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练字有关的诗句

一、关于练字的诗句

1、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2、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明·李贽《续焚书》

3、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宋·邵定《山中》

4、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唐·耿湋《咏宣州笔》

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6、我生性不爱受困,常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常罚我抄班规20遍,我只好三支笔一起握。我常对人说,我的一手好字就是这么练出来的。——韩寒

二、【哪些是练字讲究的诗词,】

古人写诗,注意炼字炼句,常有许多精妙之处.鉴赏评价时,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 象,领会这些精妙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本诗用语传神,“转”字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随天色向晚,山色变暗,着一“转”字,凭借颜色的渐变把静止的山写出了动态的美.“日”字写出流水的始终如一的守恒;“余”字写出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空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展示已经上升到相当的高度.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四两句诗表面是写景,实质上却是抒情,这两句中的关键词是“空”与“自”,尽管阶前的春草十分碧绿、悦目,尽管那藏身在森森的柏叶之中的黄鹂的歌唱十分好听悦耳,但此时的诗人却好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这时的杜甫无心赏玩,他心里正在怀念诸葛亮.诗人的意图,是把祠堂的春景写得十分美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将这美景如草色莺声等一齐抹倒,来加倍突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所以,春色越美,鸟音越好,就越有助于表现这种心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把“群山万壑”写活了,丛聚在三峡一带的山岭,势若巨龙奔驰.“一”、“独”二字极写昭君身世的凄凉、心中的怨恨.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这两句诗不仅好在有开阔的视野,而且气象雄浑,内涵丰富,远非他人所能及.这要归功于“坼”“浮”两个字炼得好.试想,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两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富于表现力.洪迈《容斋续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这是因为,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⑵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很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用“系”字既切合都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的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般般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三、关于练字成果的诗句有哪些

1.宋 汪洙 《神童诗》

自才平志气高,别怀宝剑我笔刀。

2.唐 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唐 耿湋 《咏宣州笔》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

4.明 李贽《续焚书》

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

5.宋 邵定《山中》

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练字小故事: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各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水池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象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的时候,眼睛还看着字,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功夫不可。”

四、形容“练字”的诗词有哪些

形容“练字”的诗词有:

1. 《神童诗》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2.《山中》·邵定

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3.《续焚书》李贽

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

4.《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5.《从驾闾山咏马》上官仪

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

练字

(1)读音:[liàn zì]

(2)释义:

1.推敲诗文中的用字遣词。

2.练习写字。

(3)分类:

1、钢笔字(也称硬笔字)

2、毛笔字(就是所谓的软笔)

(4)意义:

1、书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

2、练字可以陶冶情操,磨练人的意志。

3、字写得好不好不仅是一个人的名片,更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字写得好不好看,与练习关系密切。从小开始练字尤为重要。

五、关于书法的诗词有哪些

1、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出自:唐·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译文:世上的人随便交朋友,而这位老人却不这样。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

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出自: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译文: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3、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出自: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

译文: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我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

4、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出自: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译文: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

5、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出自:唐·李峤《书》。

译文:池边鸟雀声稀环境静谧闲适,依着栏杆细细品评着书简上的文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垂露圆浑有力,一笔一划又好似碎裂的云朵力劲暗藏期间。请你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每一寸都是圆浑流畅、筋骨俱备。

六、与书法有关的诗词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61劝学》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61乾61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61修身》

6、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61子罕》

七、跟书法有关的诗句

1、吾闻古书法

苏轼

《和子由论书》

2、书法精明古学深

王冕

《挽吴孟思》

3、吾家读书法

陆游

《晨起》

4、今无书法可柴桑

陈杰

《和曾平山见贻蚤自温荣挹艳香韵》

5、二王书法恐非臣

李石

《扇子诗》

6、书法严贬褒

刘黻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7、太史藏书法

宋庠

《赠司徒兼侍中宋宣献挽词四首》

8、苏公书法自颜行

赵蕃

《观徐复州家书画七首》

9、古来书法独公知

周必大

《送张端明赴召》

10、书法精明古学深

王冕

《挽吴孟思》

八、关于书法诗歌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句),这首词历来写的人多,要找好的法帖容易,我想你也会背的。

(苏轼的诗词豪放的极多,可以翻阅) 2.《泰山颂》:高而可登,雄而可攀。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我自己是很喜欢用它写作品的) 3.曹操《步出下门行》很好的,必背诗篇啊。 胸襟开阔的人喜欢豪迈的诗词,往往书法有大气,很好!书法一开始还是多临摹一些大家的好,毕竟没有更好法帖的给你参照的话,自己的技术很难有所进步;即使有进步,也很难突破你现在书法水平的瓶颈的,呵呵,多言了。

九、有练字的诗,求两首,还有就赏析

因为您的表述不是很准确,故从3方面帮您解答 ——含有 “练”字的诗 能用来练“炼”字(锤炼、推敲的古诗) 能用来练字的 一、含有“练”字的诗句 《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原诗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②。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③。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④。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⑤。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⑥。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⑦。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⑧? 注释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

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

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

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

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

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

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

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

覆:盖。杂英:各色的花。

甸:郊野。 6、方:将。

滞淫:久留。淹留。

怀:想念。 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

怅:惆怅。霰:雪珠。

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8、鬒:黑发。

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赏析 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著名诗人。

他曾出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又因与谢灵运同以擅长描绘山水著称,被人称之为“小谢”,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他善草隶,长五言诗,合同沈约等人开创了以注重声律、讲究词采、对偶为特征的“永明体”。

其诗工于发端,以描绘山水的成就为高。诗风清丽俊美。

钟嵘称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有《谢宣城集》五卷。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是诗人于春晚登上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上有三峰,南北相接)回首眺望京城金陵(即今南京)所作。诗这样开端: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这里,诗人借用王粲“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七哀诗三首》其一)和潘岳“引领望京室”(《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二)之诗意,以他们的望京比况诗人自己的望京,虽连用前人诗意,却仿佛信手拈来,自然妥帖,无矫揉造作之态。如此开端,巧妙点破题旨,为全诗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明丽之中见深沉,与诗人另一首诗《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的开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有异曲同工之妙,颇有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所称誉的“发端结响,每获骊珠”之感。

既是登山望京邑,则必有望之所见,于是,诗在点题后便颇为自然地转入对所见景象的描绘: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白日”两句,写眺望中的错落有致的建筑,诗人没有精雕细琢,绘出建筑的全貌,而是大笔点染,勾勒出建筑的顶点--“甍”,突出了居高临下观望的特点。

而描写甍,又置它于明丽的阳光之中,这就使建筑更显得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尤其是著一“飞”字,顿使本来是静止的无生命的“甍”活了,动了。

“余霞”两句是历来公认的写景警句。观其特色,至少有三点:一是巧比妙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画家无须煞费苦心地去捕捉艺术形象,只要依据这两句诗,就可画出一幅优美别致的春江晚晴图。因为,诗人在这里以“绮”和“练”分别比喻“余霞”和“澄江”,新颖贴切,使原是具体事物的“余霞”、“澄江”更具形象性、可感性。

二是色彩鲜艳明丽。彩缎般绚烂的晚霞与白绸般清澄的大江熔铸在一起,丽素分明,交相辉映,色调和谐。

三是如同谢朓自己对沈约所说的“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圆润流畅,一气呵成,对仗工整,浑然天成,无刻意雕琢之痕。“立片言而居要”的警句,往往能千古传颂,并使全篇生辉。

谢朓的这两句诗就大为后世诗人所赞道、引用。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就有“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的赞许与忆念,而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词中的“千里澄江似练”一句则是从“澄江静如练”稍加改动而来。

“喧鸟”两句,写群鸟、众芳,也写得妙趣横生,颇具特色。这两句主要着眼于人们的听觉形象和嗅觉形象,鸟喧是前者,花香是后者。

“覆”、“满”二字极言鸟之多、花之盛,“春”字则直接点明诗人登“三山”时的季节。 诗人登山眺望,京城的美景饱收眼底。

美景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是那么从内心深深地怀念家乡: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