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法网的诗句

1.形容法律的成语

形容法律的成语及解释: 【金科玉律】 科、律:法律条文。

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 【目无法纪】 不把法律放在眼里。

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目无王法】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法不阿贵】 法:法律;阿:偏袒。

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不徇情】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

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化外之民】 化:开化;民:民众。

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结绳而治】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金科玉条】 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

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居官守法】 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口含天宪】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明正典刑】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

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

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窃钩窃国】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

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欺公罔法】 欺骗公众,无视法律。

【深文周纳】 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绳之以法】 根据法律制裁。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网漏吞舟】 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

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

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

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逍遥法外】 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

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言出法随】 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

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以身试法】 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指明知故犯。 【以杀去杀】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约法三章】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执法如山】 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知法犯法】 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

指明知故犯。 【徇情枉法】 徇:曲从;枉:使歪曲。

曲从私情,歪曲和破坏法律,胡乱断案。 【作奸犯科】 奸:坏事;科:法律条文。

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例直禁简】 〖解释〗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法出一门】 谓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法无可贷】 谓按法律不可宽恕。

【如律令】 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 【禁网疏阔】 指法律过于宽容。

【目无三尺】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

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弄法舞文】 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条文。

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深文傅会】 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深文曲折】 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 【深文周内】 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违条犯法】 违犯法律条文。 【舞弄文墨】 亦作“舞文弄墨”。

①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辞;耍笔杆子。

【析律贰端】 指曲解法律条文,妄生不实端绪,以加重人罪。 【析律舞文】 指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

【逍遥事外】 ①谓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

②谓置身事外,毫不关心。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引律比附】 古代法律用语。援引律令,类比定罪。

【玉律金科】 律:规章,法则;科:旧指法律条文。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

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正法直度】 度:标准。

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执法不阿】 阿:迎合。

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罪责难逃】 因为犯罪,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是难以逃却的 【血风肉雨】 形容剧烈残酷的屠杀或性格刚强【卖法市恩】 〖解释〗市:买。

指玩忽法律而随意宽恕罪犯以求得好处。 【以法为教】 〖解释〗以:用;教:教育。

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以杀止杀】 〖解释〗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身试险】 〖解释〗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指明知故犯。 【踊贵屦贱】 “踊贵屦贱”喻指严酷的法律 【石邑深涧】 “石邑深涧”用来形容森严的法律。

2.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

1、美国霍姆斯《普通法》中提到的法律名言: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

2、法国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的法律名言:社会条约的目的是保护缔约者。要想达到目的就必须使用手段,而这些手段和某些冒险,甚至和某些牺牲是分不开的。

如果一个人在保全自己生命的时候要依靠别人,那么当别人的生命需要得到保护时,他也要献出自己的生命。而且公民自己也不应该去判断法律要求他去冒的是哪种危险。

当君主对他说“你要为了国家去死”,他就应该去死;正因为如此,他才一直都享受着安全,这样他的生命才不是单纯的自然的恩赐,而是国家的一种有条件的赠礼。3、战国商鞅在《商君书定分》中提到的法律名言: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白话译文:制定法令一定使它明白易懂,愚人智者都能懂得。4、美国的马丁·路德·金在一次演讲中,提及的关于法律的名言:我们将以自己忍受苦难的能力,来较量你们制造苦难的能力。

我们将用我们灵魂的力量,来抵御你们物质的暴力。我们不会对你们诉诸仇恨,但是我们也不会屈服于你们不公正的法律。

你们可以继续干你们想对我们干的暴行,然而我们仍然爱你们。你们在我们的家里放置炸弹,恐吓我们的孩子,你们让戴着KKK尖顶帽的暴徒进入我们的社区,你们在一些路边殴打我们,把我们打得半死,奄奄一息,可是,我们仍然爱你们。

5、战国韩非子在《韩非子·诡使》中提到的法律名言: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白话译文:确立法令的目的是为了废止私行。

法令得以贯彻,私行就必被废止。

3.形容女色的诗句

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4,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5.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6,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7,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8,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0,梨花一枝春带雨

11,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3,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14,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15,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6,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1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18,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4.形容堂堂正正的诗句

1、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明·洪自诚

2、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

3、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汉·刘向

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5、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6、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明·薛萱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8、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9、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

10、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易·同人·彖》

11、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12、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13、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

14、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1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7、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18、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19、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熹

20、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宋·朱熹

21、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通鉴

22、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唐·吴兢

23、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

24、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25、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宋·朱熹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