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中举”的诗句有哪些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释义:读书人考中后得意洋洋,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大道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元·高明《琵琶记》释义:早上还是一个贫民,通过科举考试后,一步登天,成为了一名高官。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宋·汪洙 《神童诗》释义:年少的时候就考中了科举,从都城得意洋洋地回来。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元·王冕《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释义:对着主考官皇帝写下自己的见解,洋洋洒洒三千字,考中了之后,像进入了五颜六色的春天,前途一片光明。玉殿传金榜,君恩与状头。 ——宋·汪洙 《神童诗》释义:从皇帝的大殿上传来了金榜,将君王的恩惠赐予了状元。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释义:十年来,辛苦读书无人问津,一朝成名天下人都知道了自己。7. 雨洗清明万象鲜,满城车马簇红筵。 ——唐·皮日休《登第后寒食杏园有宴因寄录事宋垂文同年》释义:清明时节,一场春雨使得一切都是新鲜的,整个城市里的车马簇拥着,红红火火,热 闹非凡。8. 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 题名登塔喜,醵宴为花忙。——唐·郑谷《贺进士骆用锡登第》释义:考中了春试,榜上有名给家族和乡邻都带来了荣耀。 大家都在为你的及第高兴,为准 备喜筵而奔忙。9. 都人争看状元出,九衢车马何煌煌。 ——宋·王庭圭《谒王宣子舍人》释义:都城里的人都争相看着状元出来,在繁华的街市上骑着高头大马,多么荣耀呀。10. 马前喝道状元来,金鞍玉勒成行缀。 ——宋·宇文绶《踏莎行》释义:在马面前大声吆喝状元来了,佩戴者黄金做成的马鞍子的马排列着。 2.关于中举的一句古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高明《琵琶记》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琵琶记》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高明《琵琶记》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高明《琵琶记》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代·高明《琵琶记》 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宋朝·梁颢《自题》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五百人中第一仙。等闲平步上青天。绿袍乍著君恩重,黄榜初开御墨鲜。 龙作马,玉为鞭。花如罗绮柳如绵。时人莫讶登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鹧鸪天》 3.描写中举时年龄大了的诗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代·高明《琵琶记》 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宋朝·梁颢《自题》 另外,请参看下列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孟郊喜赋诗》 唐代诗人孟郊多次科举考试不中,直到五十岁时才及第。他经历了科考的冷暖,深深体会到读书人的甘苦。他先后写过两首下第诗,其中《下第》诗写道:“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另一首《再下第》写道:“一夕九起嗟,梦知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等到孟郊中第后,他的得意之情也是喜不自胜,一首诗写下了他的欣喜:“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梁颢白首举》 雍熙二年,八十二岁的梁颢喜中状元,写下了一首诗:“天福三年来应举,雍熙二载始成名。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观榜更无朋辈在,归家惟有子孙迎。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这首诗中的悲喜交加让人不禁想到了另一个小说中的人物——范进。 4.关于中举的一句古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高明《琵琶记》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琵琶记》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高明《琵琶记》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高明《琵琶记》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高明《琵琶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代·高明《琵琶记》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宋朝·梁颢《自题》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五百人中第一仙。 等闲平步上青天。绿袍乍著君恩重,黄榜初开御墨鲜。 龙作马,玉为鞭。花如罗绮柳如绵。 时人莫讶登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鹧鸪天》。 5.形容中举的成语独占鳌头 [dú zhàn áo tóu] 生词本 基本释义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褒义 出 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例 句 王刚在学校举行的数学竞赛中~。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金榜题名 名列前茅 反义词 名落孙山 6.形容“中举”的成语有哪些形容“中举”的成语有:金榜题名、蟾宫折桂、独占鳌头、金榜挂名 1、金榜题名 [ jīn bǎng tí míng ] 基本释义: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 指科举得中。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例句:在科举时代,金榜题名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2、蟾宫折挂 [ chán gōng shé guà ] 基本释义: 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出处: 《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例句: 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蟾宫折挂。(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3、独占鳌头 [ dú zhàn áo tóu ] 基本释义: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例句:王刚在学校举行的数学竞赛中独占鳌头。 4、金榜挂名 [ jīn bǎng guà míng ] 基本释义:指科举得中。 同“金榜题名”。 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直等的俺孩儿金榜挂名时,那其间新婚燕尔。”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若要洞府花烛夜,必须金榜挂名时。” 例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7.有一首唐诗是关于科举中举后,将自己的中举前后的心理及身边人的冷登科后 唐•孟郊•七言绝句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背景】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赏析】“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孟郊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鹄的,颇出意料。这就仿佛象是从苦海中一下子被超渡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风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评析】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怎容得他策马疾驰呢?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又怎能“看尽”呢?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漫游南北,流寓苏州。及过中年,始中进士,五十岁应东都选,授溧阳尉,以吟诗废务,被罚半俸。河南尹郑余庆辟为水陆转运判官,定居洛阳。郑馀庆移镇兴元军,任为参军。赴镇途中暴疾而卒。其为诗惨淡经营,苦心孤诣,多穷愁之词,即苏轼所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属苦吟诗派,继承杜甫而别开蹊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