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经济”的诗句有哪些1. 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 2. 苍生未经济,坟草已芊绵。 3.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4. 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 5. 光禄经济器,精微自深衷。 经济 [ jīng jì ] 6. [时与微之结集策略之目,其数至百十。] [时与微之各有纤锋细管笔,携以就试,相顾 辄笑,目为毫锥。] 繁张获鸟网,坚守钓鱼坻。 [谓自冬至夏,频改试期,竟与微之坚持制试也。] 并受夔龙荐,齐陈晁董词。 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 中第争无敌,专场战不疲。 辅车排胜阵,掎------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白居易) 7.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杜牧) 南指陵阳路,东流似昔年。 重恩山未答,双鬓雪飘然。 数仞惭投迹,群公愧拍肩。 驽骀蒙锦绣,尘土浴潺湲。 郭隗黄金峻,虞卿白璧鲜。 貔貅环玉帐,鹦鹉破蛮笺。 极浦沉碑会,秋花落帽筵。 旌旗明迥野,冠佩照神仙。 筹画言何补,优容道实全。 讴谣人扑地,鸡犬树连天。 紫凤超如电,青襟散似烟。 苍生未经济,坟草已芊绵。 往事唯沙月,孤灯但客船。 岘山云影畔,棠叶水声前。 故国还归去,浮生亦可怜。 高歌一曲泪,明日夕阳边。 8. 石犀行(杜甫)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 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 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 自免洪涛恣凋瘵。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9. 徒步归行(杜甫) 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国之社稷今若是, 武定祸乱非公谁。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人生交契无老少, 论交何必先同调。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 10.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高适) 亚相膺时杰,群才遇良工。翩翩幕下来,拜赐甘泉宫。 信知命世奇,适会非常功。侍御执邦宪,清词焕春丛。 末路望绣衣,他时常发蒙。孰云三军壮,惧我弹射雄。 谁谓万里遥,在我樽俎中。光禄经济器,精微自深衷。 前席屡荣问,长城兼在躬。高纵激颓波,逸翮驰苍穹。 将副节制筹,欲令沙漠空。司业志应徐,雅度思冲融。 相思三十年,忆昨犹儿童。今来抱青紫,忽若披鹓鸿。 说剑增慷慨,论交持始终。秘书即吾门,虚白无不通。 多才陆平原,硕学郑司农。献封到关西,独步归山东。 永意久知处,嘉言能亢宗。客从梁宋来,行役随转蓬。 酬赠欣元弟,忆贤瞻数公。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 并负垂天翼,俱乘破浪风。眈眈天府间,偃仰谁敢同。 何意构广厦,翻然顾雕虫。应知阮步兵,惆怅此途穷。 2.形容经济的诗句〖饮中八仙歌〗 书名:《全唐诗》 作者: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出塞二首〗 书名:《全唐诗》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凉州曲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忆昔二首〗 书名:《全唐诗》 作者:杜甫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 长驱东胡胡走藏。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今今上犹拨乱,劳身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 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来坐御林,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 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 洒血江汉身衰疾。 〖君子有所思行〗 书名:《全唐诗》 作者:李白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3.【关于经济和文化的成语】经济方面的成语:【薄养厚葬】:指子女在父母生前不尽心供养,父母死后却大办丧事,借以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孝心.【繁荣兴旺】:形容事业或经济状况发达昌盛,生机蓬勃.【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红红火火】:形容旺盛或经济优裕的生活.【宦囊羞涩】:宦囊:因做官而得到的财物.比喻经济困难,手头无钱.【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家道消乏】: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家道小康】:家道:家境;小康:中等水平.家庭经济比较宽裕.文化方面的成语:【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粗识之无】:粗:略微.略微认识“之”“无”二字.指文化程度很低.【粗俗之辈】: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横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裂冠毁冕】:①比喻背弃王室.②比喻绝意仕进.③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卖弄学问】: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4.描写中华文化的诗句★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劝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址,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登坛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比幽州台,激发冲霄志。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5.形容文化的古诗词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北宋文学家苏轼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白话译文 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与诸子登岘山 唐代诗人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白话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词人辛弃疾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白话译文 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 4、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白话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5、赠程处士 唐代诗人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白话译文 一百年来长久地混乱纷争,千万种事物全都并举杂陈。阳光随着心意洒落,河水听任感情流淌。礼乐拘禁住了姬旦,诗书束缚住了孔丘,不如枕在高高的枕头上,时时求得长醉以消除愁闷。 6.描写”中华文化“的诗句1丶唐朝·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丶唐朝·白居易《青石》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愿为颜氏段氏碑, 雕镂太尉与太师。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呵希烈时。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慕为人,劝事君。 3、唐朝·张九龄《荆州作》 先达志其大,求息不约文。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4、唐朝·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楚想。 5、宋朝·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古人为何很少写关于中华文化的诗句? 我个人觉得是因为,唐诗,宋词中的很多诗人,作诗的背景大多数都是因为有才而不得用,从而有感而发,唐诗宋词中很多很是描写思想或者山水景色的诗词,可能是因为诗人背景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