剑门关之南,所以称为"剑外",说明了诗人是在千里以外的地方听到这一消息的;另一个地名"蓟北",泛指以蓟城为中心的收复地方,表示消息的内容。下文五句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诗人惊喜交加这种心情的进发情景,并准备回乡。下二句便立刻进入行动,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里情绪极为昂扬,连续用了四个地名来说明回乡的行程,由梓州出川,要经涪江、嘉陵江和长江等河流,所以用"巴峡穿巫峡"来代表这段航程;"襄阳下洛阳",这里的两个常见地名代表了当时南北间往来的大道,它以长江北岸的江陵为起点,经荆门、襄阳,出南阳盆地,而至洛阳。这四个地名,前后两对,末一字都是同音,吟咏起来更觉顺口,且音节响亮动听。 全诗用了六个地名,过去的诗评家对于这点,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主宾虚实,累累如贯珠,真善于将(在这里是统率之意)多者。" 再看**所写的《长征》,这首七律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万人传诵。 开头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雷霆万钧之势统摄全局。下文一连使用五个地名--五岭、乌蒙山,大渡河,金沙江和岷山,为我们展开了气壮山河的长征画卷。 长征途中所经过的山山水水何止千百,为何独独选中了这五个地名?因为它们在长征进程中是有关键性意义的地点,包含有丰富的史实,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在中国地理上,又是具有鲜明地理特征的重要地名,气象雄伟,非一般山水所能及。所有包孕这五个地名的诗句,一方面是对当地地理特征的刻划,实质上是抒发了革命战士的开阔胸襟。 当我们吟咏这首革命的诗篇时,这一个接着一个的地名,使我们的情绪也跟着逐步昂扬、升华,到达顶点 七律中的三、四两句,称作颔联,讲究对仗工整,在对仗之中又往往使用一些地名,来寄托诗人的感兴。如杜甫在寓居成都时所写的《登楼》,其颔云:"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远眺,俯视澄流,仰观山色,点出这两个地名是即景之作,是写实。锦江在成都市南,为岷江分支走马河的下游,因古时用此水濯锦,鲜于他水",故名,当地也称做府河。 玉垒是山名,唐代于此设置关口,来控制通往藏族地区的要道。以河流与空间联系起来,以关隘与时间相联系,不但使对仗贴切工稳,而且气象雄浑,为下文引出诗人的感慨开了先路。 再如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两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向为历代传诵的名句。瓜州渡和大散关,诗人所以选择两个地名,实含意很深。 前者位于长江北岸,在江苏江都县之南,为南北往来的要津;后者是秦岭的一个隘口,在宝鸡西南,扼通往关中的要道。这两个战略要地,一水一陆,一东一西,当时都是宋金相峙的前线。 诗人通过两个地名来抒发他的爱国热情;而且这两个地方,又都是诗人早年在镇江和南郑军中亲临过的,现在回首往事,无论于国于己,怎么不使他感到悲愤呢? 七绝仅有四句二十八字,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深刻,有不少佳作,声辞俱美,情韵无穷,向被认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在这种字数有限的诗体之中,能否运用地名,挥洒自如呢?在一首七绝之中,有一句含着地名的,极为常见,固然不必多论I就是二句、三句甚至四句都使用地名,在唐代名家作品之中,也比比皆是,而且也有连用地名达五,六个,之多的。 现在且由我们略举几。 5.赞颂齐长城的诗词有什么以下是穆陵关是齐长城最重要的关隘,关于他的诗词算不算哈,目前就找到这么多,希望能帮助你 【有关穆陵关的部分诗文】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唐]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注】 这首诗是诗人在穆陵关北遇人归渔阳而作。 诗用第一人称的诉说,寥寥数语,勾勒出几家耆旧、处处蓬蒿的荒芜凄凉景象,不愧为“五言长城”。诗大概作于“安史之乱”以后。 在穆陵路上遇到你,正单人独马向桑干进发。古楚国的苍山久经风霜,昔幽州地在这寒冷季节散布着惨淡的日光。 那里的城池经过多次战乱,故旧只残留寥寥几家,处处长满了蓬蒿,看到这一切,回归的人不禁掩面垂泪。桑干:河名,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北部。 这里指渔阳一带。楚国苍山:战国时期楚国势力伸展到山东南部,以齐长城为界,和齐国对峙。 楚国苍山指穆陵关一带的山。过穆陵关 宋延年 穆陵千嶂郁崔嵬,十二河山入望来。 霸业已随流水去,民居犹傍断岩开。嵯岈路尽穿陵谷,畚■人稀盛草莱。 少日终军今白首,关门莫道弃繻回。【注】 宋延年:益都人,礼部郎中。 穆陵关(三首录二) [明]薛瑄 一 万山绝顶穆陵关,一上山楼五月寒。烟树满川浮暝色,晚风吹雨湿栏干。 二 危哉穆陵关,高出众山顶。地势愈觉宽,天宇相回迥。 林木何萧森,首夏风色冷。山楼试一登,眺览恣遐骋。 沂岱环西阴,淮海接南岭。齐州走北川,扶桑控东影。 道理会一门,山川挈要领。清明雨中过穆陵关 [明]王世贞 穆陵关头峰削悬,哀飔氵虢氵虢吹奔泉。 谁令冰雪渐成雨,岂为清明方禁烟。桃花欲红不肯放,柳条既青犹未眠。 南人过此泪双落,耐可吴江十月天。【注】 王世贞,明青州府兵备,太仓人。 这首诗是诗人在人青州府兵备时,于清明节路过穆陵关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穆陵关春天凄凉岑寂的雨景,触发起对江南家乡的思念。 穆陵关头峭削的山峰悬空而立,悲凉的风吹着奔流的泉水,发出氵虢氵虢的声响。是谁使不久前还在下的雪逐渐变成下雨的呢?难道只是因为正当清明节而禁烟!桃花的花蕊就要变红了,还是不肯开放,柳条接近发绿了,还在随风摇曳不止。 经过这里的我不禁双泪流落,怎得故乡吴江美好的十月天气。耐可:怎得。 耐,音nèng。穆陵关 [明]公鼐 昔日齐侯履,南疆尽此封。 诸山沂作镇,五岳岱为宗。霸国犹余业,重关识旧踪。 故园相去近,回首海云重。【注】 公鼐,明代蒙阴人。 诗为作者回家路经穆陵关怀古之作。诗人东眺西望,面对这座处于泰、沂两座名山之间的雄关,不由触发怀古情怀。 以此作为封疆南部边界的齐国,它称霸的业绩,至今流传,而雄关穆陵的遗迹,尚可辨认。但是昔日声威震慑诸侯的齐侯哪里去了呢?回首北望,只有茫茫云海。 穆陵关过去是齐侯足迹所到之处,齐国的封疆南界到此为止。沂山为五镇之首,泰山则为五岳之宗。 春秋时期称霸的齐国,还有遗留的业绩,陡险纵深的穆陵重关,还能辨认得出过去的踪迹。这里离我的家乡不远了,回首身后,云海相连,迷蒙无边。 过穆陵关 安■ 将军岘口路盘纡,东国重关赐履余。溪谷分流通沭汶,商车夹道走淮徐。 捐躯戍主灵犹壮,失险南燕计果疏。何处寄奴遗垒是,废兴千载总成墟。 题沂阳八景 杨光溥 穆陵停雪 同云消尽墓天晴,山北山南一样青。鸟向水晶屏外过,人从云母帐中行。 柳花冷覆长春苑,月影寒铺不夜城。却忆蓝天迷逐客,马啼偃蹇踏瑶琼。 过穆陵关 [清]周亮工 大弁峰高雪意悬,几行冻柳映寒泉。闲云自逐孤鸿去,衰草难留狡兔眠。 马首旌旗残岁月,溪边瓦砾旧风烟。重裘不压岩关冷,却忆南来二月天。 【注】 此诗为作者在山东青州兵备道任上因事过穆陵关时所作。全诗描绘了穆陵关冬季苍凉的景象,追寻了他亲身经历过的战争遗迹。 尾联以不胜岩关寒冷,却忆江南二月,表达了失意心境和对江南那段生活的留念。大弁山孤峰高耸,天就要下雪了,路边几行冬天的柳树,倒映着寒冷的泉水。 闲云追随着孤雁而去,狡兔难以在枯草丛中栖身。马前面的穆陵关上竖立的旗杆,使人联想起过去变乱的岁月,小河边的瓦砾标志着往日战争的痕迹。 厚厚的皮袄也抵御不住高关的寒冷,倒让我回想起由江南北来时的二月天气。穆陵停雪 [清]高侗 垂天宝磴朔风弹,腊雪曾经六月看。 去鹤饮泉分羽白,春山驰马怯衣单。光添皓月寒生谷,气冽秋霜玉满岩。 霸业犹余威烈在,土城长峙碧流湍。穆陵停雪 [清]祝植龄 穆陵古道界青齐,路转峰回望欲迷。 北近岘山岚气合,南临沭水暮云低。桓侯胜烈今何在,仲父高勋古未题。 惟有阴崖含腊处,三秋积雪画桥西。穆陵怀古 [清]高淑曾 鹰扬盟带砺,赐履称东藩。 山河控十二,管钥惟南门。霸气时间发,雄风千古存。 矫首望海色,泱莽连朝昏。大岘自西来,嶻嶪树崇垣。 矗矗峰如削,沉沉云若屯。巨壑蛟龙蛰,巉岩虎豹蹲。 曲栈戴危石,逼仄摧短辕。一丸封崄巇,万骑迫崩奔。 咄哉慕容氏,失险安足论!【译文】 齐太公姜尚雄才大略,佐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齐国国君的爵位,又封赐以广阔的管辖范围和征伐的权力,号称周朝东方的屏藩。齐国控制的地方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二,穆陵关地位险要,是。 6.形容新的开始的诗句有哪些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雄关漫道真如铁 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说娄山关坚实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跃 迈步,跨步、大踏步.从头越,即为头越.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为头,犹云从头,或开始也.”有从头再开始的意思.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即隐约含蓄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做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选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刘禹锡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 诚然,“沉舟”“病树”是常有的事。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让我们的心中永远留住这春天的美景,念念向善、念念向生! 7.关于山海关的诗句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宁海城边衰草秋,残垒夕阳相向愁。 登临龙首关城上,天下游人今似潮。北钥幽燕锁,流云压莽阡。 雄关傲边鄙,豪杰壮烽烟。 倚山傍势鸟难越,卫国安家民畅眠。 依山面海一雄关,历躏沧桑六百年。险隘锁幽燕,虎踞龙盘,登高尽览北风寒。 山势巍巍成壁垒,天下雄关。兵家自古干戈地,雅客而今笔墨缘。 喋血记当年,一怒红颜,风云际会起波澜。铁马金戈由此向,无限江山。 崇祯枉有榆关在,魂魄无归荡景巅。山海关: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 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