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小学古诗词忆江南

1.小学古诗70首《忆江南》是第几首

第1 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

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

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

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

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

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

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

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

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

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

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你觉得呢?。

2.小学生仿忆江南写古诗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北国

北国好,风景特美妙。大雪飘飘压青松,银装素裹似琼瑶。山高入云霄?

北国好,最忆是香山。片片红叶寄相思,晶莹冰挂入眼帘。能不醉人间?

北国好,其次是草原。莽莽无际似大海,遥看牧人挥马鞭。可否有红颜?

3.《忆江南》三首古诗分别是什么

《忆江南三首》 (唐) 白居易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

早晚复相逢!《忆江南》三首诗之间的关系:《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描绘苏州之美,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

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创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4.查找古诗词(小学)古诗:《咏柳》、《江畔独步寻花》、《忆江南》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梳洗罢 唐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春夜喜雨 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游园不值 南宋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池 宋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江雪 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梅花 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别董大 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梦江南后4首

梦江南·江南好

【其一】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鷁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

【其二】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其三】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

【其四】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萧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其五】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

【其六】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何必让中泠。

【其七】

江南好,佳丽数维扬。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谁与话清凉。

【其八】

江南好,铁瓮古南徐。立马江山千里目,射蛟风雨百灵趋。北顾更踌躇。

【其九】

江南好,一片妙高云。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金碧矗斜曛。

【其十】

江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