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题字的诗词诗词的名字中含有“题”字如下:无题作者: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题西林壁作者: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李凝幽居作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诗名里带题字的诗词有哪些《寄题太和宰赵嘉言勤民二图·题停罢坊场图》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半山辱国卖丛祠,锺步诸坊卷酒旗。 村里山农语音好,孔方兄已赦鹅儿。 《题跨湖桥下酒家》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湖水绿于染,野花红欲燃。 春当三月半,狂胜十年前。 小店开新酒,平桥上画船。 翩翩幸强健,不必愧华颠。 《百花洲杂题》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 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 《题岳阳楼》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3.带有题字的诗词《赠梅处士》张籍 早闻声价满京城,头白江湖放旷情。 讲易自传新注义,题诗不著旧官名。 近移马迹山前住,多向牛头寺里行。 天子如今议封禅,应将束帛请先生。 《和裴司空酬满城杨少尹》张籍 圣朝偏重大司空,人咏元和第一功。 拥节高临汉水上,题诗远入舜城中。 共惊向老多年别,更忆登科旧日同。 谁不望归丞相府,江边杨柳又秋风。 《寄苏州白二十二使君》张籍 三朝出入紫微臣,头白金章未在身。 登第早年同座主,题诗今日是州人。 阊门柳色烟中远,茂苑莺声雨后新。 此处吟诗向山寺,知君忘却曲江春。 《梁公子》李贺 风彩出萧家,本是菖蒲花。 南塘莲子熟,洗马走江沙。 御笺银沫冷,长簟凤窠斜。 种柳营中暗,题书赐馆娃。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卢照邻 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 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 翔禽鸣我侧,旅兽过我前。 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形骸寄文墨,意气托神仙。 我有壶中要,题为物外篇。 将以贻好道,道远莫致旃。 相思劳日夜,相望阻风烟。 坐惜春华晚,徒令客思悬。 水去东南地,气凝西北天。 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 天子何时问,公卿本亦怜。 自哀还自乐,归薮复归田。 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 倘遇鸾将鹤,谁论貂与蝉。 莱洲频度浅,桃实几成圆。 寄言飞凫舄,岁晏同联翩。 4.诗名里带题字的诗词有哪些《寄题太和宰赵嘉言勤民二图·题停罢坊场图》年代: 宋 作者2113: 杨万里半山辱国卖丛祠,锺步诸坊卷酒旗。 村里山农语5261音好,孔方兄已赦鹅儿。《题跨湖桥下酒家》年代: 宋 作者: 陆游湖水绿于染,野花红欲燃。 春当三月半,狂胜十年前。小店开新酒,平桥上4102画船。 翩翩幸强健,不必愧华颠。《百花洲杂题》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1653来游一客星。 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题岳阳楼》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答,华堂张与贵人看。 5.诗题中有题字的诗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贾魏公耽遗像 功臣烜赫在三朝,经术从容辅汉条。 儒服早纡丞相绂,戎冠再插侍中貂。 开仓六塔流民复,出甲甘陵叛党消。 甲第至今空画像,当年于此识风标。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唐代)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6.请教墨竹图的题字和题诗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两枝修竹出重霄, 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 有何卑下有何高.东风昨夜入山来, 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伴, 更无众芳许同栽.秋风昨夜渡潇湘, 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 挺然相斗一千场.竹叶青青不肯黄, 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 更有笋尖出土忙. (古诗)岁寒有贞志, 孤竹劲而直.虚心足以容, 坚节不挠物. (元.柯九思)亭亭月下竹, 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 不改四时叶. (元.吴镇)欲借淇园胜, 凌霜挺万杆.月来金影碎, 风动玉声寒.障暑荫堪息, 停云秀可餐.相过惟二仲, 尽日倚琅杆 (申瑶泉)野竹攒石生, 苍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 虚声带寒草.龙吟曾未听, 凤竹吹应好.不觉蒲柳凋, 贞心常自保. (李白)竹 吴宽然数君子,落落俱长身。 东家每借看,步去不嫌频。移栽幸许我,己自前年春。 自我得此辈,园居岂为贫。但忧积雨霁,日暴少精神。 终然勤灌溉,枝叶还如新。因兹悟为学,黾勉在斯辰。 咏竹 王吉夜里照时金琐碎,清风拂处玉玲珑。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咏竹 玄虚子寒岩鸦秀无多种,惟有琅干过岁华。 直节正当恬养素,虚心恰合道生涯。迎风瑟瑟清未冷,戴雨潇潇净更嘉。 谁并真常君子器,偏宜仙洞道人家。咏雪竹 朱元璋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 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欧阳修.宋(1009-1072)。 醉翁。秋晚凝翠竹萧疏喜竹劲,寂寞伤兰败。 丛菊如有情。幽芳慰孤介。 宋·黄庭坚咏竹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杨万里.宋(1127-1206)。咏竹凛凛冰霜节。 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 自有月传神。陶渊明 .东晋(365-427)。 潜,元亮。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垄间。 依依昔人居。井烘有遗处。 桑竹残朽株李商隐 唐湘竹词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 只是泪痕多!杜甫 唐题刘秀才新竹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郑板桥 清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七律·答友人** 1961年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1952年3月4日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题竹** 1963年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方志敏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竹(题画诗)邓拓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题画诗)陶行知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震动昆仑第一峰。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且待三冬。《萧湘竹子诗词》代序熊文愈 1991年4月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清)康有为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水调歌头·咏竹”钱樟明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扬首望青天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竹子(哲理诗)泥土里,收集拼搏的语言。憋不住,给大地开一个眼。 冒尖了,既虚心又委婉。做一次总结,继续向上伸展。 一朵绿色的云,和太阳把理想畅谈。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唐.杜甫《咏春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唐.杜甫《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宋.陆游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明.徐渭《风竹》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清.戴熙《题画竹》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清.王慕兰《外山竹月》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题朱九龄翠筠轩 许恕有脚不踏东华尘,有眼不看长安春。 然天地至清气,多在丛篁流水滨。轩名翠筠俯空谷,个个梢长如玉立。 一秋明月照潇湘,六月凉风洒淇澳。轩。 7.诗题中有题字的诗题西林壁作者:苏轼 (宋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贾魏公耽遗像 功臣烜赫在三朝,经术从容辅汉条。 儒服早纡丞相绂,戎冠再插侍中貂。 开仓六塔流民复,出甲甘陵叛党消。 甲第至今空画像,当年于此识风标。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题李凝幽居作者:贾岛 (唐代)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