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作文(我喜欢的一首诗或诗人)我喜欢的一首诗 我读过不少诗篇,但我很少用心来体会作者写作时包涵的感情。 我上了初三时,老师教我们学习一首诗。老师和我们讲解这首诗时,我无意中却喜欢上这首诗。 诗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作者普希金的一首作品。 全诗有两节,每节有四句。 在作者被捕时写下的。写这首诗,能写出作者心理和让我有深体会的诗句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作者在被捕时,面对挫折和困难,他却保持着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对未来的光明,希望的向往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人的父母有能力维持他们读高校。 他们在福中不知福,他们只会虚度时间,从来不会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和体会父母的辛苦劳作。就是在校外大吃大喝。 还有一些人,他们读高校却像是一件很倒霉的事情,很喜欢在外面整天呆在网吧,没日没夜的,钱花光了就打电话回家像父母要。到了他们考试或毕业即将要找工作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往往自己无法看清自己,得到的是消极悲观的思想,对自己的未来不再抱负着更大的希望。 可能这样一来,都比不上他们读小学一年级时的愿望大了,更不可能实现他们小时候的愿望了。 亲爱的朋友们,还有在校读书的书生们,希望你们再不要虚度时间了,更不要乱浪费你们父母的金钱,因为父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也是来之不易哦。 更重要的是你们不要浪费了青春。你们应该正确的面对自己的人生,在挫折和困难的面前,不要消极,垂头丧气,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正确行动。 之所以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它赋予我们怎样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 2.我喜欢的一位诗人(作文)有人喜欢南宋豪放派的苏轼,有人喜欢忧国忧民的陆游,有人喜欢被称为“诗圣”的杜甫……而我喜欢被称为“诗仙”的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写下无数诗篇,让后人景仰。我喜欢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这里可以窥见祖国的名山大川是如此的雄伟壮观;我也喜欢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李白与汪伦之间那深厚的友谊;我还喜欢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这里可以品出李白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我还喜欢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这里可以读出李白那丰富的想象力。 除了他的作品,李白名字的由来也很有趣。相传,他父亲爱子心切,一定要让李白的名字不同凡响,所以直到七岁李白都没有正式的名字。一年春天,李白一家在院子里赏花,父亲有意考考儿子的本事,咏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说完,就让她们母子俩续上。李白手指李树,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连声叫好,心里一动:这句诗的头一个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最后的一个“白”不正说李花的圣洁高雅吗?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李白。 李白的去世也很特别。他不是愁死,不是病死,也不是气死,而是醉死。相传,一天夜里,李白喝醉了酒,摇摇晃晃地走在山间小路上,发现月亮的影子在河里,心想:奇了,月亮怎么掉在河里,我要把它捧起,挂上天去。可是月亮没挂上去,自己就被淹死了。虽然酒能让李白写名诗,但是却也把他自己给灌死了。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他斗酒诗百篇,不平凡的一生和那非同凡响的名字,让我对他深深崇拜。我认为论谁是唐代诗人第一人,非李白莫属! 3.我最喜欢的一位古代诗人(作文)肩膀 2006年高考辽宁考生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 在网上帮你找的 看能不能用上 4.我最喜欢的一个诗人(作文)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李商隐早年丧父,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后来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成为令狐楚的幕僚,以至于一生都被牵累在政治漩涡中,仕途坎坷。 李商隐的诗歌分为好几种:咏史,咏物,交际等。他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因此他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有人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但我觉得正是他琢磨不透的诗句才更令人回味无穷。 刚开始喜欢上他的作品是因为他华丽的辞藻、细腻的感情描写和唯美的意境。让我真正对李商隐产生兴趣的是《锦瑟》这首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读着这词句,我隐隐约约能体会到作者“思华年”时对过去岁月无限的感慨和惆怅,我仿佛能听到杜鹃鸟凄厉哀伤的鸣叫,寄托了作者的难以言表痛楚和悔恨。 之后经过查阅得知,这是李商隐写给心仪女子的爱情诗之一。诗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很让诗家费解,有人认为说不定有个“沧海珠”是那位女子送给李商隐的信物,“蓝田玉”是李商隐送给那位女子的信物。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事实究竟是如何我们已无从得知,李商隐和那位女子的感情我们也只能从只言片语中通过想象零零散散地拼凑。但我总觉得这样扑朔迷离的李商隐才更能让人为之着迷,每个人都能从他的诗句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我想这才是他的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5.写一篇;《我喜欢的一首古诗》作文;要800个字杜甫的《望岳》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终当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6.作文:我最喜爱的诗人我最喜爱的一位诗人-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青年的杜甫,怎样的雄心,怎样的壮志凌云!正如众多志士仁人,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也是如此。这便是杜甫令我仰慕钦佩之处,也是他让我喜爱的一个原因。 杜甫的诗,对于古代众多富有浪漫色彩的诗词是截然不同的一种风格。他有“奈何渔阳骑,飒飒惊蒸黎”的愁苦,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更有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为已”的愤怒批判。 他的诗没有李白那样的浪漫豪迈,却有他独特的平正笃实的观点。他的愁绪、忧虑、愤怒、不满都真实地体现在诗中,尤其是他的博**襟令人敬仰,他不愧为我国古代诗坛的诗圣! 这是今天我对杜诗的粗略认识了,而在学习之余,品读杜诗却更有另一番情趣。 对仗工整,变化错综,在众多古诗词中,杜诗的确有独特的魅力所在。尤其是他的《登高》一诗,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全诗是这样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来. 粗读不觉有何引人之处,细细揣摩一番,真可谓句句皆律,对仗工整啊!不仅两句相对,在首联中更是字字相对,如“风急”不仅与“渚清”相对,也与“天高”相对。“沙白”与“渚清”、“天高”一一相对。 在诗人的描绘中,登高所见的景致由高到底,又由近及远,层次分明,错综变化地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寥廓秋景。读着读着,我仿佛离开了现实,与诗人一起登上高山之颠,共同领略眼前广阔的景致,体味猿鸟高鸣,秋叶萧瑟的悲凉感伤,及江流滚滚,波涛万里的高屋建瓴的磅礴气势。 在诸多杜甫诗句中,我颇爱他的对仗工整、严格。如“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等句都令我百读不厌。 如果说《登高》气势磅礴,那么,在众多杜诗中,也不乏有描绘田间怡人景色的小诗,着有是另一番趣味了。 平日闲暇之余,在静谧的书房里,点一盏小灯,捧一卷杜诗,品读其中惬意的诗篇,转眼的工夫,你已经步入诗中,沉浸在恬静悠闲的字句之间了。 读描绘草堂景色的诗句,我便有这样的体会。《田舍》一诗中的景致格外优美怡人,我最喜爱读诗的最后一句:“鸬鹚西日照,晒翅满渔梁”,多么宁静而和谐的江村晚景啊!诗中没有出现“渔人”,却让人由晒翅休憩的鸬鹚想到这里人迹罕至,环境幽僻,也同时联想到此刻渔人已经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在不远处悠闲地休息。 站满渔梁的鸬鹚展开双翅,悠然自得地享受阳光的沐浴,夕阳染红了它们的绒毛,为它们镀上一层金边。我眼前渐渐勾勒出这样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这时,无论是痛苦、忧虑,还是烦恼、悲伤,都在我脑中消逝了,留下的只是一个惬意的田园世界。 除了田园之景,杜甫更是将平凡的日常生活写入了诗歌,甚至一些不经意的生活细节也成了杜甫笔下绝妙的题材。 其中有春日漫步所见的“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有描绘荷叶之美的“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有透露诗人晚年惆怅之情的“渐老逢春能几回?” 与“人生几何春已夏”,有描绘莺啼蝶舞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甚至有怨春风折断花枝的“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点点滴滴细致的变化,都被诗人刻画得淋漓尽致。 读了这样的诗句,我才品味到原来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也不乏有如此乐趣,细细体会一番,不也能组成充满情趣的佳作吗? 杜甫令我仰慕的不仅是他的诗篇,更是他优秀的精神品格,如为人的谦虚,博大的胸襟,结友的义气。 杜甫离开浪漫主义的诗坛,绝非由于其他因素,而是他个人对于艰辛生活的体验及时代背景。 当他逢秋雨连绵,生计窘迫,却想到“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间无消息”,课本中《石壕吏》一诗也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正是他这种仁爱,才使他过早地步入了现实主义诗坛之中,才使他义愤填膺,写出了惊心动魄的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有非凡的才华,他一生中创作的诗篇成百上千,在他先天的禀赋与后天的努力下,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老成境界,因而名垂千古,并被后人尊为诗圣。 他的诗题材及广,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无论是社会时政还是惬意的风景画卷,都留有他的佳作。 品读悠闲恬适的诗句,犹品一杯清茶,令你卸去重担,乐在其中;品读其愤慨不满的诗句,你便与他同忧,甚至义愤填膺。他的诗格律工整,风格独特,自有“意匠惨淡经营中”的意象,“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结构及“意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的诗律。 我喜爱杜甫的诗篇,更敬仰他为人的可贵品格。 7.关于《我最喜欢的诗人》这篇作文该怎么写我最喜欢的诗人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脑海中总会出现一个画面:一个深秋的夜里,一位身穿长衫的游子独bai立窗前,对月长叹。月光轻轻洒在他身上,无限温柔。 李白出生在盛唐,小时侯聪颖过人,但是十分贪玩。有一次,他偷跑出学堂来到河边,看见一个老奶奶正再用铁杵磨针du,李白很惊讶,“这怎麽可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奶奶的话让李白恍然大悟,最终发zhi奋学习。 李白的努力另我敬佩,他的骨气更值得我学习。他在为官期间不耻与阿谀奉承,受到排挤,依然选择了愤而离京。同时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千古名句。 读李白的诗你会有丰富的感受。它们有的dao潇洒飘逸,有的愁绪绵长,有的豪迈奔放。。。。。。从“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体会到了他的专壮志,“我寄愁心与明月”又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柔情,“抽刀断水水更流”这是他的无奈,“长帆破浪会有时”又写满了他的执着。这就是李白的诗,他令我回味无穷。 这就是伟大的李白,中华民族的光辉代表,我学习的榜样。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我也要做一位像李白一属样的诗人。 8.以我最喜爱的诗人(或作者)为题写篇800字作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茫茫红尘,数百载飘然而逝,而你那愈理愈乱的愁绪却在世间残留不去,上天赐给你一代帝王的命数,却没赐给你一副铮铮铁骨和满腹的雄韬伟略。作为一介诗词仁者,难有那刚直不阿、洁身自好的派气。虽工书善画,通晓韵律,可谓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却执政软弱,奢侈无能,使自己终究摆脱不了成为阶下囚的厄运,正所谓“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自古以来,大概没有一个帝王像李煜那样,做皇帝做得也让人心疼,让人心碎。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莲峰居士,如同贾宝玉一样,自小生长在珠围翠绕、媚色妖娆的深官,1961年嗣位,即位后国弱兵衰,年年向宋朝纳贡,委曲求全。不思励精图治,却崇拜佛教,在香烟弥绕中,以求精神的暂时解脱。政事不修,纵情于宴游之间,到处欢歌燕舞,李煜就泡在这样的奢侈无度的花间酒风之中,使他人生的一面如歌如舞。 然而好景难长,1967年,宋兵破金陵,李煜肉袒降宋,被俘到汴京,受封违命侯,后封陇西郡公,过了三年如同囚犯一样的屈辱生活。从帝王到囚徒成了李煜无法摆脱的宿命,作为国之君他深悔不已,创作了许多反映囚徒生活的佳作。其词作如同他的人生一样,深吁苦叹,这些词作穿越时空,至今我们还可以触摸这种感情的苍凉。 林花谢丁春红,太匆匆,怎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生在帝王之家,却没有做帝王的心地和禀赋,上天错位的安排,错出了前期,富贵荣华和后期的冷寂凄凉。 李煜的人生是悲与喜的交织、苦与乐的冗杂,上天安排了这样一位充满悲、愁、恨的君主。月明如霜、深秋似水,冰冷的广寒宫一滴水,那是后主无奈的泪,他仰天长叹,那叹息深沉无比,深沉的长夜无尽头…… 他的一生就如那一江春水,滔滔远去,来匆匆,去也匆匆,悲愁如海,无穷无尽。深不可测的命运之渊迸出一阵阵衰号,让人空留遗恨,却更让人体会到那荡漾在心间的故园往事的追念情怀,让人空留遗恨,却更让人体会到那荡漾在心间的对故园往事的追念情怀,让人怜悯那徒然从繁华乐园走到穷途末路的谓叹,永远留给后人一个品味伤感的无限空间。 最终,毒药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结束了那对故园无尽的怀念,对囚徒境遇愤懑忧伤的生命之体,结束的是一位妙解音律、尤工于词、精通文史、擅长书画的艺术天长,结束的是一位曾地位至尊,呼风唤雨的帝王之躯。管窥李煜,我不由得深发一声浩汉:屈辱帝王看李煜,一江春水一江愁! 9.《我最喜欢的诗词》作文《我最喜欢的诗词》 从上学起到现在我背过的诗词大约有三百多首,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因为这首诗篇的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体现了人生中最美的景象。 《春江花月夜》是我所有背过诗中最长的一首,大约有二百七十多字,它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写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首诗讲的是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在夜空里与大海连成一片,天和地的界线似乎并不那么明显了,只有一条线那便是天和地的界线。月光照耀着春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遥看江上,一叶渔船打着灯火从远处飘来。江水与天空成了一色,白的连沙滩上的沙子都看不见了,只有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挂在空中。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这是一首非常美的优秀长篇诗,是我所背过诗里创造了几项“第一”的诗,而且是我背过的诗里面唯一一首描写夜晚的江水的诗。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两句。作者写的很美,这几项“第一”充分证明了江水的美与独特。 这首诗不光美,而且还描写了当时的天文水平。当时的唐朝人已经发现了月亮与潮水的关系。正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话给了我启发。 《春江花月夜》既是一首长诗,也是一首歌曲,是唐朝宫廷里跳舞的舞曲。 这几年我虽然背了许多诗词,但是我还是最喜欢这首。因为这首诗长,背起来难度很大,给人一种压力,但是这样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它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我背的《春江花月夜》不正映证了这句话吗 《长歌行》总学过了吧·。。。。。。。在我所学的诗中,我喜欢的一首就是《长歌行》。这首诗是汉乐府的名歌,现在还能完整的背出来: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绿油油的蔬菜上,晶莹的露水等着阳光……少年时不努力,老了只能白白地伤悲。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 法国有个叫做波德莱尔的名人说过:“时间吮吸着我们的生命,这没有影子的仇敌,啮蚀了我们的心,吸尽我们的鲜血,养得肥头肥脑”。是呀!时间如流淌的河川,一去不复返。可有许多人都不珍惜时间,任时间飞逝。 我现在也要抓紧时间学习,少看电视,多看书。学要学好,玩要玩好,增加效率。成长快乐,学习进步,才是我想要的。吸取先辈的教训,成为有用的人。《长歌行》是我最喜欢的诗,也是我最难忘的诗,还是我最受启发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