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宋词笺谱

1.唐诗宋词的词牌名一共有几个

宋词词牌名 1. 暗香 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八声甘州 词牌名. 3. 拜星月慢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5.. 采莲令 词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7. 苍梧谣 词牌名. 8.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9. 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12. 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13. 点绛唇 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 14. 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15.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16. 东风第一枝 词牌名.又名《琼林第一枝》,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 洞仙歌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称《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8. 风流子 词牌名. 19.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20. 凤萧吟 《词谱》误将这首词的标题“芳草”,当作词牌. 21. 隔浦莲 词牌名. 22. 关河令 词牌名. 23. 桂枝香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24. 过秦楼 词牌名.又名《选官子》、《选冠子》. 25. 汉宫春 词牌名. 26. 好事近 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 27. 贺新郎 词牌名. 28. 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30.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帘》. 33. 江南春 此词牌不曾有别人填写过.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词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37.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38. 留春令 词牌名. 39. 柳梢青 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 ,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41. 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42.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43. 绿头鸭 词牌名. 44. 罗敷歌 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45. 卖花声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46. 满江红 词牌名. 47. 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48. 眉妩 词牌名,又名《百宣娇》. 49. 梅花引 词牌名. 50. 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51. 木兰花令 词牌名. 52. 木兰花慢 又名《木兰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时变为词调,并演化成慢调.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词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词借旧曲名另制新调. 56. 南乡子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58. 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59. 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

2.当阳春白雪化为下里巴人 任务驱动型作文

揽一怀风月,寻一湖幽香,将相思婉约在唐诗宋词中。用思念做笺,谱一曲不离不弃于水云间。平平仄仄的叠加里,有清风的低吟,有花开的呓语,有山水的明媚。而这一程山水,我只愿以轻灵禅意的心,将相惜的暖意藏于心底。让水墨氤氲的情怀,流淌着鸟语花香的感动。

流年的渡口,剪燕纷飞,深情呢喃。那些飞舞的心花,婉约了生命的潮起潮落;氤氲了岁月的云卷云舒;舒缓了褶皱时光里的不安分。我用纯情之笔,将最美的遇见写在心间;我用岁月做底片,将初识的芬芳留凭。任岁月倥偬,始终在心中为你留存昙花初现。

百转千回的念中,你是否能读懂涟漪的心事?可愿穿越白山黑水暖我心凉?可愿与我相约十指相扣的暖?可愿闲时踏着细碎的光阴,东篱煮酒,暖字生香

3.求唐诗宋词 要冷僻一点的

最好的莫过于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以及陆游表妹唐婉回应他的词《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两人本事郎情妾意的一对,但是由于陆游母亲的反对以及时事政局的牵扯导致两人错失一段美满姻缘,陆游在科举失利的苦闷情怀下故游沁园,两人再度重逢,无奈的是已经物是人非.故陆游留下词曲,谁想唐婉看到后抑郁而终,故而留下此曲以表情谊。

以下还有一些代表作分别是豪放派及婉约派的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写闺怨的诗,大意是一个女子在丈夫出去寻欢作乐时感叹青春易逝(无计留春住),意境很美。

豪放派代表苏轼的词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婉约派的词 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唐诗宋词元曲

在中国韵文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接二连三,高峰迭起,名家名作,琳琅满目。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泽被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元曲,一方面是指诗歌新体“散曲”,一方面又指戏曲新体“北曲杂剧”。如元曲六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乔吉,都是兼工散曲和杂剧的作家。

元曲杂剧经典名篇有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等。

散曲经典名篇:

〔双调〕沉醉东风

送 别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前调〕

杭 州 景

关汉卿

〔一枝花〕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

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

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

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

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

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

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

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

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

〔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

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越调〕天净沙

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折桂令

叹 世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越调〕天净沙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双调〕庆东原

叹 世

白朴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及早冠宜挂。

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

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双调〕水仙子

次 韵

张可久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

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

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中吕〕卖花声

怀 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越调〕寨儿令

忆 鉴 湖

张可久

画鼓鸣,紫箫声,记年年贺家湖上景。

竞渡人争,载酒船行,罗绮越王城。

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柳擎和泪眼,花坠断肠英。

望海亭,何处越山青。

5.唯美的唐诗宋词

首先说一句 执子之手 是诗经里的 而不是唐诗宋词哦

古诗呢 我喜欢这些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浪花有意千重雪 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 一竿纶 世上如侬有几人?后半阙比较喜欢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很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

彼岸花开开彼岸 奈何桥边可奈何 今生已忘前生事 何言来世守故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招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醉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依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6.我想学习下怎样写唐诗宋词,两者有什么要求的么

所谓格律,笔者认为它就是律句的使用格式。

这个格式,我们称之为:“诗谱”。合理使用律句,就能使其形成多样化的体裁。

我们知道近体诗有平起平落、平起仄落、仄起仄落、仄起平落四种标准律句,任何一种律句都可以作为首句。如当起句是平起时,第二句必是仄起,第三句又是新一轮的开始,所不同的是第三句一定要按前句的仄起而仄起。

但当起句是仄起时,第二句必是平起,第三句又是新一轮的开始,所不同的是第三句一定要按前句的平起而平起,我们把这个称做“粘”。依此类推,逢单必粘,就能谱成多种体裁的格律了。

如平韵格律: 《一》七绝[起句平起平落三平韵] (平)平(仄)仄 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平】。

王昌龄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七绝[起句平起仄落二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平】。

窦巩 南游感兴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三》七绝[起句仄起平落三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四》七绝[起句仄起仄落二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上是用四种标准律句为起句的平韵七绝诗。

如果把每一首的“顶节”去掉,就会形成以四种标准律句为起句的平韵五绝诗。如: 《一》七绝[起句平起平落三平韵] 去掉顶节、就形成: 五绝[起句仄起平落三平韵] (仄)仄 仄 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 仄,(仄)仄 仄 平【平】。 卢纶 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二》七绝[起句平起仄落二平韵] 去掉顶节、就形成: 五绝[起句仄起仄落二平韵]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 仄,(仄)仄 仄 平【平】。 韦承庆 南行别第 万里人南去, 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 得与尔同归。 《三》七绝[起句仄起平落三平韵] 去掉顶节、就形成: 五绝[起句平起平落三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 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苏(廷+页) 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 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 秋声不可闻 《四》七绝[起句仄起仄落二平韵] 去掉顶节、就形成: 五绝[起句平起仄落二平韵] (平)平(平)仄 仄,(仄)仄 仄 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王勃 山中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 山中黄叶飞。 如果我们把绝句继续粘下去到第八句时,就会形成七律的体裁了。

如: 《一》七绝[起句平起平落三平韵]继续粘到第八句就形成: 《五》七律[起句平起平落五平韵] (平)平(仄)仄 仄 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平】。

秦韬玉: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二》七绝[起句平起仄落二平韵] 继续粘到第八句就形成: 《六》七律[起句平起仄落四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平】。

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三》七绝[起句仄起平落三平韵] 继续粘到第八句就形成: 《七》七律[起句仄起平落五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 仄 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七绝[起句仄起仄落二平韵] 继续粘到第八句就形成: 《八》七律[起句仄起仄落四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平】。(平。

相关
下一篇
赏雪唐诗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