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长城古战场的诗句

1.描写“古战场”的诗句有哪些

1.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译文: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译文: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4.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唐·高适《燕歌行》

译文: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5.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唐·高适《燕歌行》

译文: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6.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译文: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7.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唐·张籍《征妇怨》

译文:九月,匈奴兵再次侵扰边塞,屠杀边地将领。汉军伤亡惨重,全部丧生在辽水边境。

8.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译文: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9.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元·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译文: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

10.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唐·李颀《古从军行》

译文:白天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边。

2.怀念古战场的诗句

指出征将士.○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回期直待烽烟静.○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苟能制侵陵.暗示战争的频繁和残酷,一夜絮征袍 驿yì使,去塞三千余里,千旗火生风 殷地.○唐·杜甫《潼关吏》 百万攻一城.师.○唐·王翰《凉州词》 洗兵条支海上波:正在见酒想喝之时.关山五十州州:刀上留下的累累瘢痕.疲卒,刷马江洲 洗兵,单于破胆还 榆关.前两句说:整理缝制,战士心情沉重.阴山.草,风掣红旗冻不翻 辕门,飞鸟不能逾 战格:sa形容众多土兵铠甲闪闪发光,乌鸢已相贺 鸢yuān.两句极写出兵广远:兵车隆隆声.草木风.○唐·王昌龄《出塞》 大漠风尘日色昏,醒后有感》 壮志饥餐胡虏肉,单于夜遁逃,三军大呼阴山动 伐鼓:哪里是为了功名,兵气销为日月光 兵气.刀头仁义腥:洗刷兵器:指战争结束.醉卧沙场君莫笑.不云输.○唐·高适《燕歌行》 横笛闻声不见人,战百万日滋之师 就尽.十四万人同解甲,应将性命逐轻车 玉门被遮.○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独立扬新令,节操,犹厌言兵 胡马窥江:战争景象.○唐·陈羽《从军行》 岁岁金河复玉关:部下,草木皆兵”意.请君暂上凌烟阁.这里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多是横戈马上行 ○明·戚继光《马上作》 有道伐无道.洗甲兵,行人弓箭各在腰 辚lín辚:击鼓,岂在多杀伤 制.○宋·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 欲倾天上河汉水:战鼓,废池乔木:指当时唐王朝不能控制的地方.饮马长城窟:送信的人.万幕.○·王维《陇头吟》 髑髅皆是长城卒,一行红旗在天山白雪映照之中直上山颠,军攻大宛不利:军队:胜利,奠遣沙场匹马还 莫遣句:有限度,死节从来岂顾勋 死节.欲将轻骑逐.这两句说每年不是守金河就是守玉关,三边尚未和.○庸·常建《塞下曲四首》 销兵铸农器.○唐·高适《燕歌行》 相看白刃血纷纷.” 黑云压城城欲摧:“将军金甲夜不脱,军队半卷持红旗:卸去盔甲,~,红旗直上天山雪 两句写行军队伍中传出嘹亮的笛声.轻车,放马天山雪中草 洗兵.○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黄沙百战穿金甲.刁斗,下令军士死战,枪急万人呼 ○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洗刷兵器:“~:战鼓之声,万国兵前草木风 《关山月》.戎首,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悲切的号角声:不要让敌人有一个逃回,无德让有德 ○《三国演义》第八回 毋为戎首:成千上万的帐幕:跟随,伏枕书怀三十六韵,朝朝马策与刀环 金河,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南朝梁·横吹曲辞《木兰诗》 天寒旗彩坏,若个书生万户侯,日暮沙场飞作灰 髑髅.○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城头铁鼓声犹震:出发的士兵.○唐·杜甫《蚕谷行》 自胡马窥江去后:指战争.○唐·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君王城上竖降旗.” 万鼓哇殷地:泛指边地的山:盔甲:边疆地区常用的乐器:鲜卑族中一支的首领:风吹动如牵引.絮.两句说战鼓刚起:是黄河上游的支流:指发动战争的祸首.出塞声:边疆的乐曲.楼兰:即黑河,大雪满弓刀 单chán于,唐时设金河县,水寒伤马骨”句,军队作战喊杀声,一寸荒田牛得耕 甲.岂顾勋.○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马嘶鸣声.○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中天悬明月,故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唐·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卒,武帝命人阻断退入玉门关之路,马鸣风萧萧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平沙列万幕:即甘肃玉门关,仍唱胡歌饮都市 群胡.两句意谓洗净兵器和战马,功在杀人多 ○庸·刘商《行营即事》.○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焉得铸甲作农器,在今新疆罗布泊西,战斗还没开始.若飞:汉乐府横吹曲名:用玉制成的精美酒杯.地暗:边塞,关山度若飞 戎机,万里忽争先 边烽.不遣,军声动至今 军声:刀名.刷马,如雷声震动大地,白日暗榆关.○唐·盂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行人刁斗风沙暗:银河.公主琵琶:骅骝,美人帐下犹歌舞 后句写将军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兵器,妾在深宫那得知,万鼓齐鸣.尘.○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落日照大旗、怀念故乡的曲调:日渐增多,即投降.见招,净洗关中胡虏尘 河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力尽关山来解围 恩遇.废池乔木,洗净兵器而停止战争,红旗半卷出辕门 辕门,宵眠抱玉鞍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明朝驿使发:化.销:1161午,指战争:洗刷兵器:即“风声鹤唳:刻石,麾下偏裨万户侯 麾huī下:谓没有破敌立功:象飞一样,他乡亦鼓鼙 故国:山名,天昏地暗:制止.○唐·李颀《古从军行》 闻道玉门犹被遮.○唐·杜甫《风疾舟中.○唐·杜甫《悲陈陶》 三年笛里《关山月》,白发生头未得归 ○唐·令狐楚《塞下曲二首》 以兵为仁义.行人.五关,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金甲,水寒风似刀 ○唐·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骝马新跨白玉鞍:使大地震动:军营门: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弹奏琵琶曲调.○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群胡归来血洗箭.○唐·杜甫《兵车行》 战血流依旧,半夜行军戈相拨,刻石勒功”而还,马萧萧:“万姓厌干戈:不使,不亦善乎 毋:马因奋战而出汗,但见银山动地来 银山:平坦的沙地:出发:营门.○唐·杜甫《出郭》健儿宁斗死.○唐·杜甫《遣怀》 汗马牧秋月.两句说怎么能够挽银河之水:各部队伍,已报生擒吐谷浑 洮táo河.这两句写沙漠地区风扬尘土。

3.关于长城的诗句

阅八达岭 倪祖(明) 八达雄垣起戍楼,风烟朔漠塞边秋。

槛前平陇依然古,山外长河犹自流。 汉将青云收汗马,龙沙白骨啸寒丘。

不堪脂血均输尽,谁系单于纳款头。 登八达岭 沈用济(清) 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

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 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

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 登八达岭 陈春啸 倚天舒啸气如虹,极目长城第一峰。

万里垣墉连朔漠,千秋堡堠傲苍穹。 烽烟早净王戈泪,伟业方兴鼎革工。

莫对关山嗟往事,且看寰宇仰神龙。 度岭见长城 丁澎(清) 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

随阳雁断天疑尽,背日风高夏若寒。 沧海不沉秦女石,浮云欲动楚臣冠。

伊州一曲先挥泪,况是亲经行路难。 八达岭 徐渭(明) 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戍堡终年雾 黄。 过八达岭 刘迎(金) 山险路已出,弥望尽荒坡。

风土日已殊,气象微沙柁。 我老倦行役,驱车此经过。

时节春已夏,土寒地无禾。 行路不肯留,奈此居人何。

作诗无佳语,已待劳者歌。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纳兰性德(清)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是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

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弹琴峡 陈孚(元) 月作金徽风作弦,清声岂待指中弹。

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松风乱石间。 过八达岭有感 熊伟(明) 过尽重关更上山,上山又过一重关。

从来漫说金城险,到此休说蜀道难。 烽火恰传边警至,鼓笳空奏凯歌还。

谁知点点鱼台血,洒向秋闺作泪斑。 独山夜月 胡焘(清) 独山风景望无边,凉夜徘徊月正圆。

万里风沙清极寒,一轮明月挂中天。 峰高只影摇琼岛,水静双丸浴碧泉。

如此长空真皎洁,何曾障蔽有云烟。 弹琴峡 爱新觉罗。

玄烨 琮铮流水意,仿佛似鸣琴。 曲度泉归壑,声兼峡泛吟。

空山传逸响,终古奏清音。 不御金徽久,泠泠会素心。

诗三首 魏源(清) 一 连峰不断清,断处一关峡。 无复战场悲,但寻响琴峡。

二 登高忽地缩,百里见秋毫。 忽亿前朝路,松林渡夜橐。

三 一登八达岭,回视如窥井。 何意塞门关,更成云外境。

登万里长城 康有为(清) 秦时楼堞汉家营,匹马高秋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 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

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 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

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 百万空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沁园春.八达岭抒怀 陈继春 山鼓宏波,风涨狂澜,雾绕怒涛。 看巨龙昂首,东冲西突,扬腾达,直上重霄。

岁月沧桑,风云变幻,未减英姿半分毫。 吞吐气,染松苍柏翠,青史高标! 兴亡千古凭吊,血与火浇绿漫天苗。

五千年华夏,精魂凝铸,关可破,民志未摇! 寇虏频侵,野心多少,化作南柯梦尽消。 龙远 ,赖人民亿万,涌动春潮! 永遇乐.登八达岭 王永义 雄踞群山,高盘长岭,风景无限。

碧眼欧儿,时装美女,万里寻墙看。 云关难越一夫莫敌,多少游人兴叹。

古黔黎,捐躯千万,乃赢得月宫见。 微湖老叟,崂山骚客,今日爱登城苑。

魏赵刀枪,秦汉弓箭,宛似墙头现。 至今凭吊,古时豪杰,誓卫九州河汉。

又何惧,狂风暴雨,闷雷闪电。 水龙吟.八达岭 朱琪 巨龙腾舞东方,山呼海啸天维绝。

首吞沧海,尾掀大漠,区横中国。 跌宕关山,逶迤万里,风云今昔。

阅千秋封火,秦矛汉戟,徭夫泪,征人血。 南看京华形胜,几兴衰,干戈玉帛。

4.关于长城的古诗

老龙头古诗老龙头位于明万里长城入海处,有关的诗作主要是描写长城入海处的雄奇瑰丽的景观。

其中有许多诗高度概括地描摹集大海、山脉、关城为一体的景色:“云出山含雨,潮来水溉城”(明·葛守社《观海亭》);“城头望海海潮生,白浪乘风撼塞城”(明·蔡可贤《观海亭》);“长城枕山尾掉海,海楼倒挂长城外。地坼天分界混茫,山回城转横烟霭。

楼脚插入大海头,巨灵触搏海怒流”(清·陈廷敬《澄海楼观海》);“沧溟之北山重重,长城划断关西东。南趋入海行且止,势如峻坂回奔龙。

龙奔欲驻首昂起,云霞万丈摩青空。危楼高压老龙顶,雕梁画栋疑神工”(清·史梦兰《澄海楼》)。

老龙头诗中还有对秦皇汉武的求仙问道进行批判:“秦帝关存终失鹿,汉皇舟阻未成仙(清乾隆帝《登澄海楼望海作》)。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岌岌可危,老龙头逐渐荒凉,八国联军的大炮使澄海楼毁于一旦,海边筑起'六国营盘”。

偶有诗人至此,吊古伤怀,发出感叹:“宁海城边衰草秋,残垒夕阳相向愁,国旗拔去张欧帜,吏歌互答声啾啾”(刘文临《哀澄海楼》)。山海关古诗作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其内容很丰富,有赞美长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的,有反映时代的风云及其他抒怀之作,但最富特色的是描写战争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

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长城一线长达16年之久,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出榆关》:“前趋皆大将,列阵尽元戎。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

万历中期,女真族崛起,东北多战争,黄洪宪《山海关》中写道:“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明末,山海关常有朝庭重臣统兵与后金作战,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日,一剑几经过。”清代前期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语多沉痛哀怨

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其中的一首。全诗36句,首先写山海关的险要地理形势,其次写明清战争及山海关的防务,最后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

风格古朴平实,慷慨生哀。陈天植《山海关》:“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王模的《榆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

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对战死沙场者遗恨的同情。尤侗的长诗《山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郊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号哭上路的惨状:“山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

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八达岭长城古诗八达岭不仅地势巍峨险要,而且风景秀丽奇异。

中国北方长城关塞众多,但绝少有像八达岭那样集险与翠于一身的长城关口。很少有一个关口曾经走过那么多的军事家、政治家、旅行家、文学家与商贾行旅、贩夫戍卒、羁官游子以及少数民族。

当他们通过八达岭时,有的惊叹天险,有的欣赏美景,有的忧劳国事,有的吊古伤怀,留下了大量诗篇。金朝的刘迎是最早提出“八达岭”一词的人,他在《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一诗中写道:“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

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徐趋自循辙,躁进应履轨。行行非吾令,柅亦岂吾使。

倦仆困号呼,疲牛苦鞭箠,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何以慰此劳,村醅正浮蚁。”明代徐渭《八达岭》:“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戍堡终年雾噀黄。”清代诗人沈用济在《登八达岭》诗中写道:“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

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

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清末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康有为,三十一岁时单骑出居庸关游八达岭作诗数十章,其中有一首是:“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

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

5.形容战场的诗词

1、曹勋【古战场】

烟冥露重霜风号,声悲色惨侵征袍。

据鞍顾名思义盼度沙碛,纵横白骨余残烧。

举鞭迟留问田父,彼将欲语先折腰。

泣云畔寇昔据此,老夫父子服弓刀。

将军下令起丘甲,法严势迫无所逃。

攻城夺险数十战,民残兵弊夷枭巢。

当时二子没於阵,老夫幸免甘无聊。

匹夫僭乱起阡陌,祸延千里俱嗷嗷。

官私所杀尽民吏,坐令骨肉相征鏖。

唯余将军封万户,士卒战死埋蓬蒿。

至今野火野昏黑,天阴鬼哭声嘈嘈。

2、李白【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3、王维【送韦评事】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4、王昌龄【出塞二首】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5、常建【塞下曲四首】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6、王翰【凉州词二首】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李白【军行(一作从军行,一作行军)】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8、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岑参【题苜蓿峰寄家人】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10、严武【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1、李益【拂云堆】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单于每近沙场猎,南望阴山哭始回。

12、李益【塞下曲】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13、高骈【叹征人】

心坚胆壮箭头亲,十载沙场受苦辛。力尽路傍行不得,广张红旆是何人。

6.怀念古战场的诗句

描写“怀念古战场”的诗句有: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唐·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明·戚继光《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