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人年龄的诗句您好: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婴儿:人初生 襁褓:0岁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寿 77岁 耄耋之年:80 米寿 88岁 鲐背之年:90 白寿 99岁 期颐之年:100 年龄诗句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仁者不优,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相近的诗句观者如堵 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观者如云 观看的人就象行云一样密集。形容围看的人非常多。 渴者易饮 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 来者不拒 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 来者不善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来者可追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盲者得镜 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能者多劳 能干的人做事多、劳累也多。 能者为师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骑者善堕 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逝者如斯 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勇者不惧 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二者不可得兼 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观者如市 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者如织 织:编织的衣物。观众像编织起来的衣物一样密。形容观看的人非常多。 观者云集 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者成堵 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同“观者如堵”。 观者如垛 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同“观者如堵”。 会者不忙 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 行者让路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指大家都谦逊有礼。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 来者居上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来者勿拒 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同“来者不拒”。 聋者之歌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 仁者能仁 旧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 言者不知 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 言者弗知 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同“言者不知”。 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爱者如宝 将喜爱的东西视同珍宝 3.带不惑的成语带“不惑”的成语只有一个——“不惑之年”,但出猜成语的人把“智者不惑”也当作成语。 不惑之年 bù huò zhī nián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结构】偏正式。 【用法】形容人到了四十岁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一般作主语、定语。 【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辨形】惑;不能写作“或”。 【近义词】人到中年 【反义词】豆蔻年华 【例句】(1)一转眼我已到了~了。(2)那时,家父已过~,精力已大不如前,加之整日伏案写稿;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英译】forty years old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面对困窘的生活,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经历不惑之年以致现在,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4.三十而不惑错了,是三十而立……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 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 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立就是不动,作人 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这个人生非 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 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 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 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 思想本体范围。 到了“六十而耳顺”,这里问题又来了,孔子 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么问题不顺,耳腔发炎吗? 这句很难解释,可能在当时漏刻了文字。可能 是“六十而”下面有一个句读。如果照旧, “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 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 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 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注意!心 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 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 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 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西方的文化 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 矩”。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 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从心所欲”— —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所以“不逾矩”, 同时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5.表示年龄的诗句豆蔻年华 年轻力壮 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 血气方刚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过半百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