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诗词的论据,有介绍一个人的重点精神品质事例,高考作文用位卑未敢忘忧国 相关论据(出自什么故事) 病起书怀 年代:【宋】 作者:【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诗文注释] 江干:江边。 阖棺:盖棺。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作者点击]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赏析点津] 诗是淳熙三年(1176)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写下的。诗人落职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名句赏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捍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荣誉,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赞美。 2.常见议论文引用的古诗和论据议论文写作指导:善用古诗文材料作论据 中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博闻多识,自然可以提高一定的写作水平。 但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不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考作文时,常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无从下笔;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这时,我们不妨思维多变一点,头脑灵活一点,借用课本材料中平常人们引用得少的但又能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的材料作例证,有时也能够写出考场佳作。 课本的材料包括课文实例、课内名言名句和有关写作的知识短文,可以说积累课本材料是医治作文“硬伤”的良方。下面,就赏试给大家分类整理、介绍、提示一些可用的古诗文论据及运用材料的方法: 一、一个材料几个角度 古诗文有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 下面我们试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进行分析: 可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际遇进行思考:如蔺相如的角度(从他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廉颇的角度(从他与蔺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秦王的角度、赵王的角度、宦者令缪贤的角度(从他推荐蔺相如的角度)等。 同一个人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立论: (1)从蔺相如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动机来看,提炼观点: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结果来看,可提炼观点:多一点宽容。 (2)从廉颇与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从廉颇与相如最终和解的结局可提炼观点:要勇于认错、改过;从廉颇起初负气寻衅可能导致的后果来看:廉颇位居高位,自恃功高,贬损相如。如果他遇到的对手不是相如,或是相如听了门客的劝告而与之闹翻,造成龙虎相斗的局面,难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可见,身居高位者一言一行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国家利益。对他们因计较个人名利地位等原因而犯下的错误,是不能原谅的。 因此可得出结论:不能为满足私欲而犯不能姑息的错误。 (3)从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角度来立论: 从事件本身来看:在事关赵国国家尊严而君臣又束手无措的情况下,如果推荐的人不能担此重任,那么缪贤难逃罪责;缪贤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分忧。 可提炼观点:举荐人才要有胆有识。从缪贤举荐过程来看:缪贤不惜公开“隐私”,不顾及自身利益,不惜贬损自身形象。 这个心底无私、襟怀坦白的宦者令确实令人击节赞叹。可提炼观点: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 从举荐的结果来看:一般说来,高风险应有高回报。可是,缪贤除损失一位足智多谋的门客之外,不曾有廉颇那样的嫉妒之心。 应该说,是缪贤玉成了相如,使之脱颖而出。这种成人之美、不思图报的品德及部下出己之右而无嫉妒之心的胸襟,令人感奋,油然而生敬意。 可提炼观点:付出不图回报。 二、几个材料一个角度 有些古诗文材料虽然不同,但把它们加以重组、整合,会发现它们还是可以用来说明同一观点的: (一)铺叙美好亲情和友谊 1.亲情友情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2)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陶渊明摆脱官场的束缚,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归去来兮辞》)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陈情表》) 2.子女教育 (1)焦母越俎代庖,横加干涉,使得子女变成了父母操纵的机器,导致出现焦仲卿、刘兰芝“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 为人父母者,警惕啊!(《孔雀东南飞》) (2)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说话。作为父母不能只考虑子女眼前的安乐,使他们养尊处优无功食禄,而应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护。 (《触龙说赵太后》) 3.团结合作 (1)蔺相如后来“位在廉颇之右”,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己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的可喜结局。(《廉颇蔺相如列传》) (2)战国时期的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六国论》) (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 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促使自己提高。(《师说》) (二)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热点 1.居安思危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谏太宗十思疏》) (2)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子就语重心长地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3)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中,可以看到只有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才能保住社稷。 欧阳修就曾感叹道:。 3.带有古诗词的段落(一)带有修辞方法的名句1、比 喻 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贺知章) ③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刘禹锡) 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⑤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早梅》张之贯)2、拟 人 ①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泉》白居易) ②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秦观) ③刚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花影》苏轼)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 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叶绍翁)3、夸 张 ①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李峤) 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夜宿山寺》李白) 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李白)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江雪》柳宗元) ⑤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4、借 代 ①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孟浩然) 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李白)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颜真卿) ④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赠花卿》杜甫) ⑤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竹枝词》刘禹锡) 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朱熹)5、对 偶 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 ②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崔颢) ④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断句》苏麟)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6、对 比 ①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语)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③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赤日炎炎似火烧》民歌) 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汉乐府) 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杜甫) ⑥花开蝶满枝,花落蜂还稀。 (《对花》于濆fén)7、设 问 ①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风。(《送日本国僧敬尤归》韦庄) ②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③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高适)8、反 问 ①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夜》李峤) 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9、双 关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10、反 复 ①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 ②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调笑令》韦应物) (二)带有季节特点的名句1、春 季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柳》贺知章) ②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③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李白)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⑤杨花榆荚无才思,帷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韩愈) 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⑦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志南) ⑧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⑨枝头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苏轼) 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2、夏 季 ①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王昌龄) 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赤日炎炎似火烧》民歌)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⑦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高骈) ⑧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杨万里) ⑨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客中初夏》司马光) 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3、秋 季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白居易)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甫) ③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霜月》李商隐) ④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元稹) ⑤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题菊花》黄巢) 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十五月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⑦。 4.含古诗词的好句20字古诗词的好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和柳亚子先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欧阳修·蝶恋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寓意) 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明·汤显祖·牡丹亭)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题诗后)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晋·陆机·文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入京使)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唐·杜甫· 不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别董大)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国)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元·李开先·宝剑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唐·刘希夷)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5.背诵古诗文的好处论据背诵古诗文有以下的好处:1、强化和锻炼自己发音练习,有利于锻炼自己的口才,大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增强记忆力,记忆古诗文,无疑等于每天做一套脑体操。3、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学生头脑中有大量的名篇佳句,还担心他将来写文章不文思泉涌,出口成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呤诗也会呤!4、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中华文化的历史文化知识蕴含在古诗文经典中,背下这些优秀篇章,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能经常进行古诗文朗读比赛,即可形成壮观的朗读氛围。6、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千古美文,形成独特的审美能力。 7、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背下大段的古诗文,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8、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坚持力,培养学生的耐性,在长期 坚持学习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9、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以载道,背下精选的经典古诗文,等于拥有了打开华夏宝库的钥匙。10、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既然背诵古诗文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那么背诵古诗文不因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绝不能死记硬背。 理解记忆、联想记忆、归类记忆等都是很好的记忆方法。理解记忆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和艺术手法作全面分析,形成自己的阅读思路,由点到面地进行理解记忆,这样记忆的时间会更长久。 联想记忆是我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可以从主旨、艺术手法、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联想和比较,这样既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又达到对旧知识的巩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6.含有诗句的文章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7.古诗词中带有典故的有哪些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释义: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释义: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释义: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5、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释义: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