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六字令的诗词密码A.诗词密码:(属于“求正容变”的“求正”范畴,即:求正——尊祖溯源、守规完善) 常用体密码:2*, (2)。-1,4。单调三平韵 注:标准【律词句】代码是统一的,通用于所有词牌的格式谱,详见《对照表》 B.格律解码:(如果将密码展开,即为【十六字令】标准格式谱)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注:格式谱内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其它平仄,一字不可易;句号是【意群】结尾。 C.范文欣赏:常用体【十六字令】张孝祥(16字)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归!猎猎薰风颭绣旗。阑教住,重举送行杯。 2.十六字令的诗词密码A.诗词密码:(属于“求正容变”的“求正”范畴,即:求正——尊祖溯源、守规完善) 常用体密码:2*, (2)。-1,4。单调三平韵 注:标准【律词句】代码是统一的,通用于所有词牌的格式谱,详见《对照表》 B.格律解码:(如果将密码展开,即为【十六字令】标准格式谱)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注:格式谱内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其它平仄,一字不可易;句号是【意群】结尾。 C.范文欣赏:常用体【十六字令】张孝祥(16字)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归!猎猎薰风颭绣旗。阑教住,重举送行杯。 3.看诗句解数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 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五更四鼓鸡三唱,怀抱二月一枕眠。 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 施得五六七点粉,妆成八九十分娇。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与对镜,心欲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白发三千丈, 飞流直下三千尺,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千呼万唤始出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烟花三月下扬州。 千里江陵一日还。 对影成三人。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劝君更尽一杯酒,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报得三春晖。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十年一觉扬州梦, 铜雀春深锁二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片孤城万仞山。 乾隆皇的《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元代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黄侃先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半双两》: 一丈红蔷荫碧溪,柳丝千尺六阑西。二情难学双巢燕,半枕常憎五夜鸡。 九日身心百梦杳,万重云水四边齐。十中七八成虚象,赢得三春两泪啼。 《风》 《咏柳》 《边词》 (唐)李峤 (唐)贺知章 (唐)张敬忠 解落三秋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 五原春色旧来迟, 能开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月垂杨未挂丝。 过江千尺浪, 不知绿叶谁裁出, 即令河畔冰开日, 入竹万竿斜。 二月春风似剪刀。 正是长安花落时。 《筹边楼》 《书院二小松》 (唐)薛涛 (唐)李群玉 平林云鸟八窗秋, 一双幽色出凡尘, 壮压西川四十州。 数粒秋烟二尺鳞。 诸将莫贪羌族马, 从此静窗闻细韵, 最高层处见边头。 琴声长伴读书人。 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7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 8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9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0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唐.李商隐 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3.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2--------------- 1.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唐.杜牧 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唐.杜牧 3.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3--------------- 1.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2.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唐.孟郊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唐.杜甫 --------。 4.诗词解析(填入下面的括号中)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的“去”写出(豪放 雄浑),(磅礴 )的气势;“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揭示(即亘古,自古以来 )的时间、(有名流传 )的人物;“浪淘尽”把上句和下句(起承 ),表现出历史上众多风流人物都随着(历史 )、(如大浪淘沙一样 )而消逝了,从而创造出(慨叹,惋惜)的意境,在(无奈 )之中也流露了一丝(自己与周瑜俱在内,未能达成所愿。 而自己已年岁渐老,却一事无成)的感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这种错位句子的表达效果是(这是自我嘲讽,自我伤感之意由此可见。 华发早生,功业无成,对自己失望 )。词尾两句体现了苏轼的豁达。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5.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1:“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出自钱武肃王给他夫人的一封信,意境优美,寓意美好。 《陌上花开》是肆时歌音乐团队推出的翻唱专辑《吾与伦比》里的一首歌曲。 概述:《陌上花开》是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选曲为周杰伦《兰亭序》的钢琴伴奏。由肆时歌的流颜知锦年填词;周子悦、御小雅演唱。如今已正式上线酷狗音乐库。 内容推荐: 乐府诗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感情强烈外露,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 在《陌上花开》中,安意如以诗为线索,以史为素材,以独特的感性文字,将古意盎然的乐府诗词完美解码,复原了那些哀乐缠绵的故事、丰神俊逸的人物、婉曲难测的情怀。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五代。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 作者简介: 安意如 作家,古典诗词赏析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因《人生若只如初见》,为众熟知。《日月》是其最新作品。私家标签:文字修行、避世之心、无常、远游、隐居、诗茶相契、西藏云南。 过往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观音》《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惜春纪》 最新作品:《日月》 目录:再版序——如是我闻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乐府三行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百年离别在高楼, 一代容颜为君尽 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休夸此地分天下, 只得徐妃半面妆 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秋去春来双燕子, 愿衔杨花入窠里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章台柳,章台柳 , 昔日青青今在否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相思一夜梅花发, 忽到窗前疑是君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人生长恨水长东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半世浮萍随逝水, 一宵冷雨葬名花 浮生所欠止一死, 尘世无由识九还 万人丛中一握手, 使我衣袖三年香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诗句引申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含义:(夫人),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地回来。 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之女,嫁给钱镠之后,跟随钱镠南征北战,担惊受怕了半辈子,后来成了一国之母。虽是年纪轻轻就离乡背井的,却还是解不开乡土情节,丢不开父母乡亲,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思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带信给她: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过去临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岭,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钱镠怕戴氏夫人轿舆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专门拨出银子,派人前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 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乡民间广为传唱。 到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英雄相惜,对钱镠敬佩有加,曾书《表忠观记》碑文,高度评价钱镠之功绩。苏公喜欢走动,也常来临安,听到里人之歌后,颇有感触,便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其引曰:"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之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