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格律词谱查询表平韵格词谱南歌子渔歌子忆江南浪淘沙江南春忆王孙江城子长相思醉太平玉蝴蝶浣溪沙采桑子诉衷情画堂春阮郎归朝中措眼儿媚人月园柳梢青太常引少年游临江仙鹧鸪天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破阵子喝火令行香子风入松八六子雪梅香满庭芳汉宫春扬州慢高阳台寿楼春忆旧游望海潮沁园春锦堂春慢十六字令水调歌头八声甘州夜飞鹊金人捧露盘巫山一段云六州歌头潇湘神捣练子三字令多丽凤凰台上忆吹箫仄韵格词谱如梦令天仙子生查子醉花间点绛唇卜算子谒金门好事近忆少年忆秦娥醉花阴木兰花鹊桥仙夜游宫踏莎行钗头凤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酷相思解佩令青玉案千秋岁离亭燕粉蝶儿御街行洞仙歌满江红声声慢黄莺儿剑器近宴山亭念奴娇绛都春桂枝香水龙吟石州慢瑞鹤仙宴清都齐天乐雨霖铃永遇乐二郎神西吴曲望远行摸鱼儿贺新郎兰陵王锦缠道蓦山溪惜红衣醉蓬莱归字谣伤春怨望江东淡黄柳双双燕绕佛阁翠楼吟夜半乐眉妩西河天香暗香疏影宝鼎现六丑、莺啼序烛影摇红祝英台近拜星月慢霜天晓角法曲献仙音。 长亭怨慢。 霓裳中序第一平仄韵转换格词谱南乡子调笑令昭君怨菩萨蛮更漏子喜迁莺清平乐忆余杭虞美人蕃女怨河渎神。河传平仄韵通叶格词谱西江月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哨遍平仄韵错叶格词谱荷叶杯相见欢上行杯酒泉子定风波。 2.宋词格律和曲首先,宋词是一篇一篇的,每一篇,有个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格式,都是不一样的,是固定的比如虞美人的格式,就是:⊙平⊙仄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叶仄)⊙平⊙仄仄平平(换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平⊙仄平平仄(换仄韵)⊙仄平平仄(叶仄)⊙平⊙仄仄平平(再换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其次,曲(或者说元曲中的小令),也有类似的格式。 最后提点建议:要写这种东西,最好能押韵。比如“征夫去,望江山。” 如果改成“征夫去,江山望”,会不会更顺口一些?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要写的话,首先必须确定一个韵脚,当然抛开唐诗不谈,在整个篇幅中是允许转韵的,但是一般不提倡隔一句两句就转韵,不然就没有韵味了……。 3.诗词格律;平仄谱《平仄用韵歌》 一三五虽通融,句中防孤平。 一三五虽不论,当防连三平。① 二四六要分明,末字更当清。 平韵奇句仄,仄韵奇句平。 首句若押韵,一联末字同。 若是偶字句,两字换仄平。 奇字适掌握,偶字必分明。 排律小律对,规则一般同。 若用仄声韵,诗谱莫大动。 每句倒一三,换换仄与平。 再按这歌诀,处理仄与平。 《五言绝句律谱歌》 首句双仄双平仄,二句双平双仄平。 三句三平又两仄,四句三仄又两平。 倘若想写平起式,两联颠倒成自然。 两体首句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其他体式诗谱歌》 要得七绝谱简单,五绝句头两字添。 平添仄来仄添平,五绝既把七绝边。 五律七律谱不难,绝句诗谱重一变。 首句不韵平仄起,各自重复诗谱现。 两体句首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倘若要押仄声韵,倒一倒三位置颠。 《押仄韵律谱歌》 绝句若把平仄押,四三二一倒排法。 原来一二三四序,四三二一来变化。 首句若把仄韵押,倒一倒三换换也。 律诗若把仄韵押,仍然可按排序法。 八一呼唤二变三,四五六七字交叉。 若嫌上法不好记,末字倒三换位置。 *注:以上歌诀中的数字,皆为每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数。 补充:①当防连三平,这里颇有争议,在标准诗谱中,有连三平现象是存在的,有网友指出,连三平应是指在句末不得出现,称三平尾,并尽可能避免出现三仄尾。 格律诗的产生,是为了使得音韵更美,是因美而生,并非因律生诗,因此我不提倡因律而害意。 ——————自刘茂芳先生《诗词格律集成》。 4.古典诗词的格律主要包括哪些作绝句与律诗应讲究 字句有定 平仄协调 押韵 还有对仗作词要符合词牌规定 给你我开讲座的讲义吧 里面详细得很 ------------如何写作格律诗-------------------- 亻壬 发表于2008年06月28日 19:51 阅读(140) 评论(4) 分类: 课堂讲义 举报 一、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诗词格律诗词指绝句、律诗和词、曲。 诗词格律是诗词的表现形式之一。最先出现的形式、最基础的形式,是近体诗(也就是绝句和律诗)。 近体诗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朝初年,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严谨的格律。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包括了以下四项内容:(1)字句有定:绝句为四句,每句5字的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7字一句的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为八句,每句5字的称“五律”,7字一句的是“七律”。超过八句的是排律,同样有“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每两句诗为一联,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五律和七律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2)用韵极严:押韵是诗歌的要素,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3)平仄协调:平仄是近体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平仄的交错使用能令诗歌读起来有一种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美感。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4)讲求对仗: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同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如“功”的拼音是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 “东”的拼音是dōng,其中d是声母,ōng是韵母。那么“功”和“东”的韵母就相同,他们属于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放在同一个位置上。 格律诗中,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韵又称“韵脚”,如:《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ou)四声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和今天的普通话的声调不完全一样。 A平声。 这个声调后来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可以理解为-/)。例:山、林等。 B上声。这个声调后来有一部分变成去声(可以大略理解为ˇ)。 例:柳、雨等。 C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来仍是去声(即\)。例:浪、月等。 D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有力的调子,今天的普通话没有这个音,但潮汕话中仍有保留,如白、独、蝶等。 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术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的意思,是不平。平仄交错是写格律诗的基础。 平仄如何交错呢?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A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B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如: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王维 《辛夷坞》)其平仄的安排为: | | | ―― ――― |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 苏轼 《定风波》)其平仄的安排为: | | ―――| | ― | ――― | |――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元 关汉卿 《【南吕】四块玉 别情》) ―|― ―|― ―| | 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作对仗。 何为对偶呢?对偶就是将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并列起来。一般规则是:名次对名次、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唐王维)诗人用“竹”对“莲”,用“喧”对“动,”“归”对“下”,用“浣女”对“渔舟”,这就是对仗。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二、律诗的写法本讲座主要讲五言律诗的写法,因为五言律诗是最基本的形式,五言律诗会写了,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写法就能推出来。 1、律诗的特点 A每句限定八句,五言律诗共40字,七言律诗共56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有规定。 D每篇必须对仗,对仗的位置有规定(一般是中间两联)。 2、五言律诗的写法 A平仄的安排平仄的安排在一首诗中有三个要求: ①一句诗中平仄必须交替。 这样,就产生出四种基本句式: ――||- ||――| ―――|| 。 ―― 注意:不能是|―||―,这种排法被称为“孤平”,是诗家第一大忌。也不能是||―――,这种排法被称为“三平韵”,是诗家第二大忌。 ②一联之内平仄必须对立。 如,出句的平仄安排如果是――||-,那对句的安排就必须与之相反,那安排的结果就是:||――| ③联与联之间必须相粘。如,假使第一联的平仄安排是――||-,||――| 。 那第二联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安排就必须和第一联的出句的第一、二个字相同,那就是说,第二联的第一句的平仄安排应该是:。 ――。[练习]如果我要作一首五言律诗,选―――||形式为第一句,那往下应该怎么排?大家一起来排。第一句: ――― | | 第二句: | | | ―― 第三句: | | ― ―| 第四句:― ― | | -第五句:― ― ―| | 第六句:| | | ―― 第七句:| | ― ― | 第八句:― ― | | -由于律诗的特点之一是“押平声韵”,所以五言律诗的平仄安排形式只有两种。 即第一句: ――― | | (首句入韵为――||-) | | ― ― | (首句入韵为。 ――)第二句: | | | ―― ― ―| | -第三句: || ― ―| ― ― ―| | 第四句:― ― | | - | | | ―― 第五句:― ― ―| | | | ― ― | 第六句:| | | ―― ― ― | | -第七句:| | ― ― | ― ― ―| | 第八句。5.宋词词牌名和格式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简介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词牌的来源 一、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二、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三、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一、【忆王孙】 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二、【如梦令】 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三、【乌夜啼】 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词牌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四、【长相思】 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五、【生查子】 亦称《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六、【点绛唇】 亦称《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韵,二十一字,用仙吕调,共四十一字。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曾允元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 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七、【浣溪沙】 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6.经典词牌格律详解及填词要求、技巧"白香词谱",里面包含100首名家词、100种常用词调、100种词的格律。 “常用词调格律辞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选取“钦定词谱”里常见词调,不过我用过后觉得不太适合初学者,某些词谱里有部份明显的格律错误,当然懂格律就什么大碍,还是挺适合随身携带的。 你说填词的技巧,其实也没什么技巧,无非就是多填,多学。 虽说词不想格律诗需要那么严谨的格律知识,但我个人认为,还是需要先有格律基础,才去填做。背词谱是不错的掌握方法,视你个人精力吧,当然在你熟悉格律及多写作的基础上,也能够逐渐熟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