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玉溪红塔的诗句

1.赞美玉溪的诗句

赞九龙池水造福玉溪

去岁曾作玉溪行,

清夜漫步玉溪城,

星光灿烂,

月华如水。

民众怡然散步玉溪河畔,

波光灯影,

笑语如歌。

玉溪生态立市,

引九龙池水润城郭,造福桑梓,

可谓清流有祥瑞,

有水便有灵。

欣然吟此数句以抒怀:

曾闻奇黎有九龙[1]

气蒸云霭呈祥瑞

山为魂魄树为灵

蛰伏深山待时飞

智者有方引龙池

清波润民城郭美

出山净水为民生

万户千家沐清溪

我乘月光沿河行

水声叮咚鸣环佩

玉溪河畔万众乐

波光水影人不寐

月明星稀吟诗赋

旧笛新韵诉心扉

[1] 九龙池位于玉溪市州城西北10公里奇黎山下,又名奇黎溪。

九龙池水汇入了造福于民的玉溪河。

《中国·玉溪九龙池》

盛夏,《中国·玉溪九龙池》一书带着清新气息、厚重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作为碧玉清溪源的九龙池,清纯的泉水四季常涌,昼夜不息,喷珠吐玉,泽被桑梓,滋润着玉溪大地,哺育着玉溪精英。正是九龙池的无私奉献,才带来了玉溪土地的丰饶和文化的丰硕。当有一本大书,记载描述九龙池的古今传奇、旖旎风光和润泽万物的奉献精神。应当有一座丰碑,为玉溪水利史上最辉煌的功臣之一——九龙池歌功颂德,让它的世绩功勋万古流芳。

于是,红塔区委、区政府为编著这一本大书开始了深远的构想和精心的策划。《中国·玉溪九龙池》一书应运而生。

《中国·玉溪九龙池》历经两年多精心搜集资料、编辑撰写,对九龙池及其引水入城,并形成“九龙四海”润泽玉溪,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和介绍,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行文流畅,文体多样、图文并茂。既是一本写史纪实、贯通古今、富有实证资料的好书,又是一本绘景抒怀、情辞并茂、生动感人的诗集;也是一本记录市委、市政府带领玉溪各族人民进行“生态立市”,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史志文集。省社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福泉先生评介此书具有显著的“资政、存史、教化、科研”功能和作用。

如果说三百年前(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开挖永润沟首引九龙池水灌田三千亩是一个壮举,五十三年前(1954年),飞井海水库竣工灌田1.3万亩是一个飞跃,则2007年春玉溪大河引来九龙池水而焕发碧玉清溪的景观,则是九龙池生命史上的一个高潮。“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三百年前玉溪诗人雷跃龙曾对九龙池发出“试问溪流几变迁”的深沉扣问,他当然想不到,现在九龙池溪流已流进玉溪城,且出现了人们早已盼望的“九龙吐玉入城来”、“玉溪河畔有清凉”(孔祥庚:《玉溪大河》、《玉溪大河晚景》)动人景象。

浏览此书,可看出该书编辑了解历史、熟悉情况,对于编辑本书倍加积极。他们回溯历史,多方调研,广征博采,搜集前贤诗文碑刻,了解九龙池自然地质生态的本源和变化,为九龙池梳理出一条清澈流畅的历史河道。在前人的启示、实践的明证和当代玉溪生态立市建设成就的鼓舞下,编著者确立了以对水文化反映、发掘和咏赞为主线,在内容和体例上,坚持史志和文学相结合,以事实为依据、发展变化为重点,做到情理并重、人事并重、诗文并重,以反映九龙池的悠久、充沛和优雅,展示生态城市的清新壮丽、蓬勃生机,创新发展的永恒魅力。

玉溪的老领导段毓华和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亲自为此书作序;全国著名学者和诗人张文勋教授不顾年迈体弱,到玉溪视察,写出大气磅礴的《玉溪九龙池碑记》。并题联“群龙用九,济世利民求福祉;大道唯一,经天纬地致中和”。古人雷跃龙,近人李鸿祥,当代孔祥庚、洪炎德、宋河等人的诗作,不仅情思悠长,而且作为珍贵文献式的记事抒情诗而让读者深受启发。明清地方官员和文士镌刻的碑石,更是稀有而重要的历史凭证,它们说明数百年来,玉溪官民和有识之士历来是如此深情地呵护九龙池,而又深刻地认识到九龙池清泉对利农、对百姓须臾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全国著名诗人王亚平、张力夫等采风玉溪而挥翰留下的诗作,则显示出玉溪九龙池及玉溪大河建设巨大的魅力。

如果要问这本《中国·玉溪九龙池》的最大特色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丰赡,丰满而充足。像九龙池水一样四季常涌,昼夜不息,深藏滋润着玉溪田畴的稼禾和今天美丽如长虹的玉溪大河。

2.描述红塔山经典1956得诗句

诗句没找着。

塔山是1956年创牌的.到06年时,红塔山50周年,玉溪卷烟厂搞了很大的纪念活动.当时红塔山正在面对小熊猫、中华、云烟的挑战和白沙、黄鹤楼、红金龙、大红鹰、七匹狼等新秀的围攻,大家都在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变换外包装.红金龙、白沙这两家通过改善工艺和外包装打开了全国市场,对卷烟行业老四家打击不小.为此,除中华按兵不动外,大家都推出了多口感、多价位的立体产品系统.但是,老品牌老包装的情感影响力和历史积淀的力量是很大的,红塔山在推出世纪红塔和金红塔山成功之后,也没有放弃老版的白包红塔山.经典1956,就是红塔山侧重历史积淀和老品牌老包装情感的一个品种,目前销量相当之不错.这就是1956的来历.

3.描述红塔山经典1956得诗句

诗句没找着。

塔山是1956年创牌的.到06年时,红塔山50周年,玉溪卷烟厂搞了很大的纪念活动.当时红塔山正在面对小熊猫、中华、云烟的挑战和白沙、黄鹤楼、红金龙、大红鹰、七匹狼等新秀的围攻,大家都在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变换外包装.红金龙、白沙这两家通过改善工艺和外包装打开了全国市场,对卷烟行业老四家打击不小.为此,除中华按兵不动外,大家都推出了多口感、多价位的立体产品系统.但是,老品牌老包装的情感影响力和历史积淀的力量是很大的,红塔山在推出世纪红塔和金红塔山成功之后,也没有放弃老版的白包红塔山.经典1956,就是红塔山侧重历史积淀和老品牌老包装情感的一个品种,目前销量相当之不错.这就是1956的来历。.。

4.有玉溪两个字的古语或者诗词成语

玉溪谣

作者:赵汝回 年代:宋 体裁: 类别:

雍滩束不水箭急,逆水滩滩壁立。

折篙断缆船不前,乘船人惧悄人泣。

柳风摇春花雨晴,飞帆忽过如飞星。

仙人坐机锦鲸与,邀我为赋银河清。

茫茫天路高无陛,予止坎兮曷为至。

闲将身事问仙人,仙人笑指滩船是。

长风引船水没滩,天地变化须臾间。

不生凌清逆紫骨,何用费火烧还丹。

五百童男东入海,水弱山遥无药采。

千层万级通天台,方士致神神不来。

君不见桃花满山不知处,刘阮迳入天台去。

另有“玉溪华年”意为:留不住的华年,忘不掉的过往,有如溪中倒影,似近似远。

附注:玉溪”是李商隐的号,世人习称唐代诗人李商隐为“玉溪生”

但愿能对你有所帮助

5.急求~~~~介绍玉溪高古楼

玉溪北城镇之高古楼,滇中之名楼也。迄今数百年间,屡毁屡建,文脉相传,史迹昭然。昔普舍初兴(1),聚奎(2)启乡里之文运;北城鼎盛,扶元(3)育经世之鸿儒。草池有铁面御史之美誉(4),声震四海;希洛有助学兴文之义举(5),名动乡关。地虽僻而望远,邑虽小而多才;此非堪舆(6)之灵应,乃政化贵文之征也。方今神州夷泰,区宇熙宁,民丰物阜,古镇中兴。富甲三迤,承正德厚生之古训;泽被桑梓,播华夏文明之新声。是以古阁重光,依旧制而倍增光彩;魁星再现,蕴文华而焕发新姿。一登斯楼,恍如平步青云,极目云天,襟怀广宇,神驰域表,气象万千。置身于天人之际,游心乎八极外,飘飘乎已物我两忘矣。飞阁凌霄,展南天之胜概;铁马流韵(7),发怀古之幽思。抱常守真,涵天地之正气;开物成务,存太极(8)之箐华。蔽日浮云散尽,流金玉宇澄清;望银河兮渺渺,思碧落兮茫茫。九天揽月,不负凌云之志;霄汉浮槎,恒存摘桂之心。临风长啸,万里风云霭霭;屏息澄怀,千秋岁月悠悠。卧牛腾骧(9),潜龙舞凤(10),山川毓秀,理地钟灵。承千载之古韵,启百代之新风。熙熙庶物,工商荟萃;郁郁人文,俊才云蒸。复以小康之世,人人心乐而声泰;大化之时,户户结彩而张灯。百里平畴,共享丰收之乐;舞榭歌坛,不绝弦歌之声。阳春白雪,已进平民里巷;下里巴人,可登大雅之堂。是以大江南北,传唱义勇之曲(11);华堂内外,常闻花灯之音。观夫一阁之兴废,系乎世运之盛衰,岂偶然哉?世积乱离则生灵涂炭,鸿均治世则礼乐大兴(12)。治世修文,古已如之,今亦宜然。然则,新建高古楼之时义大矣哉!鉴古观今,此诚乃盛世之表征也。甲申上元,序属孟春,元宵盛会,群贤雅集。华灯初上,星月皎洁;登楼观赏,宛若瑶台。余喟然叹曰:海内名楼,誉满四海者多矣!唯斯楼地处边陲,鲜为人知,岂不惜哉!友人唯唯,嘱为之赋以昭世人。余不才,岂敢当此重任,然块垒于胸,不吐不快,故聊撰小文以述其大略。如今,高古楼之令名,已隐隐(13)起于南天矣。

简注

(1)元设普舍县,明洪武年间撤消。

(2)高古楼最早称聚奎楼。

(3)高古楼又名扶元阁。

(4)陈表,号草池,明嘉靖二年进士,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有“铁面御史”之称。

(5)管灏,字希洛,清康熙三十四年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在家乡捐资助学。

(6)堪舆:凤水择地之术。

(7)凤铃,又称铁马,亦称檐马。《西厢记》:“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

(8)高古楼天花板上有太极图。

(9)卧牛山和龙马山。

(10)青龙山和凤凰山。

(11)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12)鸿均:风俗淳美,天下太平。王褒《四子讲德论》:“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

(13)隐隐:盛貌。司马相如《上林赋》云:“沈沈隐隐。”班固《西都赋》云:“粲乎隐隐,各得其所。”

6.介绍玉溪红塔山的作文

穿着一条美丽长裙的春姑娘迈着轻快地步伐向大地走来。春姑娘走遍了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用彩笔染红了鲜花,染绿了小草,使万物复苏。我建议老师和同学们可以抽空去红塔山春游,那里的春天与众不同,别有一番情趣。

站在山脚下,就可以看见映衬在蓝天下的红塔。站在红塔上,沐浴着春天温暖的阳光,顿时觉得心旷神怡。放眼四望,只见棵棵柳树吐出了嫩芽,条条柳枝随着和煦的春风翩翩起舞。粉色、白色的桃花挂满枝头,嫩黄的迎春花开的正旺,洁白的玉兰挂满枝头,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一级级的台阶掩映在绿油油的草坪中,台阶两边是棵棵整齐的枫树,好像在列队欢迎访客的到来。在林间玩耍的小朋友偶尔会发现白色的狗尾草,发出兴奋的叫声奔向很稀奇的狗尾草。如果你够细心的话,也能发现些野花野草。玩耍累了的人们有的睡在草坪上,有的找个阴凉的地方玩起牌来,有的跑到健身器材那里锻炼起来……

写了这么多,红塔山的美还是无法描述出来,只有大家到红塔山一游,才能真正体会。红塔山将用自己的美景欢迎老师和同学的到来。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