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的句子词语名句诗句举网以纲,千目皆张。 —— 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家桓谭《新论·离事》 汉·桓谭《新论·离事》。纲:提网的大绳子。 目:圈上的眼。这两句大意是:提网如果提起大绳子,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了。 《吕氏春秋-用兵》:“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及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与∼意思相同.后多引作“纲举目张”。 这两句常用来比喻条理分明,也比喻做事要抓住主要环节,带动次要环节。 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 —— 北宋文学家苏辙《上皇帝书》 抓住重点名言 宋·苏辙《上皇帝书》。主:掌握。 执简:掌握住简明的总纲。御:驾驭。 繁:纷舞的事情。这两句大意是:全持全局谋划大计方略的人,必须掌握住简明的总纲,去驾驭纷繁的事务。 大计谋,总策略,所涉及的事情头绪必然纷繁,如果不分主次,巨细,平均使用力量,必然陷于琐碎事务之中,茫无头绪。如果先分析条理层次,抓住总钢,则不但眉日清楚,也可提纲挈领,使全局皆活。 古云“纲举耳张”,即是这个道理。这两句也可紧缩为“执简御繁”,多用于告诫人们办事要抓住纲要带动全面。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东汉学问家郑玄《诗谱序》 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 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解释清楚一卷的内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 2.形容工作要抓住重点的古诗句或典故以下两句你可以参考下。 1、“擒贼先擒王”。出自杜甫的《前出塞 其六》其原诗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意思是:在两军对战中,如果把敌人的主帅擒获或者击毙,其余的兵马则不战自败。比喻在解决事情上抓住关键,解决主要矛盾,其他的细节便可以迎刃而解。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出自《习惯说》,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来源为《后汉书》。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告诉我们做事要抓住重点,你连一点最基础的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做大事,就好比我们连走路都还不会,就想跑起来,这根本不现实。 3.形容做事抓住关键时刻的成语或谚语有哪些形容做事抓住关键时刻的成语有:一针见血、一语道破、画龙点睛、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一、一针见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释】: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出自】:近代 **《反对党八股》:“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 二、一语道破 [ yī yǔ dào pò ] 【解释】:道:说;破:揭穿。一句话就说穿了。 【出自】:清·戏确《与张考夫书》:“自唐虞至战国二千余年,圣人相传心法,一语道破。” 【译文】:从唐、虞到战国二千余年,圣人相互传授的心法,一一句话就说穿了 三、画龙点睛 [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译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常说:‘点眼睛就飞走了。’人认为荒诞,坚决请求点的。一会儿,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走上天,两条龙没有眼睛的人看到在点。 四、言简意赅 [ yán jiǎn yì gāi ] 【解释】: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出自】: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译文】:言语简单但是道理却说完了;所以便成了至高之言。 五、简明扼要 [ jiǎn míng è yào ] 【解释】: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出自】:近代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