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描写“美丽的西子湖畔”是哪句诗苏轼描写“美丽的西子湖畔”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一、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三、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四、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2.苏轼在航州西湖畔写了哪些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夜泛西湖五绝 【宋】苏轼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原注:湖上禁渔,皆盗钓者也)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3.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我会想起苏轼的诗,是什么诗句这首苏轼的诗是《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进一步运用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 4.描写“大明湖畔”的诗句有哪些1、《趵突泉诗》 (元)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 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 2、《大明湖》(唐)杜甫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3、《趵突泉》 (宋)曾巩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4、《明湖曲》 余正酉 东风吹皱波粼粼,芦牙界破明湖春。风定湖光作明镜,群峰倒插青嶙峋。 5、《环波亭》 苏辙 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6、白居易 “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 7、赵孟頫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8、蒲松龄 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大明湖畔: 现在哪个湖在中国最红?显然是济南的大明湖。不信去网上看看,遍地都是“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吗”的句式。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它位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大明湖是一个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积甚大,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市区诸泉在此汇聚后,经北水门流入小清河。 译文 1、泺水之源在此,可谓天下皆无, 平地涌出波涛,就如白玉之壶。 虚谷长久喷涌,耽心元气泄尽, 即使大旱年景,不怕东海干枯。 云雾蒸腾而去,滋润着华不注, 波澜声声而起,震撼了大明湖。 时时来到泉上,濯洗满身尘土, 仿佛冰雪满怀,使人性情脱俗。 作者: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 5.苏轼赞美西湖美丽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①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 ②方好----正显得美好。 ③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解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或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6.形容苏轼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十年生死两茫茫。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苏轼《和董传留别》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7.苏东坡描写君山的诗句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苏轼描写湖面雨过天晴的诗句有哪些1、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江南》 解释: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 2、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采莲曲》 解释: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 3、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解释:到底是西湖六月的景色最美,风光与其他季节不相同。碧绿的荷花与天相连接,荷花映着太阳呈现出异样的娇红。 4、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 解释: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后才知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犹如心字香烧般的折磨与煎熬。 5、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荷花》 解释: 五寸的荷叶托着娇艳的荷花,荷叶密密的贴在水面。 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爱莲说》 解释: 水里、陆地上的草木和花朵,漂亮的很多。 7、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青阳渡》 解释::青青的荷叶覆盖着碧绿的潭水,鲜艳的荷花娇艳欲滴。 8、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咏芙蓉》 解释:微风轻轻吹动淡紫色的叶子,清凉的露水打在美丽的花房。 9、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采莲~南朝》 解释:一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在轻柔的雨丝沐浴下,显得更加清秀、雅洁、妩媚、可爱了。 10、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古风》 解释: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 9.苏轼描写西湖的诗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又《湖上夜归》诗: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又《怀西湖寄晁美叔》诗: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问道若有得,买鱼弗论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