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倾听别人的意见的诗句

1.听取别人意见的好词好句

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请教他人,才能集思广益。----松下幸之助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 陈毅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 葛洪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 —— 魏相

虚已者进德之基。 —— 方孝孺

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 —— 朱舜水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 谭嗣同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 申居郧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郑燮)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

望采纳,谢谢您!

2.形容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的成语

从善如流

cóng shàn rúliú

【解释】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来指乐于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可用上对下;下对上;也可用于平辈之间。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辨形】流;不能写作“留”。

【近义词】从谏如流、从善若流

【反义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例句】老张为人正派;~;你们会相处得很好的。

【英译】readily to accept good advice

【成语故事】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中军佐”知庄子不让栾书元帅发兵,说:“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对此,《左传》称赞栾书的举动是“从善如流宜哉”!

从善若流

cóng shàn ruò liú

【解释】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同“从善如流”。

【出处】《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结构】偏正式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听从别人的意见

【近义词】从善如流

【英译】follow correct opinion like water flowing downward

从谏如流

cóng jiàn rú liú

【解释】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含褒义。形容乐于接受批评意见。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谏;不能读作“jiǎn”。

【辨形】谏;不能写作“柬”。

【近义词】从善如流

【反义词】独断专行、讳疾忌医、刚愎自用

【例句】我校领导民主作风好;能~;所以群众有什么意见建议;都能及时反映。

【英译】readily accept somebody's correct opinion or advice

虚怀若谷

xū huái ruò gǔ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人非常谦虚。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辨形】若;不能写作“苦”。

【近义词】谦虚谨慎、大智若愚

【反义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例句】敬爱的**对群众诚恳热情;~;使每个见过他的人都深受感动。

【英译】commom as an old shoe

纳谏如流

nà jiàn rú liú

【解释】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结构】主谓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反义词】拒谏饰非

【例句】玄德公纳谏如流,敬贤礼士。 ◎明·无名氏《庞掠四郡》第四折

【英译】be able to accept advice from one's inferiors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