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意境手工

1.小学生古诗文手工书签怎么做

用环保材料做手工书签制作需要准备的材料:水彩笔、剪刀、彩色卡纸。

1,我们先用水彩笔在卡纸上画出如下图的图样,为了把线画直,可以用尺辅助。

2,然后用剪刀沿着最外面的线,把画好的图样剪下来。

3,然后再用剪刀沿着图样里面的线剪下来,虚线的地方不要剪。

4,按照以上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画出不同的图样,如下图。

5,这样做好的书签像图示的模式夹在书上,在看书读诗就很方便了。

2.李白诗歌的意境、作品、意象

李白诗歌中的花朵意象关键词:诗人 花朵 意象内容提要: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花朵意象。

我们在对其作品进行赏析时,不免要对其中所涉及的花朵意象解析。何谓“意象”。

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

“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

所以,了解李白诗歌中的花朵意象是赏析李白诗歌的关键。引言李白天性自然。

喜好以自然界的客观意象来表达感情。如:鸟类,花朵类。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上午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诗歌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作者对外界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地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本文试图以我所接触到的李白诗歌中的花朵意象为考察对象,将表现同一种思想感情的花朵意象分六类作一梳理。一一类是用花朵意象表达对祖国山水,生活的热爱。

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挑花带露浓。”桃花一般用来比喻很美或美人。

白居易赞道:“闲折两枝握在手,细看不似人们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故又“花中西施”的美名。诗人的“桃花带露浓”则是通过视觉上的感观,用一“浓”字写出了蕴于日常生活中的美。

正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朵普通的桃花,由于诗人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便能发掘出它的色“浓”。

《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芙蓉:荷花的别称。

荷花并非五片花瓣,而五老峰也没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环境。

二者似乎联系不起来,诗人却能通过自己的感受把连峰际天的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夜下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莹。”山花:顾名思义,就是山坡上的花,本不应受到注意,诗人却将它比做“绣颊”,正是由于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加上视觉的冲击,才形成这种比中带兴的写法。

诗中生动的比喻,流畅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了江中夜景,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越女词五首》其三):“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荷花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誉为“花中君子”。

是美的象征和化身,也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诗人采用“赋”的手法,铺陈叙述,勾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光。

风格清新活泼,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飘落轩辕台。”

这首诗中,诗人用“比”的手法,将雪花比喻成“席”,夸张到了极点,体现了诗人豪迈的风格。是夸张的典范,比喻的佳句。

《山中问答》:“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首诗采用“赋”的方式,以问答形式,抒发隐居读书的情意,清新自然。

桃花最早成为象征文人隐逸的理想境界,便是晋带陶渊明笔下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里的人与世无争,在自然美景中其乐融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成了世代隐逸文人的精神家园,也成就了“桃花源情结”桃花在历代文人的吟咏中演绎成典型的诗歌意象,它是春天的象征,美人的象征,理想桃源的象征。(《秋浦歌十七》其十一):“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诗人用“兴”抒发对自然的热爱,普遍的山花也有它的芳香,情景交融。(《秋浦歌十七》其十二):“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夜色中,哪里有花迹可寻?这非赋,非比,非兴的手法,将想象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民歌色彩。《扶风豪士歌》:“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诗人用“赋”,抓住日常生活极普通的事物进行描绘,以景抒情又赋景以情。《荆门浮舟望蜀江》:“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桃花在诗歌意象中是春天的象征。

本文运用“赋”的手法,描绘蜀江春水的秀丽景色和乘舟泛游的情趣,形象生动,感情热烈,流露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诗人从颜色上着手,强调视觉与味觉。(《少年行二首》其二):“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落花:从草木上掉下来的花瓣。落:本指植物的花,叶往下掉。

诗人用“赋”,不表其“残”意,用“笑入”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慷慨给予心花怒放,对人间赏心悦目之事饱含激情。《寻雍尊师隐居》:“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诗人从视觉和温觉(冷和热)出发,赋写花,一个“暖”字饱含无限韵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美的境界活脱而出。李白性格爽朗,率真,所以他的诗歌感情真挚,饱满,他一向反对雕章琢句,所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其一),他努力。

3.怎样引导小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

怎样引导小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节奏明快,语言精炼,意境悠远,内涵丰富,每一首都晓畅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起来曼妙无比。因此,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意的美好,浸染学生的心灵。一、诗画结合,别有洞天我们知道,苏轼的诗,诗中有画;苏轼的画,画中有诗。其实,不独苏轼,很多诗人都是如此,不过苏轼更具有代表性罢了。仅仅通过语言来分析古诗,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是不完美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展开教学,师生一起动手,结合文本的图画,让小学生画简笔画,不求形似,唯求神似。1.教师示范画。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用简笔画的形式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增进对古诗的认识。如在学习孟浩然《春晓》一诗时,我将一幅晨起鸟鸣图,用简笔画描摹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我重点勾画了叽叽喳喳的小鸟和一地零落的花瓣,将诗与画巧妙结合,一个雨后清晨,鸟鸣花谢的场面展现在孩子面前。借助图画,。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