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疑问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思 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凉州词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书愤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双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州桥 范大成州桥南北是天街,老父年年等架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以误区 思路两个词各写一百字的短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 ( ) ( ) ( ) 2、从前,有位读书先生,他在自己的书房写了一幅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乍看,上下联完全重复,其实颇有深意。上联写的是年轻的时候读书的情形,下联写的是老年以后读书的情形。 要把意思表达准确,关键在于把“好”字的声调读准,四个“好”字的正确读音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将“梅花、荷花、桃花、桂花”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在括号里注明排列的理由。 (3分) (1)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 ) (2)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 ) (3)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 ) 4、补充叠词成语。(2分) 得意 生机 小心 气势 玉立 不绝 逼人 如生 5、补充成语或歇后语。 (3分) 一夫当关, 聪明一世, 路遥知马力, 姜太公钓鱼—— 张飞穿针—— 外甥打灯笼—— 6、在“然”字前面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2分) _____然大悟 ____然纸上 _____然有序 ____然自得 _____然开朗 ____然大怒 _____然泪下 ____然大波 7、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 (2分) (1)________卧薪尝胆。 (2)________无颜见江东父老。 (3)________三顾茅庐。 (4)________身在曹营心在汉。 8、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和写作有许多精辟的总结,如:要读有益的书,因为书是知识的 ,力量的 ,智慧的 ,生活的 。再如:“书读百遍, ”,这是强调 ;“读书破万卷, ”,这是强调 ;“文似看山 ”,这是强调 。 (5分)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万古长青、千山一碧、翠色欲流”这三个词都是描写“绿”的词,其中“万古长青”表示绿的_______________,“千山一碧”表示绿的________________,“翠色欲流”表示绿的________________;“万水千山、绿水青山、崇山峻岭”这三个词都是描写“山”的词,其中“万水千山”是形容_________ ____,“绿水青山”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崇山峻岭”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由于齐白石的一时疏忽,引出了一段“争画”的美谈。在题画时,**借用 的一句诗“ ”,只改动了两个字,化出了上联:“ ”;郭沫若也巧借 的一句诗“ ”,改动两字,成了应对的下联“ ”。 齐白石借机收藏了这件珍品。(3分) (3)父爱如山,那份厚重和严厉,让巴迪时刻 ;母爱似水,那份温情和慈祥,让巴迪时刻 。 (1分) (4)霍金的事迹表明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 。(1分)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5分) 1、下列诗句中的“/”表示朗读的停顿,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B.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C.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孩厂粉断莠登疯券弗猾D.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下面三句话,后面都空缺了,空缺处原文用a、b、c标明写在后面。请完成三道选择。 (3分) ①不是所有的欢笑都表达高兴,就像____。 a.不是所有的名声都表达实情。 ②不是所有的掌声都表达欢迎,就像____。 b.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痛苦。 ③不是所有的职称都表达能力,就像____。 c.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1)请从下列组合中,选出与①②③相对应的最恰当的搭配项( ) A.a b c B.b c a C.b a c D.c b a (2)上面这组句子所揭示的是( ) A.言与行的矛盾 B.表里不一的矛盾 C.一般与特殊的矛盾 D.全面与片面的矛盾 (3)上面这组句子的表现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E.类比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1分) ( )虚心地承认错误、缺点,( )决心改正这些错误、缺点,从错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 )能使知识不断深化,( )逐步掌握规律,取得胜利。 A.只要、或者、才、而 B.只有、或者、就、因而 C.只要、并且、就、因而 D.只有、并且、才、从而 三、从十首古诗词中各选出一句带有“黄”字的诗句或词句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请用“我去”两个字组成表达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再用“我去”作为复杂句子的一个分句,写出表示不同的关系的句子。(4分) 1、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 (1) (2) (3) (4) 2、四种不同关系的复杂句子: (1)并列关系: (2)因果关系: (3)条件关系: (4)转折关系: 五、阅读(22分) 阅读(一):读下面短文,完成1—5题(9分)。 非雪天不能读书 ①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 3.成语运用过程中常见的八种误区是哪些成语使用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误区二:张冠李戴错用对象 有些成语使用的对象是特定的,如果掌握不牢,就很容易扩大其使用对象,从而造成错误。 误区三:误用褒贬不辨色彩 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以分清,避免误用。 误区四:形近混淆轻重失当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误区五: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有谦词与敬词之分,如果辨别不准,就会犯谦敬颠倒的错误。 误区六:重复赘余 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将成语和句子语义进行比照,否则极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误区七:功能混乱不合逻辑 每个成语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语法功能,如果对此把握不准,就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误区八: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使用有特定语言环境,如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语境不协调。 4.成语使用四大误区,别踩雷误区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 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 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比如,万人空巷 ,单从字面上看,很容易望文生义,错误理解为“街巷空空无人,形容很冷清”。正确解释是“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误区二: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它用。在答 题时要注意辨析成语在使用对象上的区别,防止张冠李戴。 比如,“汗牛充栋” 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不能形容其他东西多。 误区三: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 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选择错误的选项而造成功能混乱。 比如“望其项背”的误用:中国队的雄厚实力令其他国家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但其在语法 上多用于否定式,所以在使用时应其前加上“难以”,而此处改用“望尘莫及”更为恰当。 误区四:语义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练,言简意赅,要注意句子语境可能会与成语含义重复。 “生灵涂炭”的“生灵”是“百姓”之意, 比如“战争使人民生灵涂炭”,这句话就有语病,“人民”和“生灵”重复。 5.古诗词教学的几个误区1、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切忌过全、过细。 学习古诗词时,有些老师容易急功近利,既介绍作者生平,又介绍生活环境;既讲政治思想,又说写作特点和主要成就。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学生不知从何学起,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毕竟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对古诗词不如对一般文章熟悉、了解,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 此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可以先选择与该古诗词有密切关系的且有助于帮助理解诗意的内容,作为重点的介绍,使学生先大致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然后再帮助学生集中精力领会诗文的大体意思,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在感悟诗文意境及含义过程中逐步去深层感知。  2、古诗词翻译切忌一味串讲。 古诗词的翻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但是教师在此要忠实而流畅的直译,尽量保持诗的原意和结构,如此才能恰到好处。串讲是古诗词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在古诗词翻译时千万不要过死串讲,不能填鸭式、注入式地串讲。我们可以根据学情,串得有理,学生也有收获的。 课前一定要注意启发学生进行预习。教学中可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避免了就词诗句、就句诠文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从而使学生对口能力的提高、分析、运用的能力大大增强,产生较好的效果。每篇古诗词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且莫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  3、对古诗词进行文学鉴赏时,切忌信口开河式的问答。 一方面,古诗词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可有些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滥用问答法,一问一答之中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无法很好的领会其意境。 另一方面,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写作的一大手法,便于诗人直抒胸臆或极强的渲染环境表情达意。教学时可通过分析诗句,点拔诱导和展示有关图画,或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可采取诗中画、画中诗,用边读边想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枯燥抽象的诗文,千万不要刻意设置成问答形式,并且必须让学生按你的思路去找到答案。在学生还没有得到兴趣、灵感及感性认识时硬去强加思维,接受不喜欢的东西,这样的教学是游离新课程理念的。 6.形容毁坏的诗句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过去鹣鲽情深的日子被破坏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春色,抑或是红颜,被破坏 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 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死生相许的爱情被破坏 金殿寒鸦,玉阶青草,就中冷暖和谁道. 自己的向往被破坏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前途有宵小破坏! 最后说一句,用纳兰的话,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他可是千古伤心人,找这种句子,太多了,就算是不明确,也有隐含着的 7.请高手点评诗句游上方山(其一) 天高云淡清尘世, 佛光塔影渡乾坤。 无限江山尽眼底, 只缘身在最高层。 此诗存在的问题: 其一:格律问题 1、首联第二句 佛光塔影渡乾坤 此句与首句平仄失对 2、韵 坤 属平水韵上平声第十一元韵 层 属平水韵下平声第十蒸 原则上 此二韵不能够通用 应该注意 其二:意境及谴词问题 天高云淡清尘世,佛光塔影渡乾坤。 此二句意境不错 颇有出世之感 清 渡二字将天 云 佛光 塔影四个意象形容的惟妙 然而 无限江山尽眼底,只缘身在最高层。 在后面加上这两句似乎很不搭调 虽有天 云之起,佛塔之承,江山之转,高层之合;但是江山,高层在此处用的不恰当,首联重"清",尾联如此二句合之似乎使得意境由"清"变"浊"了,使全诗难上难下,难超脱、难入世,难婉难放.又在这二句上面,全诗开始变的俗气了! 其三:建议 尾联两句都改改! (其二) 青山隐隐雨朦胧, 佳木欣欣花想容。 仙外飞天云中月, 平沙秋雁落惊鸿。 此诗问题: 其一:格律问题 尾联第一句 仙外飞天云中月 "中"字出律 其二:意境及谴词问题 1、说实话 我不怎么看的懂你想表达个什么意思 不知是我理解有问题 还是你的谴词凿句有问题 我感觉这首诗有个最大的缺点 主旨不明确 用一个字形容全诗 就是"乱" 2、佳木欣欣花想容 这句中"花想容"虽然能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 但是这样写似乎欠妥,值得斟酌. 仙外飞天云中月,平沙秋雁落惊鸿。 这两句有个很大的问题,你只注重描写意象,而不注重境界. 而写诗有个误区,就是频繁的使用各种意象,想以此来表现更多的东西,其实,真这样做了就什么都表达不了,这也是我说你这首诗"乱"的原因,空有意象而没有情感或者理性的思考以及一些无我我境的表达的话,不能说是好诗.写的再好,最多也只能得一个"有文才""辞藻积累丰富"等的赞扬罢了! 其三:建议 写诗请多注重情感、感慨、思考等等一类的东西,换个话说,也就是要更注重诗的"境界",也就是诗的层次,这个与笔者的阅历,文才,智商,情商等等主客观的东西是密不可分的. 初学者,可以在诗的"有我境界"上下点工夫,这种境界就需要更多的情感的倾注,而不需要太高深的文字功底,不过这个与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等学到一定程度了,向"无我境界"进军,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来倾注写进诗词里面. 当然,再后来就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把"有我"与"无我"两种境界融合,从诗能看出一个人的境界高低,也就是说,你境界越高,写的诗就越有值得品的地方! 好了 我的废话也说了这么多了 大概就这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