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课题研究自我总结地理诗句谚语例析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 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 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3. “日似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 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4.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 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此诗句描述了月食的情况。 完完,月圆的样子。农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挡着太阳光,产生月食现象。 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5.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这一组诗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 “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月亮出现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就落到地平线以下,月亮的亮面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将以上各诗描写的月相判定为上蛾眉月的依据分别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凉月如眉”、“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这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分别是中午和半夜,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D”形。 将以上两首诗中的月相判定为上弦月的主要依据分别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应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7.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提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白日沦河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其二》)“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这一组诗描述的都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 第一首诗中的“元夜时”点出了日期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是满月发生的日期;“黄昏后”月已升上“柳梢头”,正是满月时月亮升起后的情况。第二首诗中“红霞”说明此时日落,日落时“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 同样,第三首指明了日落(“白日沦河西”即日落)时月出,正是满月月出的时间。其他三首诗中的“明月”即满月。 8.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 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这是一组描写下弦月的诗词。 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月亮在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形。第一首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月出之时。 民间常将月圆比团圆、月缺比离别。第二首诗即写思妇见缺月而感伤、恨夫妻不能常团圆,想象自己若是嫦娥,将让月亮长圆不缺即夫妻永不分离。 诗中弦月当是下弦月,体现出思妇感伤而彻夜难寐的情景。9.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 2.有哪些诗词中的地理知识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5、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襄邑道中 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