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韦应物

1.韦应物的诗词全集

1、《秋夜寄丘员外》唐诗三百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滁州西涧》山水诗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长安遇冯著》唐诗三百首 唐·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

4、《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诗三百首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 5、《调笑·胡马》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

6、《东郊》描写春天 唐·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 7、《赋得暮雨送李曹》友情诗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

8、《寄李儋元锡》思念诗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9、《寄全椒山中道士》唐诗三百首 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

10、《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诗三百首 唐·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 11、《夕次盱眙县》思乡诗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

12、《幽居》 唐·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 13、《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唐·韦应物 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

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风条洒馀霭,露叶。

14、《杂曲歌辞·行路难》 唐·韦应物 荆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双环连,月蚀中央镜心穿。故人赠妾初相结,恩。

15、《拟古诗十二首》 唐·韦应物 辞君远行迈,饮此长恨端。已谓道里远,如何中险艰。

流水赴大壑,孤云。 16、《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友情诗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

17、《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唐·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18、《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

19、《登楼寄王卿》 唐·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20、《寒食寄京师诸弟》寒食节 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

2.顾况和韦应物五古诗

1、《宫词》孤独

唐·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2、《相和歌辞·乌夜啼二首》

唐·顾况

玉房掣锁声翻叶,银箭添泉绕霜堞。毕逋拨剌月衔城,八九雏飞其母惊。

3、《杂曲歌辞·游子吟》

唐·顾况

故枥思疲马,故窠思迷禽。浮云蔽我乡,踯躅游子吟。游子悲久滞,浮云。

4、《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唐·顾况

君不见古来烧水银,变作北邙山上尘。藕丝挂身在虚空,欲落不落愁杀人。

5、《杂曲歌辞·古离别》

唐·顾况

西江上,风动麻姑嫁时浪。西山为水水为尘,不是人间离别人。

1、《秋夜寄丘员外》唐诗三百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滁州西涧》山水诗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长安遇冯著》唐诗三百首

唐·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

4、《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诗三百首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

5、《调笑·胡马》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

3.韦应物的五言古诗

《东郊》 作者:韦应物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月夜

作者:韦应物

年代:唐代

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

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

清景终若斯,伤多人自老。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 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 何人最往还。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幽人寂无寐,木叶纷纷落。

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4.小学诗词韦应物

滁州西涧⑴独怜幽草涧边生⑵,上有黄鹂深树鸣⑶。

春潮带雨晚来急⑷,野渡无人舟自横⑸。词句注释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⑵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⑸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2-3] [4] 白话译文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5.古诗《调笑令》唐 韦应物 这首诗的意思

译文

有一匹胡马,被远放在燕支山下。它在沙地上、雪地上来回地用蹄子刨,独自嘶鸣着,它停下来东张张,西望望,发现自己迷路了。而此刻,辽阔的大草原茫茫无边,天色将晚。

调笑令·胡马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原文: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赏析

这首小令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离乡远戍的士卒的孤独和惆怅。作者以清晰的线条,单纯的色调,描绘了边地辽阔的草原风光,和彷徨在这奇异雄壮的大自然中的胡马的形象。语言浅直而意蕴深曲。燕支山,即焉支山,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西,古长城附近。唐代此地与东突厥接壤,是边境。这是此词所涉及的地理环境。从词中首先可看到燕支山下的四季风光。春,风沙扑面;冬,大雪盖地;夏,绿草如茵;秋,天高云淡。胡马就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中。作者描写了一天中马的生活,它是在与风雪搏斗和期望中度过的。词的末句摄下的是,在桔黄的浑圆的落日渐渐沉没到地平线下,暮蔼笼罩大地那最易引起乡思离愁的时刻,胡马在天边的草原上的孤寂形象。仿佛它在为岁月有限与草原无限的对比而怅惘。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处处交织着胡马的情绪。

词作写了边地风光而并非主旨。在对马的拟人化的描写中,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远放燕支山下”,“放”字已说明胡马非野马。“放”前着一“远”字,令人遐想。“远放”既给人以辽远的空间感,又使人见出“胡马”并非胡地之马,而是被远远地放到接近胡地的马。这时已使人感到马的象征性。但从进一步的描写中,象征意义就明显得不容置疑了。一般说来,放马时间是在夏天水草肥美,没有战事或农闲的时候,目的是节省草料,并使马吃到鲜草而肥壮。而“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又写这匹马在风沙中、在大雪中迷失道路,不停地奔波,孤独地嘶鸣,惶惑不安地四处张望,寻找着、呼唤着伴侣。仔细揣摩,就会发现其中有两点矛盾:一,“放”马不会在风雪中;二,既然“放”马,马必有主人,不会迷路。产生这些矛盾不能归结于艺术高于生活,是因为作者把马当作人来写。如果将马看作是戍卒的象征,就合情合理了。“迷路”是戍卒的感觉,与“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意近,而春秋代序,年复一年,在塞外无边风沙中长期戍守正是戍边战士的生活。

此词用准确精炼的词语,含蓄曲折地表现了马的情绪,即戍边战士的情思。“远放”、“独嘶”、“无穷”这三个词都有一定的相对性,远对近,独对偶,无穷对有尽。正是这种相对性的张力表现了戍卒在此种情境中对彼种情境的向往。即戍卒从内地被遣放到边疆的感受、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归的心绪。轻松的笔调表现深刻的主题,平浅的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淡笔勾勒的画面浸润着浓郁的感情。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