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格律词谱查询表平韵格词谱南歌子渔歌子忆江南浪淘沙江南春忆王孙江城子长相思醉太平玉蝴蝶浣溪沙采桑子诉衷情画堂春阮郎归朝中措眼儿媚人月园柳梢青太常引少年游临江仙鹧鸪天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破阵子喝火令行香子风入松八六子雪梅香满庭芳汉宫春扬州慢高阳台寿楼春忆旧游望海潮沁园春锦堂春慢十六字令水调歌头八声甘州夜飞鹊金人捧露盘巫山一段云六州歌头潇湘神捣练子三字令多丽凤凰台上忆吹箫仄韵格词谱如梦令天仙子生查子醉花间点绛唇卜算子谒金门好事近忆少年忆秦娥醉花阴木兰花鹊桥仙夜游宫踏莎行钗头凤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酷相思解佩令青玉案千秋岁离亭燕粉蝶儿御街行洞仙歌满江红声声慢黄莺儿剑器近宴山亭念奴娇绛都春桂枝香水龙吟石州慢瑞鹤仙宴清都齐天乐雨霖铃永遇乐二郎神西吴曲望远行摸鱼儿贺新郎兰陵王锦缠道蓦山溪惜红衣醉蓬莱归字谣伤春怨望江东淡黄柳双双燕绕佛阁翠楼吟夜半乐眉妩西河天香暗香疏影宝鼎现六丑、莺啼序烛影摇红祝英台近拜星月慢霜天晓角法曲献仙音。 长亭怨慢。 霓裳中序第一平仄韵转换格词谱南乡子调笑令昭君怨菩萨蛮更漏子喜迁莺清平乐忆余杭虞美人蕃女怨河渎神。河传平仄韵通叶格词谱西江月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哨遍平仄韵错叶格词谱荷叶杯相见欢上行杯酒泉子定风波。 2.诗词格律大全《中华词谱举要》中收录常用词牌52个,为了缩短篇幅,用横排方式,竖排时以逗号和句号分行,顿号在句子之中。 单调只有一段叫一片,双调有两段分上片、下片。有括号的“(平)、(仄)”为可平可仄放宽处,作者自定。 右下角标有“△”符号的字为押韵字(韵脚),右下角标有“▲”符号的字为转韵字。1.十六字令(单调.16字),又名《苍梧谣》、《归字谣》,押平声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2.忆江南(单调.27字),又名《江南好》、《望江南》。 要求第3、4句对仗,押平声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3.渔歌子(单调.27字),押平声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4.捣练子(单凋.27字),要求开头两个3字句对仗,押平声韵: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5.调笑令(单调.32字),要求第2句重叠第1句、第7句重叠第6句,共用3韵可以不相同,中间转韵: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6.如梦令(单调.33字),要求5、6两个两字句与第4句最后两字重叠,押仄声韵:(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7.长相思(双调.36字),上、下片全同,要求上片和下片的前两个3字句的后两个字重叠,押平声韵: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8.生查子(双调.40字),上、下片全同,押仄声韵:(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9.浣溪沙(双调.42字),上片和下片第1句平仄排列不同,要求下片前两句对仗,押平声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10.采桑子(双调.44字),又名《丑奴儿》,上、下片全同,要求上片第3句与第2句重叠、下片第3句与第2句重叠(也可以部分字重叠),押平声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11.菩萨蛮(双调.44字),上、下片不同,上片和下片前两句用仄韵、后两句用平韵,不要求韵部相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12.巫山一段云(双调.44字),上、下片格律相同,可各用一韵,亦可不在同一声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13.卜算子(双调.44字),又名《百尺楼》、《楚天谣》,上、下片全同,押仄声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14.减字木兰花(双调.44字),简称《减兰》,上、下片格律相同,共用两仄两平韵,各韵不必相同:(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15.诉衷情(双调.44字),上、下片格律不同,押平声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16.忆秦娥(双调.46字),上、下片不同,上片第3句的3字句重叠第2句的后3个字,下片第3句的3字句重叠第2句的后3个字,押仄声韵: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17.清平乐(双调.46字),上、下片格律不同,上片用仄韵、下片用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18.人月圆(双调.48字),上、下片格律不同,押平声韵:(平)平。 3.新手请进(诗词联格律大全)半小时学会格律诗词的写作诗词格律知识大全 (一 ) 目 录 (一)概述 ………………………………… (二)平仄 ………………………………… (01)关于近体诗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03)“对”和“粘”的规则 (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 (05)五言律诗 (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07)格式以外的规则 第一、“一三五不论” 第二、“孤平拗救” 第三、“三四字互救” 第四、“对句相救” (08)简便的公式 (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 (10)小律和排律 (三)对仗 ……………………………… (01)律诗的结构 (02)对仗的基本含义 (03)对仗在一首诗中的位置 (04)工对的追求 (05)宽对的必要 (06)“合掌”之忌 (四)诗韵 ………………………………… (01)关于押韵 (02)诗韵和新韵 (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04)关于平水韵 (05)现代人用诗韵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06)关于邻韵 (07)关于诗韵改革 (01)词的起源和多种称谓 (02)词的平仄 (03)词的句子长短 (04)词的对仗 (05)词的押韵 (06)词韵 (07)词的一些专门术语 (一)概述 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 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 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 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 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 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 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 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 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遵守它的规则为乐。 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 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 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 (二)平仄 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01)关于近体待 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格的要求。 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 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其他就好懂了。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 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 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如果把全部16种格式都开列出来,机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记住的。 这个“基本格式”中所说的“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字和“阳平”字;“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字和“去声”字。 这里所以只能说“大体上”,是因为并不完全如此。 对这个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讲述。 上面说的这种基本格式,其实是五言绝句的一种。 试举两例。 例一: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诗中第一个字,本应用仄声字,却用了“天”字,是平声字,但在此处是允许的。 原因,后面会讲到。) 例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一” 字,在唐韵里是读仄声的,后面会讲到。) (03)“对”和“粘”的规则 从上面所举的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 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 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 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 这样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对”和“粘”,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 第三句的“。 4.诗词格律;平仄谱《平仄用韵歌》 一三五虽通融,句中防孤平。 一三五虽不论,当防连三平。① 二四六要分明,末字更当清。 平韵奇句仄,仄韵奇句平。 首句若押韵,一联末字同。 若是偶字句,两字换仄平。 奇字适掌握,偶字必分明。 排律小律对,规则一般同。 若用仄声韵,诗谱莫大动。 每句倒一三,换换仄与平。 再按这歌诀,处理仄与平。 《五言绝句律谱歌》 首句双仄双平仄,二句双平双仄平。 三句三平又两仄,四句三仄又两平。 倘若想写平起式,两联颠倒成自然。 两体首句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其他体式诗谱歌》 要得七绝谱简单,五绝句头两字添。 平添仄来仄添平,五绝既把七绝边。 五律七律谱不难,绝句诗谱重一变。 首句不韵平仄起,各自重复诗谱现。 两体句首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倘若要押仄声韵,倒一倒三位置颠。 《押仄韵律谱歌》 绝句若把平仄押,四三二一倒排法。 原来一二三四序,四三二一来变化。 首句若把仄韵押,倒一倒三换换也。 律诗若把仄韵押,仍然可按排序法。 八一呼唤二变三,四五六七字交叉。 若嫌上法不好记,末字倒三换位置。 *注:以上歌诀中的数字,皆为每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数。 补充:①当防连三平,这里颇有争议,在标准诗谱中,有连三平现象是存在的,有网友指出,连三平应是指在句末不得出现,称三平尾,并尽可能避免出现三仄尾。 格律诗的产生,是为了使得音韵更美,是因美而生,并非因律生诗,因此我不提倡因律而害意。 ——————自刘茂芳先生《诗词格律集成》。 5.宋词的曲谱有无流传的曲子流传下来确实只剩姜夔的了。 ..你列的那个是词谱,只是讲平仄押韵规则的,白香里那些符号看起来很烦的,○是平,●是仄,⊙平仄皆可,△是平韵,▲ 是仄韵。建议看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直接写明平仄。 韵的话,宋词的押韵分为平韵格、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通叶格平仄韵错叶格。常见的一般是一韵到底德,有些词牌中间会换韵,协韵就是和上一句一样,换韵就是换一个韵脚。 这些你看看《唐宋词格律》就明白了。【附一些曲子】(在参考资料那里)夔哥那几个都是原曲子。 .剩下的应该不是。 6.经典词牌格律详解及填词要求、技巧"白香词谱",里面包含100首名家词、100种常用词调、100种词的格律。 “常用词调格律辞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选取“钦定词谱”里常见词调,不过我用过后觉得不太适合初学者,某些词谱里有部份明显的格律错误,当然懂格律就什么大碍,还是挺适合随身携带的。 你说填词的技巧,其实也没什么技巧,无非就是多填,多学。 虽说词不想格律诗需要那么严谨的格律知识,但我个人认为,还是需要先有格律基础,才去填做。背词谱是不错的掌握方法,视你个人精力吧,当然在你熟悉格律及多写作的基础上,也能够逐渐熟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