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晚字的诗词把酒坐垂杨,不觉归来晚。 ——明·徐熥 【锦溪八景为林熙吉题 其五 迁莺林】 午醉醒来晚。——宋·王安石 【菩萨蛮】 茫茫飞雪绕去迟,冉冉轻绵罥来晚。 ——清·毛奇龄 【柳花歌寓芜城作】 问故宅栖梅,王孙梦草,应怪我来晚。——清末近现代初·周岸登 【摸鱼儿 和简庵青云谱之作】 远风江急潮来晚。 晚来潮急江风远。——宋·王炎2 【菩萨蛮】 却晴又恨公来晚。 ——宋末元初·刘辰翁 【踏莎行 其三】 恨寻芳来晚。——宋·贺铸 【河传 其一】 等是无书,一任鸿来晚。 ——近现代末当代初·赵尊岳 【蝶恋花 其一十五】 吏畏蒲鞭祝颂稀,民思襦裤吁来晚。——元·陈泰 【赠孟守容斋】 怕云槎来晚,流红信杳,萦断秋魂。 ——宋·吴文英 【夜飞鹊 黄钟商蔡司户席上南花】 群龙方满朝,怪尔独来晚。——明·刘崧 【读范太史诗赋长歌一首以识感慕之私】 取次临鸾匀画浅,酒醒迟来晚。 ——宋·晏几道 【忆闷令】 勿讶春来晚,无嫌花发迟。——唐·白居易 【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 孤云坐来晚,落日带澄江。 ——明·郭奎 【寄田有常】 小生不幸生来晚,才识先生识水心。——宋·卫泾 【别吴荆溪 其三】 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唐·孟浩然 【经七里滩】 贞元朝士重来晚,不见桃花见菜花。——宋·朱继芳 【次意一先生仙霞壁间韵】 瞻拜嗟来晚,心香妙合神。 ——明·张天赋 【吕梁洪谒关尉祠】 相依岂恨移来晚,欲诉犹须说到明(梅花)。——宋·高似孙 【句 其六十八】 山中蹈华皈来晚,只有青灯作寂寥。 ——宋·释行海 【写怀 其一】 堪怜叔度空来晚,肯许儿童跨竹迎。——明·王弘诲 【送倪太守入计 其一】 帘垂白昼燕来晚,门掩苍苔客到稀。 ——明·许炯 【春日溪居】 天气行来晚,扁舟下远汀。——清·赵文煚 【使还渡江而归舟中有作 其二】 客思愁来晚,林空满立鸦。 ——清·王采薇 【回文】 惜我今来晚,不及开花时。——当代·陈永正 【凤凰木】 双禽何处栖来晚,重拂金衣度岁寒。 ——明·夏原吉 【题赵尚书所藏花鸟四首 其四 梅竹双禽】 不妨紫凤飞来晚,认得烟菆有旧巢。——明·倪谦 【题竹 其一】 故人莫讶书来晚,塞北春寒雁到迟①。 ——明·戴端 【寄梁平园茂才】 主人叹息官来晚,谢了①酴醾一架花。——宋·刘克庄 【出城二绝 其二】 寒花最爱香来晚,倒蔗须教末见甜。 ——宋·王迈 【岁晚偶题】 风流休相误,寻芳纵来晚,尚有它年。——宋·史达祖 【风流子 其二】 红渠似怪人来晚,不肯回头却粲然。 ——宋·张镃 【池边二绝 其一】 衔杯林下嫌来晚,索句檐前祇恐晡。——宋·卫宗武 【首春同枌友携樽过野渡访梅即席 其二】 梁国歌来晚,徐方怨不留。 ——唐·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枕书睡去觉来晚,庭鹤一声惊旅魂。——宋·葛绍体 【雨夜】 【先看清楚,不要乱判违规】 扁舟却恨南来晚,胜事风流不预攀。 ——宋·释道潜 【次韵通守杨叔丰大夫游狼山 其二】 关中气候由来晚,二月花开岂是忙。——宋·强至 【南轩小桃盛开皆言群花未发而此独先之偶成短篇呈诸君】 为洗妆来晚,便带微嗔。 ——元·张之翰 【婆罗门引 赋赵相宅红梨花】 五裤民歌怨来晚,好磨翠琰刻佳名。——元·王士元 【题县令王从仕新建公宅】 遥林蓊郁霜来晚,荒陇稀疏穗不成。 ——宋·韩琦 【孟冬朔日祀坟二首 其二】 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宋·陈师道 【丞相温公挽词三首 其二】 雨障雪来晚,梅催柳迓春。 ——宋·苏泂 【有叹 其三】 蹑屐若来晚,挑包不可寻。——宋·赵汝燧 【空师欲游岳往访山寺】 邮传颇怪诗来晚,技痒遥怜笔不休。 ——宋·洪刍 【次韵李商老见怀之什】 攀厓倒青天,下视白日晚。——唐·李白 【荅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 前有高山危,后有落日晚。 ——宋·梅尧臣 【送刁经臣归润州兼寄昙师】 翠眉新妇歌春愁,白马少年归日晚。——元·萨都剌 【江南春次前韵】 道逢樵客知去远,迟君不来三日晚。 ——宋末元初·戴表元 【春溪恶寄孙常川】 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唐·司马承祯 【荅宋之问】 崎岖到祠庵,高桧挂日晚。 ——元·刘诜 【石洞杂赋三首 其一 石洞】 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唐·李白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唐·李白 【天马歌】 渡口人争红日晚,沙边雁带碧烟横。——宋·陆游 【晚出偏门】 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 ——唐·杜牧 【西山草堂】 别筵寒日晚,归路碧云生。——唐·钱起 【送田仓曹归觐】 猎猎彩旗春日晚,不堪花外见秋千①。 ——宋·陆游 【园中杂书四首 其二】 西窗斜日晚,呵手敛残棋。——宋·陆游 【雪中二首 其二】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唐·张谓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袅袅清笳催日晚,萧萧新雁带寒来。——宋·陆游 【初冬二首 其二】 灾罢云日晚,心惊视听殊。 ——唐·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 移从今日晚,恨失去年春。——宋·刘攽 【金沙花】 信步哦诗忘日晚,因言契理觉春融。 ——宋·陈文蔚 【与周希颜游灵泉归途偶作】 满目奇观风日晚,一襟清兴不胜秋。——元·张弘范 【题池州九华山 其二】 鱼服每邀湖日晚,羽衣时拂洞云慵。 ——。 2.古诗词怨春迟“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出自宋朝诗人韩元吉的作品《六州歌头·东风著意》,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娥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注释】 ⑥蛾眉:此指美女。 ⑦绣户:指女子的闺房。 ⑧前度刘郎:化用刘禹锡诗和刘晨、阮肇人天台山遇仙女。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出自宋朝诗人韩元吉的作品《六州歌头·东风著意》,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娥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注释】 ⑥蛾眉:此指美女。 ⑦绣户:指女子的闺房。 ⑧前度刘郎:化用刘禹锡诗和刘晨、阮肇人天台山遇仙女事,这里是作者自指。 ⑨武陵溪: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事,也暗指刘晨、阮肇事。 【翻译】 东风带着情意,先飞上小小的桃枝。美人红粉细腻,娇艳如痴如醉,斜倚着朱红的门扉。记得去年时,她新妆衬着芙蓉面,隐隐与桃花相映争艳。她来到水岸,春天过去一半,云日暖融融,顺着斜桥回转,直到夹城西边。绿草柔软平展,马儿跑得欢,渡口上垂柳翩翩,玉勒的骏马嘶鸣着驰跃争先。我认出她秀美的蛾眉,凝神一瞥的笑脸,面颊上胭脂敷得淡淡。曾在绣窗前偷偷窥视的佳人今日不复见,依依相思愁恨绵绵不断。 当年携手共游之处,桃花依旧芳香如雾,满地落红随着步履旋舞,怨恨春光到了迟暮。惜春人也销魂瘦损,又靠谁来慰问?只有桃花知心,空将清泪垂淋。旧日堂前筑巢的燕儿www.sLKj.orG,随着烟雾迷蒙的春雨,又双双飞回旧居。惜春人空自衰老,年年更新的春光永远美好,但愿如梦的佳期跟着春天重新来到。前度刘郎今又到,昔日风流之地旧迹剩多少?桃花见此也应悲哀伤恼。只见黄昏时云霭茫茫一片,武陵溪已然看不见,往事已难以追返。 【赏析】 下阕由回忆转入现实。“共携手处”三句凄凉幽曲,透露出今昔迥异。当初桃花娇艳馥丽,而今却已香薄似雾、落红随步,失去了往日的美妙风情,直教人怜惜。作者不南埋怨起春之迟暮,因为它带来了太多的伤感。“销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是此时词人的怀抱,佳人不见,恋情已远,他却依旧执著追忆,在离愁别一服中变得憔悴。 “旧日堂前燕”一句出自唐刘禹锡《乌衣巷》,但作者转化其意,突出的不是“飞人寻常百姓家”的世事变迁,而是“和烟雨,又双飞”的清冷孤单。燕子还能双宿双飞,形影不离,而人却是形单影只、茕茕孑立,对比强烈,摄人心魄。“人自老”三句,又是萧瑟之笔,春光仍好,人却已老去,仕期也只有求诸梦里。“前度刘郎,儿许风流地,化也应悲”暗用了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的涛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义来。”其中也暗含刘晨重入天台山的典故,又一次扣住桃花,抒发了物是人北的伤逝。经过一番缠绵往复的咏叹,作者最后结以“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点明了往事堪哀、旧梦难续的主题。“武陵”的出现并不突兀,还是运用的刘晨上天台山的典故,他曾误入武陵溪,后多称他为“武陵人”,如“晨肇蓖来路已迷,碧桃化谢武陵溪”(唐工涣《惆怅诗》),所以这仍与题目“桃花”天合。词人早构建了心灵的美好桃源,承载着他全部的梦,但住一片茫茫的暮霭中,望穿了武陵溪水,也找不回当时的曼妙温情。 本词以桃花始,以桃花终,咏花与写人交织衬映,借物抒情,借物怀人,情致婉曲缠绵,语言妩媚动人。词中,词人的回忆也随着季节不断更换,这种时空流转的写法,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色。 3.绝句迟日江山丽古诗原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