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第一首古诗是谁写的】是《弹歌》,作者为善射者陈音弹 歌 〔年代:上古〕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注: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艺文志》:“歌曰:刘勰《文心雕龙》云: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又曰:《断竹》黄歌乃二言之始.注:黄,黄帝也.” 这要感谢乾隆时候的那个苏州人沈德潜,是他慧眼独具,将载在《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善射者陈音应对勾践询问时引用的古歌——“断竹读竹,飞土逐肉”,作为上古时期的优秀诗歌,收入所编著的《古诗源》,并题名为《弹歌》.从此,这首“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八字的《弹歌》,才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并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和研讨.。 2.李白写的第一首古诗是什么妾薄命李白汉帝重阿娇, 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 随风生珠玉.宠极爱还歇, 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 不肯暂回车.雨落不上天, 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 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 今成断根草.《妾薄命》为乐府古题之一.李白的这首诗“依题立义”,通过对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全诗十六句,每四句基本为一个层次.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而从“金屋藏娇”写起,欲抑先扬,以反衬失宠后的冷落.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娇问:“阿娇好否?”刘彻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一时.诗中用“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两句夸张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阿娇受宠时的气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热,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长.从“宠极爱还歇”以下四句,笔锋一转,描写阿娇的失宠,俯仰之间,笔底翻出波澜.娇妒的陈皇后,为了“夺宠”,曾做了种种努力,她重金聘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李白《白头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术,“令上意回”.前者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来成了“废皇后”,幽居于长门宫内,虽与皇帝相隔一步之远,但咫尺天涯,宫车不肯暂回.“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极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与《白头吟》所谓“东流不作西归水”、“覆水再收岂满杯”词旨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四句,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这样一条规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发人深省的诗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对以色取人者进行了讽刺,同时对“以色事人”而暂时得宠者,也是一个警告.诗人用比喻来说理,用比兴来议论,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比兴的作用,不去说理,胜似说理,不去议论,而又高于议论,颇得理趣.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气韵天成,比喻贴切,对比鲜明,得宠与失宠相比,“芙蓉花”与“断根草”相比,比中见义.全诗半是比拟,从比中得出结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显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处,读之让人惊心动魄.。 3.求一首古诗的赏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湖指杭州西湖,西子是指美女西施.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非常的漂亮怡人.形容西湖的湖光山色美艳迷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烩灸人口的诗篇,把西湖与美人西施相比,使人们对西湖产生了无限美好的遐想.在此前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对西湖美景也往往留连忘返.他作诗云: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这两首诗把西湖晴、雨、晨、暮的景色都巧妙地展现出来.西湖宛如一位江南少女,气质娴雅,精神灵秀,给人一种婀娜多姿又不流于娇柔做作的美感.。 4.搜集古诗《诗经》中一首,唐诗、宋词、元曲各一首诗经:(最经典的)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唐诗(很经典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宋词:(婉约派)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元曲(最经典的):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一首唐诗郡斋感物寄长安亲友 年代:【唐】 作者:【羊士谔】 晴天春意并无穷,过腊江楼日日风。 琼树花香故人别,兰卮酒色去年同。闲吟铃阁巴歌里,回首神皋瑞气中。 自愧朝衣犹在箧,归来应是白头翁。人日梅花病中作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去年今日湘南寺,独把寒梅愁断肠。 今年此日江边宅,卧见琼枝低压墙。半落半开临野岸,团情团思醉韶光。 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艳亭亭对夕阳。已被儿童苦攀折,更遭风雨损馨香。 洛阳桃李渐撩乱,回首行宫春景长。舟下建溪 年代:【宋】 作者:【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南池早春有怀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朝游北桥上,晚憩南塘畔。 西日雪全销,东风冰尽泮。簁簁鱼尾掉,瞥瞥鹅毛换。 泥暖草芽生,沙虚泉脉散。晴芳冒苔岛,宿润侵蒲岸。 洛下日初长,江南春欲半。时光共抛掷,人事堪嗟叹。 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杨柳词 年代:【明】 作者:【皇甫冲】 上林新柳弄新晖,柳上春来春又归。 江南此日絮应尽,北地今来花未飞。一自离家五经月,梦里垂杨别时折。 春归不逐梁间燕,春去其如花上渼。人道京华别样春,我独逢春愁杀人。 阳和偏到宇文树,风力长吹庾亮尘。尘飞莽莽蔽白日,禁柳宫花自颜色。 何事当年抚树人,今日还来泪沾臆。臆泪沾衣不得干,人生何似客中难。 年华易逐东流去,白发羞将镜里看。眼看白发何能改,故园杨柳应犹在。 婀娜长条拂地垂,莫使春光不相待。江楼有感 年代:【唐】 作者:【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不知道有没有你说的那首。 6.一首古诗作者简介 曹操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 三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早年举孝廉为郎。 后在参与打击黄巾起义的战争中开始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汉献帝初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大将军及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斗争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实行屯田,兴修水利,恢复了战乱中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他用人强调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赏罚严明,打破了两汉的世族门第观念,得到中下层人士的拥戴。 曹操对文学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文章质朴刚健、简约明快。 他的诗篇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如历来传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句,洋溢着积极的进取精神。 曹操是一个有多方面成就的历史人物。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但他统一了北方。 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鲁迅曾经对他作过这样的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曹操的大半生处在东汉末年的动乱期,可谓乱世英雄。操的诗留传下来的20余首,多为四、五言句的汉乐府类诗题。 操戎马一生、横槊赋诗,其诗章多吟军旅之事,即发自军旅之情,凝聚着政治家的豪迈、军事家的壮烈、文学家的神采与诗人的浓缩。《龟虽寿》是操的组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有考证猜测此诗作于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后的回归途中,其年曹操已是53岁。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思想感情 【原文】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 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 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 7.世界上第一首古诗谁写的夏朝的《甘誓》,如果《甘誓》不算诗歌,那《五子之歌》应该是。都是夏朝的。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 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 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 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 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 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 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 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 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 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或者是舜的《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司马迁《史记/乐书》云:"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制。《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制也。"这是关于《南风歌》较早的记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