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读书改变命运”的名言有哪些1、聪明的人不是具有广博知识的人,而是掌握有用知识的人。(古希腊)埃斯库罗斯 2、知识能改变命运。 (美)爱莫生 3、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 (明)吴从先 4、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 (清)叶燮 5、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 (法)伏尔泰 6、在读书中消磨时光,没有什么比着=这更美好和更有意义的事了。 (苏)柯斯金 7、读书读的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 (法)卢梭 8、整天泡在书堆里的人并不了解人生。 (英)丘吉尔 9、读书往往成为逃避思考的巧妙手段。 (英)霍布斯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战国)庄周 11、端正趋向,造就通才。 (清)张百熙 12、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战国)孟子 1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春秋)孔丘 14、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英)培根 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2.学习改变命运的名言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 名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贝勒斯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3.读书改变命运的名言、故事心态改变命运 纵然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心态,未必会赢得他人的喝彩与倾注,但若要摘取成功的桂冠必然要有良好的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力排众议,不为外物所左右。在生活的周围总会有他人的纷言纷语,指指点点,尤其在我们即将迈进成功的大门时,那关键的一步如何走下去,总是使我们备受困扰,面对众人的意见总会觉得不知所措,十分茫然。这时良好的心态是取胜的关键。在面对是降魏国还是力拼到底时,孙权力排众议,顶着众人主降的压力,毅然决定联蜀抗魏,终以寡敌众,取得“赤壁之战”的辉煌;同样的抉择落在陈忠和身上,在面对改组女排的问题上,大家都劝他还是保险为好,然而他排除他人干扰,断然决定起用新秀,曾经的辉煌再次闪亮。人生总有各种各样的抉择,要面对种种外界压力,这时你需要良好的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逆境中的崛起。贝多芬一生不乏坎坷挫折,他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又聋又疯的音乐痴,双耳失冲对于一个投身音乐事业的人来说已是一 种致命的打击。他人不理解与内心的孤寂更加增添他内心的抑郁,可他没有被此击倒,痛苦的深渊中他爆发出内心所有的愤懑,“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人生总有坎坷,纵然前方荆棘铺路,也要时时燃起心中那盏不灭的心灵之灯,指引我们走出心灵的困惑,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让强烈的精神意识把我们从黑暗之中解救出来,摒除外界的干扰,走向成功的殿堂。 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有个明确的自我认识。俗语说“人言可畏”。的确,在众说纷纭之中,人们往往有趋从心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总会左右我们的思想,常常对自己发问:我是这样的吗?我应该这样做吗?这时必须有个明确的自我认识,才会减少通向成功之路的曲折。司马迁在他人眼中只不过一个废人,但他内心澄净如水,抛开外界的干扰,如入无碍之境;苏格拉底整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独行,他超越了自我,摒除他人的评价,成为世人仰慕的伟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人生之路需要我们自己把握,如果说人生犹如远航,我们一定要做那个舵手。 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心绪平稳,不骄不躁。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一份良好的心态总会让你有意外收获。 4.形容知识改变命运的成语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满腹诗书】比喻博学多才,知识丰富。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手不释书】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书不释手】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5.关于读书少时后悔的名言警句有哪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已知。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读书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人生,甚至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读书能够激发和鞭策我们不断地前进,从而获得幸福的生活;读书能够照亮和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使我们从此走上一条成功事业的道路。 读书能带来财富、改变命运,读书能使人浪漫,读书能使人享受人生,读书可以使人的生命变得无限,可以使人获得自由。任何一个人,要想挑战命运,改变未来,你就必须要勤奋读书。 6.有什么古诗形容无法改变命运行路难 作者:李白 年代: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