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大全300首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卓越代表。 唐诗卷帙浩繁,一般人自然无法也无必要全部览阅。编选唐诗者自唐人元结《箧中集》始,历来已逾百家,著名的如王渔洋《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等。 但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还是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300首》。 选诗是最需学识、见识和胆识的学问。 没有高明的鉴赏眼光和鉴识水平的选本,必然不会为人所接受,更不会广泛流传。那么,《唐诗300首》之所以成功,原因何在呢? 对于这个问题,论者往往从《唐诗300首·蘅塘退士原序》考察,认为《唐诗300首》的成功主要在于其通俗性。 诚然,通俗是该选本特色之一,也是为广大群众接受而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但仅此一点,显然有失偏颇,也低估了孙洙对唐诗的鉴识水平。 我们不妨从《唐诗300首》中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列一个简表,从中我们便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孙洙的选编原则和标准,体会他对唐诗的精到见识和深刻认识。 《唐诗300首》共选诗人77家、诗作313首。 从诗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看,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士子布衣乃至僧侣娼妓,都有一席之位,反映出编选者比较博大而公正的心胸。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孙洙在此表现出他独到的见识,所选的都是艺术性比较高的作品。 艺术水准的高低,是他编选的最重要的尺度,并不因诗人的身份和名气而决定其是否入选。王之涣在《全唐诗》中仅存诗6首,而《登鹳雀楼》、《凉州词》两首入选《唐诗300首》;金昌绪在《全唐诗》中仅一首《春怨》,也入选《唐诗300首》;杜秋娘《金缕衣》亦入选《唐诗300首》。 《唐诗300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诗体完备。编选者就是从诗体角度对诗进行抉择的。 我们已经发现,各种诗体本身有内在的规律,对内容的表达很有影响。诗人的精神气质、由精神气质而形成和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诗的内容、题材,都与诗体有很大的关系。 在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孙洙特别注重选诗的多少与诗人所擅长的诗体的最高成就相契合。 各诗体均擅长的诗人有孟浩然、王维、岑参、李白、杜甫、韦应物、白居易、柳宗元、李商隐诸人。 他们都是大家、大手笔,所以各体均擅长。 律诗写得最好的是杜甫,在所选39首诗中,律诗占了23首。 另一擅长律诗的诗人是李商隐。而李白则擅长古风,其古风所选数目在编选总数中占一半强。 另外,陈子昂只选七古一首,韩愈只选七古4首。 这三人的性格中都有豪侠、慷慨激昂、正气浩然的特征,他们需要自由地悲歌和高歌,而古风这种诗体便较能表现这种性格,所以他们的创作以古风的成就较高。 而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故长律诗。他是戴脚镣跳舞的人,尊儒崇王,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发挥,所以在有较大束缚的律诗上用功最深,在束缚下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故律诗最契合其性格和精神。 这种诗体和风格的关系孙洙已经注意到了。 从语言形式上看,王维的29首诗中五言诗占了19首,反映出他较擅长五言诗;而孟浩然入选的15首诗中仅一首非五言诗,说明他对五言诗的造诣特别精深。 而李颀则相反,所选7首诗均为七言诗,反映他特别擅长七言诗体。这些都是为他们的创作成就所证明的了。 再说乐府诗。《唐诗300首》中乐府诗最多的是李白,成就也很高。 而白居易虽然倡导“新乐府”运动,并亲身实践创作了大量乐府诗,但成就并不很高,所以白居易的乐府诗没有一首入选。 而白居易声誉最巨的两首七言古诗《长恨歌》、《琵琶行》全都入选,从而使他成为77位入选诗人中字数最多的一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洙对唐诗确有精到见解。 从时代看,盛唐诗人个个擅古风,中唐渐渐减少;而到晚唐,古风已极为衰微、几近无存。 相反的是绝句的命运:盛唐较少,中唐渐渐增加,到晚唐则蔚为大观了。这和时代的特征是暗相契合的。 盛唐气象宏大,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个个慷慨激昂、壮怀激烈,自由地表达胸襟,所以诗人们自觉地选择了古风这一诗体,因为只有古风最能顺畅地表达他们的精神和气概。而到了晚唐,情况大为改观,生活日趋庸俗、追求逸乐,所以精致的绝句便大派用场,成为时尚所趋。 从纵的方面看,古诗入选最多的是李白、杜甫,次为王维、韦应物;五律以杜甫为最,次则王维、孟浩然;七律除杜甫外,则以李商隐独占鳌头;五绝王维最好,七律则以杜牧、李商隐为佳。这些在上表中均一目了然。 可以说孙洙对诗人擅长的诗体有很深体会,他的编选基本上是和诗人的实际情况相符的。 孙洙的编选原则是从纯艺术的角度,注重诗歌的形式和音律特征,再联系于此相关的内容,精选其“脍灸人口之作”中“其尤要者”,都是些晶莹圆润的珠玉汇录而成。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300余首唐诗题材多样、情感殊异、风格不一。有诗画交融、恬美静谧的田园山水诗;有气象雄阔、浪漫瑰奇的边塞诗;有像《长恨歌》、《琵琶行》之类的宏篇巨构;也有“红豆生南国”之类的精致婉转的小诗;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的沉郁雄浑的慷慨悲歌;亦有“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轻快有趣的喃喃情语……如此等等,各种题材、各种情感的诗作都汇入其中。 当然,《唐诗300首》不。 2.请谈论一下中国教育弊端中国的教育弊病很多 一,该背的不背. 中文字词,必须背.可是中国现存教育不注重背.致使许多大学生研究生,对许多中国字、词不认识不懂.这一点,不如私塾教育的背. 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离. 中国现存教育不如私塾注重人性化教育.私塾一上学就背一些东西,其中贯穿着如何作人的道理.(真正的德育挂帅)。 三,教作文,妨害学作文. 常言道:"熟读唐诗词三百首,不会文章也会。.."这说的是学写作的诀窍,道理,方法,规律。可是,现存教育违背客观客规律:不让学生多读。大纲规定了学几篇文章,老师装腔作势的讲。挤占了学生的时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广泛阅读。有的作家自学成才,原因就是不受课本束缚,多读成材的。 四,不该都学的外文,普遍都学.不该背的外文,都背.不该考的外文,全考. 中国一代一代的毕业生,全出国吗?全搞外事工作吗?全上外企工作吗?肯定不是.为什么必学不可呢?历届许多毕业生终生不用外语.浪费精力,浪费人才. 五,普学外语,阻耐了科学进步. 外语利用好,可以有利科学进步,但是,大部分不该学外语的人,硬逼迫他们学外语,挤占了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学习其他科学.影响了社会多方面,普遍科技水平的提高. 六,现存教育不符合阶梯式成材育人法.致使基础科学和高层科学混杂不清. 私塾教育学语文首先能会写人名,记账.现在大学生毕业认不全百家性。。 待续. 3.请谈论一下中国教育弊端??中国的教育弊病很多 一,该背的不背. 中文字词,必须背.可是中国现存教育不注重背.致使许多大学生研究生,对许多中国字、词不认识不懂.这一点,不如私塾教育的背. 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离. 中国现存教育不如私塾注重人性化教育.私塾一上学就背一些东西,其中贯穿着如何作人的道理.(真正的德育挂帅)。 三,教作文,妨害学作文. 常言道:"熟读唐诗词三百首,不会文章也会。.."这说的是学写作的诀窍,道理,方法,规律。 可是,现存教育违背客观客规律:不让学生多读。大纲规定了学几篇文章,老师装腔作势的讲。 挤占了学生的时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广泛阅读。有的作家自学成才,原因就是不受课本束缚,多读成材的。 四,不该都学的外文,普遍都学.不该背的外文,都背.不该考的外文,全考. 中国一代一代的毕业生,全出国吗?全搞外事工作吗?全上外企工作吗?肯定不是.为什么必学不可呢?历届许多毕业生终生不用外语.浪费精力,浪费人才. 五,普学外语,阻耐了科学进步. 外语利用好,可以有利科学进步,但是,大部分不该学外语的人,硬逼迫他们学外语,挤占了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学习其他科学.影响了社会多方面,普遍科技水平的提高. 六,现存教育不符合阶梯式成材育人法.致使基础科学和高层科学混杂不清. 私塾教育学语文首先能会写人名,记账.现在大学生毕业认不全百家性。 待续。.。 4.牧童在牛背上勤勉读书的唐诗词1、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3、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5、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7、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9、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10、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1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1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13、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1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15、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16、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17、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 18、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励志篇》 19、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宋·朱熹《出山道中口占》 20、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宋·陈师道《绝句四首”(其四)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清·查为仁《莲坡诗话》 21、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22、弱龄计事外,委怀在琴书.——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23、飞花三亩宅,落叶半床书.——明·夏完淳《避地》 24、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晋·左思《咏史》 2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题泊学士茅屋》 26、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唐·许浑《再游姑苏玉芝观》 27、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唐·李九龄《山中寄友人》 28、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29、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清·王苹《南园》 5.唐诗词10首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 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