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诗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淫逸亡国)杜牧《泊秦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冷水煮青蛙效应.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付 以下的转自他人的回答: 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孔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亡,治而不忘乱” 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魏绛:“‘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词语找出7个重要词语生于忧患:因为忧患而生存发展.然后,这样以后.于,介词,由于,表原因.生,使……生存.(31)死于安乐:安逸享受使人萎靡死亡.使……死亡.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居安思危中性词,居:处于.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戒奢以俭的意思就是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戒奢倡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我国历史上,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士都积极倡导节俭,力戒奢移浪费,并且身体力行,作出表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意思是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安不忘危,盛必虑衰——在平安的时候不能忘记潜在的危险在自己飞黄腾达的时候不能忘记可能一下衰败的危险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总结唐庄宗既得天下,后又失天下的原因时所说.这位文豪指出,唐庄宗是因为他的艰苦奋斗,发愤图强而成功,他的失败又是由于他居功自傲,贪图享乐.可见,忧劳与逸豫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社稷是多么的重要.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细细体味此言,觉得其中的确蕴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平安时不忘记危险,存在的时候不忘记灭亡的时刻,治理的时候不忘记动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请采纳我的答案为最佳。 3.寻求表示清闲的诗句清闲安乐词 清,清。 诗韵,琴声。 金口茎,玉壶冰。 清风水面,皓月天心。 芝壮大为契合,松柏是同盟。 幽馆竹床纸帐,小窗黄卷青灯。 老菊一枝霜后操,寒梅数点雪中真。 闲,闲。 性逸,情宽。 倚竹枕,坐薄团。 无些混扰,有甚摧残。 功名非我愿,宝贵任渠攀。 醉卧绿茵一榻,觉来红日三竿。 散诞消遥忘岁月,是非荣辱不相关。 心广,体胖。 无妄念,勿迂谈。 饮食致醉,食不加餐。 步能行稳地,事不用机关。 但守百余忍字,全无半点愁烦。 寤寐不惊忘嗜欲,何须采药炼金丹。 乐,乐。 朝耕,暮学。 处林丘,胜台阁。 翠柳黄鹂,青松白鹤。 棋子任纵横,觥筹且交错。 访风月于濂溪,散襟怀乎伊洛。 诗翁琴友不时来,共歌共舞还共酌。 (清*胡澹庵《颐人奇谈》。 4.关于 生与忧患 ,死与安乐 的名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宋儒张载在其名篇《西铭》中也说: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居安思危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生是一所学校,再那里,不幸比起幸福来是更好的老师。——弗里奇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句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6.一个成语,形容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赏心悦目 shǎng xīn yuè mù 【解释】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褒义。形容文章或景色优雅。使人畅爽愉快的用语。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悦;不能读作“ruì”。 【辨形】悦;不能写作“乐”。 【近义词】心旷神怡、欢欣鼓舞 【反义词】怵目惊心、触目惊心 【辨析】~和“心旷神怡”都是表示“景色美好而给人愉快感觉”。但~偏重于“心”和“目”;强调给人感观上的享受;而“心旷神怡”偏重于“心”和“神”;强调给人精神上的愉快。 【例句】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 【英译】be good to hear or s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