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烈日当空的古诗词

1.烈日当空来自哪首古诗

1、《悯农》。

2、附原文: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3、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2.描写夏日烈日炎炎的古诗词有哪些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3.烈日当空来自哪首古诗

1、《悯农》。

2、附原文: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3、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4.关于描写烈日的诗句有哪些

1,《夏夜叹》唐代:杜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白话文释义:漫长的白昼难以日暮,暑热熏蒸得我心如汤煮。如何才能唤来万里长风,飘飘然吹起我的衣裳?

2,《暑旱苦热》宋代: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白话文释义:清风没有力量驱赶暑天的炎热,那西坠的太阳仿佛生了翅膀,飞旋在山头,不肯下降。人们个个担心这样干旱江湖大海都要枯竭,难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银河被晒干?

3,《夏花明》唐代:韦应物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白话文释义: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得明亮鲜美。正当中午,炎炎烈日当空,花朵灼灼,像火燃烧一样。一阵风吹来,花叶都翻卷凌乱,映照在水面上,十分鲜妍。我归来看见窗子上的字,眼前一片闪烁。

4,《夏词》明代:智生

炎威天气日偏长,汗湿轻罗倚画窗。

白话文释义:极其炎热的天气,白昼也比较长,穿着薄薄的罗纱也汗湿了,倚靠在窗前作画。

5,《苦热三首》宋代:郭印

纤云都扫迹,烈日正燔空。

人立洪炉上,鱼游沸鼎中。

四山浑束热,一叶不吹风。

屈指秋期近,清凉四海同。

白话文释义:纤巧的云朵都扫荡地无踪迹了,烈日正当空照着。人仿佛站立在热炉子上,鱼儿仿佛游在滚烫的水壶中。四面都是山固然能挡住热气,但树叶却带不来凉风。屈指算算秋天即将就到来了,那时候各地都会是凉爽的。

5.《夏日亭台》古诗全诗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⑴,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⑵,满架蔷薇一院香⑶。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白话译文

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天白昼漫长。楼台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镜中美景。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动。满架蔷薇,艳丽夺目,院中早已弥漫阵阵清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写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闲之感。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其实“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此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6.形容炎热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