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山门的诗句

1.描写天门山的诗句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登天门兮坐盘石之嶙峋,前漎漎兮未半,下漠漠兮无垠。

纷窈窕兮岩倚披以鹏翅,洞胶葛兮峰棱层以龙鳞。

两山夹沧江,豁尔开天门。须臾轻舟远,想象孤屿存。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试一望兮夺魄,况众妙之无穷。

松移岫转,左变而右易。风生云起,出鬼而入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吾亦不知其灵怪如此,愿游杳冥兮见羽人。

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重曰,天门兮穹崇,回合兮攒丛,松万接兮柱日。

2.望天山门描写的是秋季的古诗吗

不是秋季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3.描写城楼的诗句

木落雨翛翛,桐江古岸头。拟归仙掌去,刚被谢公留。

猛烧侵茶坞,残霞照角楼。坐来还有意,流水面前流。

香刹通真观,楼台倚郡城。阴森古树气,粗淡老僧情。

壁画连山润,仙钟扣月清。何须结西社,大道本无生。

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茶和阿魏暖,火种柏根馨。

数只飞来鹤,成堆读了经。何妨似支遁,骑马入青冥。

不问赓桑子,唯师妙吉祥。等闲眠片石,不觉到斜阳。

独自收槠叶,教童探柏瓤。王孙莫指笑,淡泊味还长。

诗琢冰成句,多将大道论。人谁知此意,日日只关门。

乳鼠穿荒壁,溪龟上净盆。因知无事贵,言外更无言。

红黍饭溪苔,清吟茗数杯。只应唯道在,无意俟时来。

树叠藏仙洞,山蒸足爆雷。从他嫌复笑,门更不曾开。

蝉急野萧萧,山中信屡招。树香烹菌术,诗□□琼瑶。

诸境教人认,荒榛引烧烧。吾皇礼金骨,谁□美南朝。

露滴滴蘅茅,秋成爽气交。霜椑如蜜裹,□□似盐苞。

浮藓侵蛩穴,微阳落鹤巢。还如山里日,门更绝人敲。

堑鸟毛衣别,频来似爱吟。萧条秋病后,斑驳绿苔深。

珠翠笼金像,风泉洒玉琴。孰知吾所适,终不是心心。

芙蓉峰里居,关闭复何如。白玃兼花鹿,多年不见渠。

红泉香滴沥,丹桂冷扶疏。唯有西溪叟,时时到弊庐。

忆在山中日,为僧鬓欲衰。一灯常到晓,十载不离师。

水汲冰溪滑,钟撞雪阁危。从来多自省,不学拟何为。

囊非扑满器,门更绝人过。土井连冈冷,风帘迸叶多。

村童顽似铁,山菜硬如莎。唯有前山色,窗中无奈何。

4.关于天门山的古诗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李白《望天门山》

白话文释义: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2,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出自唐代:李白《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白话文释义:扬帆再行来到天门山,回头望去牛头渚已被掩没。大江长啊季风按时吹来,太阳升起夜雾消散。老朋友近在咫尺却未见面,不能共同欣赏奇景相隔如胡越。寄您一枝青青的兰花,愿我俩和谐美满友谊长存。

3,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出自唐代:李白《姑孰十咏之天门山》

白话文释义:远远出现于江面上的天门山,两座山峰隔江相对。江岸掩映在松色中显出了寒意,巨石将江浪激成花一样碎。天边的群山参差起伏,缥缈立于晚霞外围。航船随着落日远去,四看山色苍苍,如同沉于一片青霭。

4,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出自唐代:李白《横江词·其四》

白话文释义: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5,扬帆下芜湖,梁山在吾目。大江从西来,天门势如束。——出自明代:管讷《过芜湖望天门山》

白话文释义:扬帆起航到安徽芜湖,梁山的壮观景色映入眼帘。江水滔滔从西边涌来,到天门山势如破竹。

5.望天山门的诗句里,最后一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2、原文:望天门山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白话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4、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

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望天门山的诗句里,最后一句用的是夸张,借代修辞手法。

6.描述“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的诗句有哪些

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姑熟杂咏·天门山》

唐·李赤

迥出江水上,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

3、《过天门山怀友》

唐·吴筠

举帆遇风劲,逸势如飞奔。缥缈凌烟波,崩腾走川原。两山夹沧江,豁尔。

4、《历阳十咏之六天门山》

宋·贺铸

天门束箭流,北注据牛弩。淩高驻翠华,舟师燿威武。当时侍帷幄,谁复。

5、《天门山》

宋·舒岳祥

烟树连天远,渔樵两地分。仙舟沧海路,僧锡石桥云。落日人行少,空村。

6、《天门山》

宋·余芑舒

谁将嘉号标奇观,山鸟山花第一重。天阙常时瞻北极,县图此处数西峰。

7、《天门山》

宋·曾极

鲸翻鳌负倚江潭,天险由来客倦谈。高屋建瓴无计取,二梁刚把当肴函。

8、《舟泊天门山寄金陵故旧》

明·吴兆

际晚帆投岸,苍苍暮霭平。别愁当月满,乡梦趁潮生。牛渚今宵客,鸠兹。

7.描写武当山的诗句有哪些

1、《武当八景 其三 五龙披雾》

明代:史谨

万壑千厓晓雾消,琳宫弘敞映仙桃。路通绝顶青冥阔,凤哕朝阳紫殿高。

林下每看羊化石,松间时见鹤归巢。我今欲借登山屐,来访安期不惮劳。

译文:武当山沟沟壑壑,早上雾气消散,如同仙桃掩映着仙宫。山路直通云霄,凤凰在紫殿上冲着太阳。石林如同羊化为石头,松林见看到仙鹤归巢。我如今想借登山鞋,寻访安期仙人,不怕辛苦。

2、《题武当逸禅师兰若》

唐·戴叔伦

经山涉水向何处,羞见竹林禅定人。

译文:我跋山涉水,不知所向何处,羞于见到在竹林里禅定的人。

3、《武当道中杂咏》

明:洪翼圣

门裂双岩容马度,天开一径许人通。

译文:门前裂开的双岩可以容一辆马车通过,天门开了一径,可容少许人通过。

4、寄武当山张隐君 明代:谢榛

辞官身寄楚天涯,石屋烧丹别是家。七十二峰春雪里,杖藜随意看梅花。

译文:辞退官职,寄情于天涯,在石头屋子炼丹,四海为家。武当山七十二峰沐浴在春天的积雪中,拄着拐杖随意看梅花。

5、送季景福链师游武当 明代:袁华

武当之山天与齐,子往访道穷扳跻。石乳春流飞肉鼠,日轮夜转闻天鸡。

身试水崖松下石,手援铁絙云中梯。归途傥遇白骡叟,为我问讯君毋稽。

译文:武当山和天一样高,我去访问你,跻身于羊肠小道。石峰群立,春水流淌,老鼠出没。太阳轮转,夜晚听到天鸡鸣叫。亲自试探山崖下的松石,亲手攀登云梯的铁栏杆。归途碰到了骑着白骡子的老翁,问我你身体还健康吗?

6、《建中癸亥岁奉天除夜宿武当山北茅平村》

唐 戴叔伦

岁除日又暮,山险路仍新。

译文:一年过去了太阳一样落幕,山上的险路径还是一样的无人经过。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