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思想的古诗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关于科学思想的古诗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2.关于思想的古诗词有哪些1、《静夜思》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4、《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5、《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1、《静夜思》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3、《十五夜望月》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4、《秋思》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5、《秋风引》译文: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3.描写思想的古诗词有哪些描写思想的古诗词有 1.《满庭芳·见人错失》 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见人错失,动我心肠。交予怎不悲伤。思想烯指然臂,顶上然香。假饶投崖喂虎,尽舍身、弃命非常。争知得,有些儿妙理,别是嘉祥。清静无为鼎内,觉心中真火,下降肾堂。肾水化为真气,气结红霜。常常熏蒸四大,便玲珑、响*叮铛。神光灿,得携云,归去蓬庄。 2.《更漏子·庭远途程》 年代: 宋 作者: 杜安世 庭远途程,算万山千水,路入神京。暖日春郊,绿柳红杏,香迳舞燕流莺。客馆悄悄闲庭,堪惹旧恨深。有多少駈駈,蓦岭涉水,枉费身心。 思想厚利高名。谩惹得忧烦,枉度浮生。幸有青松,白云深洞,清闲且乐升平。长是宦游羁思,别离泪满襟。望江乡踪迹,旧游题书,尚自分明。 3.《蝶恋花·懊恼娇痴情未惯》 年代: 宋 作者: 赵令畤 懊恼娇痴情未惯。不道看看,役得人肠断。万语千言都不管。兰房跬步如天远。废寝忘餐思想遍。赖有青鸾,不必凭鱼雁。密写香笺论缱绻。春词一纸芳心乱。 4.《水龙吟·无情风掠芭蕉响》 年代: 宋 作者: 赵长卿 无情风掠芭蕉响,还是重门已闭。银缸独对,相思方切,教人怎睡。解叹从前事,解叹了、依前鳖气。想他家那里,知人憔悴,相应是、睡也未。 且恁和衣强寝,奈无寐、依前重起。起来思想,当初与你,忒煞容易。及至而今也,半头天眼,不存不济。最消魂苦是,黄昏前后,冷清清地。 5.《临江仙·服气咽精吞七耀》 年代: 元 作者: 牧常晁 服气咽精吞七耀,存思想化三车。飞罡*水散名花。词章勤奏达,吟咏酌流霞。外事何干于内境。有为功力何赊。饶君作福等河沙。不明玄牝窍,特地隔天涯。 4.思想的古诗是思想还是思乡???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8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9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但看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耕田。 春分有雨,坛坛有米。 清明太阳大,棉花不值价。 清明月亮园,谷米不值钱。 清明月亮光,谷米装满仓。 清明无月亮,榜田栽不上。 端阳有雨是丰年。 中秋有雨无小春。 霜降起风又下雨,麦子收成了不起。 正月十五有雨误大春。 小雪下了雪,来年干五月。 阳雀叫在六月节,高山高岭不扎缺。 立秋有雨谷全得,立秋无雨谷没得。 元旦宜黑四面天,大雪纷飞是旱年。 但待立春晴一日,农夫耕田不费力。 惊蛰闻雷米如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立夏东风少病痛。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是丰年。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三伏之中逢炎热,五谷田中多不结。 初一下雪有炎晴,重阳云雨一冬晴。 元旦宜黑四面天,大雪纷飞是旱年。 但待立春晴一日,农夫耕田不费力。 惊蛰闻雷米如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立夏东风少病痛。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是丰年。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三伏之中逢炎热,五谷田中多不结。 初一下雪有炎晴,重阳云雨一冬晴。 天上出现钩钩云,地上必定雨淋淋。 曲蟮滚沙要下雨。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久雨必久晴,久晴必久雨。 雷声隆隆,有雨不凶。 盐罐湿,要落雨。 蝴蝶抬倒水,。 5.表现民贵君轻思想的古诗文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有极大的影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本是荀子的名言,由于太宗经历了隋朝覆舟之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了唐太宗口头禅,不少人误以为这就是唐太宗的名言而忘记了荀子的“版权所有”。(其实荀子也引自“传”,也不是最初的版权所有者)不过也正是这种畏民之心,才使他不得不去重视“民为邦本”。 6.蕴含唯物辩证思想的古诗词【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5261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4102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1653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专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属,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7.思想的古诗杂诗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五古】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远望 年代:【唐】 作者:【元稹】 体裁:【七绝】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游边感怀二首 年代:【唐】 作者:【张乔】 体裁:【七绝】 贫游缭绕困边沙,却被辽阳战士嗟。 不是无家归不得,有家归去似无家。 兄弟江南身塞北,雁飞犹自半年余。 夜来因得思乡梦,重读前秋转海书。 舟行即事 年代:【宋】 作者:【朱淑真】 体裁:【七绝】 画舸寒江江上亭,行舟来去泛纵横。 无端添起思乡意,一字天涯归雁声。 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关山月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上受降城闻笛 年代:【唐】 作者:【李益】 体裁:【七绝】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渡江汉 年代:【唐】 作者:【宋之问】 体裁:【五绝】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行舟 年代:【唐】 作者:【李益】 体裁:【七绝】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寒塘 年代:【唐】 作者:【赵嘏】 体裁:【五绝】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山中 年代:【唐】 作者:【王勃】 体裁:【五绝】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余干旅舍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律】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春兴 年代:【唐】 作者:【武元衡】 体裁:【七绝】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竹枝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七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8.求:体现以人为本和创新思想的诗句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 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9.有关思想的古诗唐·孔绍安 《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唐·宋之问 《题大萸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唐·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李 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 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唐·高 适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唐·杜 甫 《萤 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 唐·杜 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唐·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唐·李 益 《行 舟》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张 籍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