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词.词牌 2. 宋词词牌 3. 宋词词 宋词.词牌1.唐诗宋词的词牌名一共有几个宋词词牌名 1. 暗香 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八声甘州 词牌名. 3. 拜星月慢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5.. 采莲令 词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7. 苍梧谣 词牌名. 8.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9. 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12. 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13. 点绛唇 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 14. 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15.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16. 东风第一枝 词牌名.又名《琼林第一枝》,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 洞仙歌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称《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8. 风流子 词牌名. 19.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20. 凤萧吟 《词谱》误将这首词的标题“芳草”,当作词牌. 21. 隔浦莲 词牌名. 22. 关河令 词牌名. 23. 桂枝香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24. 过秦楼 词牌名.又名《选官子》、《选冠子》. 25. 汉宫春 词牌名. 26. 好事近 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 27. 贺新郎 词牌名. 28. 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30.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帘》. 33. 江南春 此词牌不曾有别人填写过.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词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37.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38. 留春令 词牌名. 39. 柳梢青 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 ,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41. 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42.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43. 绿头鸭 词牌名. 44. 罗敷歌 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45. 卖花声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46. 满江红 词牌名. 47. 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48. 眉妩 词牌名,又名《百宣娇》. 49. 梅花引 词牌名. 50. 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51. 木兰花令 词牌名. 52. 木兰花慢 又名《木兰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时变为词调,并演化成慢调.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词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词借旧曲名另制新调. 56. 南乡子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58. 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59. 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 2.什么是宋词词牌名啊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 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 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 《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 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 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 》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 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在词牌 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 代号罢了。 念奴娇的来历: 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 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 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 娇,我想是个形容词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1:暗香 词牌名。 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 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 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花犯 词牌名。 周邦彦自度曲。 “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 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 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7: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 3.【宋词的词牌名寓意是什么.】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以下流行词谱,足资参考:⑴《白香词谱》[清]舒白香 收100调⑵《唐宋词格律》龙榆生 收150调⑶《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王力 收206调⑷《词律》[清]万树 收825调,1670体⑸《词谱》[清]王奕清等 收826调,2306体。 4.宋词的词牌有多少个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一些词牌,除了正名之外,还标有异名,或同名异调。 常见的词牌 十六字令16字 捣练子27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调笑令32字 如梦令33字 相见欢36字 乌夜啼36字 长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点绛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萨蛮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谒金门45字 诉衷情45字 忆秦娥46字 清平乐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归47字 画堂春 47字 桃源忆故人48字 摊破浣溪沙48字 贺圣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阴52字 浪淘沙54字 鹧鸪天55字 鹊桥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乡子56字 玉楼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恋花60字 一剪梅60字 临江仙60字 渔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传61字 苏幕遮62字 定风波62字 锦缠道 66字 谢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离亭燕72字 何满子74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 蓦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满江红93字 水调歌头95字 满庭芳95字 八声甘州97字 声声慢97字 昼夜乐98字 双双燕98字 念奴娇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楼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龙吟102字 雨霖铃103字 永遇乐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园春114字 贺新郎116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六洲歌头143字。 5.【宋词词牌名格式】1、《十六字令》,又被称作《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词牌格式: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2、《捣练子》,又被称作《捣练子令》,单调,廿七字,三平韵.词牌格式: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江南好》《望江南》《梦江南》《望江南》《梦江口》《谢秋娘》《春去也》《归塞北》,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4、《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5、《如梦令》,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6、《乌夜啼》,此调原为唐教坊曲,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词牌格式:[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7、《长相思》,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词牌格式: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8、《点绛唇》,亦称《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韵,二十一字,用仙吕调,共四十一字.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 (韵),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9、《浣溪沙》,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10、《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11、《菩萨蛮》,四十四字,共享四个韵.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前后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12、《采桑子》,亦称《罗敷媚》、《丑奴儿》.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13、《谒金门》,上下阕共三十五字.一韵到底.词牌格式: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14、《忆秦娥》,亦称《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双调四十六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叠韵,均须押入声字,一韵到底.词牌格式: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15、《阮郎归》,亦称《醉桃源》《宴桃源》.双调四十七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后阕起首两句要对仗.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16、《画堂春》,本调四十七字.一韵到底.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17、《西江月》,亦称《步虚词》《白苹香》《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18、《南歌子》,亦称《春宵曲》《水晶帘》《碧窗梦》《十爱词》《。 6.宋词的词牌名和表达的相关情感希望能有宋词达人帮我列出表达不同情其实这个不一定,相同词牌只是句式,字数要一样,表达的情感可以完全不同!只能是取其代表作,就代表作来说岳飞的 满江红 收复河山 名句: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厥.秦观的 鹊桥仙 赞美爱情 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苏轼的 念奴娇 咏史怀古 咏怀三国赤壁人物的豪迈 名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的 江城子 吊念亡妻 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 水调歌头 思念兄弟 感慨人生 名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辛弃疾 清平乐 农家生活的闲适安宁 名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陆游 诉衷情 表达人生的无奈 名句: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姜夔的 扬州慢 咏史怀古 带着国家衰败的哀伤 名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工作都几年了,很多都不记得了,总是宋词前后期的主流不一样,后期主要是抗金为主题的,前期爱情 怀古的多.难得百度这个专栏有人问点有水平的,不然一天就是小孩子追姑娘藏头诗,恶心人啊。 宋词词牌1.宋词中的词牌名都有哪些一,词牌 (两字) 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 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记 东仙 乐正 乐令 乐世 长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丽 导引 寻梅 竹枝 合欢 防露 红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别怨 杜宇 阳春 河传 佳色 尾犯 招潮 鸣梭 侧犯 录调 孤鸾 征招 南浦 秋水 秋霁 胜常 宣情 眉妩 垂阳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游 春晴 春弄 绿腰 绿意 哨遍 倾杯 索酒 消息 离鸾 留家 调笑 薄幸 黄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减兰 情词 渔父 戚氏 梁令 寒姑 湘月 琼台 凯歌 韵令 催雪 塞姑 琴调 禁烟 解红 疏影 歌令 赚煞 瑶花 酹月 暗香 镇西 踏月 横云 簇水 鞮红 露华 三字(一画) 一七令 一寸金 一叶叶 一叶乐 一叶落 一半子 一江风 一丝风 一过金 一梦金 一丛花 一枝花 一样花 一点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络索 一捻红 一萼红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 (二画) 二郎神 二色莲 卜算子 卜玉郎 人月圆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宝妆 八拍蛮 八音谐 九能归 九回肠 九张帆 十拍子 十样花 十爱词 十二时 十二红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时 丁香结 (三画) 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学士 三部乐 三登乐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 上马娇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楼 上束马 上西楼 上林春 上阳春 下水船 下手迟 大江西 大江乘 大圣乐 小圣乐 小冲山 小重山 小阑干 小桃红 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镇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岁 千秋节 千年调 千春词 万年秋 万年枝 万年春 万里春 万年斯 山外云 山花子 山桃红 山坡羊 山渐青 山鬼谣 山亭柳 山亭燕 于飞乐 于中好 广寒枝 广寒秋 子夜歌 川拨棹 干荷叶 女冠子 (四画) 天仙子 天下乐 天门谣 天香引 天净沙 月儿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当听 月当窗 月边娇 月宫春 月城春 月华清 风入松 风中柳 风光好 风归云 风马儿 风流子 风蝶令 风敲竹 云雾敛 云松令 云鬓乱 水仙子 水龙吟 水云游 水漫声 水调歌 水晶帘 凤仙引 凤池吟 凤来朝 凤求凰 凤栖梧 凤孤飞 凤时春 凤楼春 凤楼吟 凤萧吟 凤御杯 凤凰间 双双燕 双飞燕 双燕儿 双头莲 双瑞莲 双声子 双带子 双韵子 双红豆 双劝酒 双荷叶 双蕖怨 双鸿鹑 斗百花 斗百草 斗鸡回 斗婵娟 斗鹌鹑 无梦令 无俗念 无漏子 无锡景 太平时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转 五供养 丰乐楼 丰年瑞 中央乐 开元乐 升平乐 王孙信 木兰花 见龙门 内家娇 厅前柳 丹凤吟 丑奴儿 飞来峰 比目鱼 文风盛 乌夜啼 劝金船 引驾行 巴渝辞 元和令 元会曲 (五画) 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颓 玉京秋 玉京谣 玉京箫 玉竹斩 玉烛新 玉团儿 玉交枝 玉连环 玉莲花 玉堂春 玉楼春 玉龙瑶 玉壶冰 玉阑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 玉漏迟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凉 忆江南 忆江月 忆汉月 忆岁月 忆萝月 忆人人 忆故人 忆王孙 忆君王 忆帝京 忆少年 忆仙姿 忆旧游 忆多娇 忆余杭 忆吹箫 忆闷令 忆章台 忆柳曲 忆秦娥 忆真妃 忆瑶姬 归去来 归去难 归去曲 归巴乐 归平遥 归国遥 归国谣 归字谣 归自谣 归朝欢 归塞北 四字令 四时好 四边静 四园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块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换头 甘草子 甘州子 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长生乐 长安女 长命女 长相思 长寿乐 长桥月 长亭怨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词 白萱歌 白苹香 白鸽子 白鹤子 东平引 东坡引 东阳歌 东原乐 东风寒 东湖月 古阳关 古梅曲 古倾杯 古调笑 古竹马 永遇乐 永原乐 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 占春魁 占梅芳 龙山会 龙吟曲 圣乐王 圣无忧 乐中悲 乐逊曲 扑粉蝶 扑蝴蝶 汉宫春 加侍香 叨叨令 且坐令 生查子 市桥柳 兰陵王 瓜茉莉 北杨柳 击裙腰 丝罗袄 犯胡兵 付金钗 冉冉云 对玉环 鸟鸣涧 (六画) 江城子 江神子 江南忆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儿水 江月令 江如练 江亭怨 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乐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边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妆 西施锦 西地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梦令 西楼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庆千秋 庆长春 庆青春 庆宫春 庆春时 庆春岁 庆春泽 庆春深 庆同天 庆东原 庆清朝 庆宣和 庆春宫 曲入门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红娘子。 2.唐诗宋词的词牌名一共有几个宋词词牌名 1. 暗香 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八声甘州 词牌名. 3. 拜星月慢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5.. 采莲令 词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7. 苍梧谣 词牌名. 8.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9. 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12. 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13. 点绛唇 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 14. 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15.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16. 东风第一枝 词牌名.又名《琼林第一枝》,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 洞仙歌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称《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8. 风流子 词牌名. 19.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20. 凤萧吟 《词谱》误将这首词的标题“芳草”,当作词牌. 21. 隔浦莲 词牌名. 22. 关河令 词牌名. 23. 桂枝香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24. 过秦楼 词牌名.又名《选官子》、《选冠子》. 25. 汉宫春 词牌名. 26. 好事近 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 27. 贺新郎 词牌名. 28. 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30.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帘》. 33. 江南春 此词牌不曾有别人填写过.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词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37.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38. 留春令 词牌名. 39. 柳梢青 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 ,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41. 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42.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43. 绿头鸭 词牌名. 44. 罗敷歌 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45. 卖花声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46. 满江红 词牌名. 47. 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48. 眉妩 词牌名,又名《百宣娇》. 49. 梅花引 词牌名. 50. 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51. 木兰花令 词牌名. 52. 木兰花慢 又名《木兰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时变为词调,并演化成慢调.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词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词借旧曲名另制新调. 56. 南乡子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58. 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59. 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 3.【宋词的词牌名寓意是什么.】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以下流行词谱,足资参考:⑴《白香词谱》[清]舒白香 收100调⑵《唐宋词格律》龙榆生 收150调⑶《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王力 收206调⑷《词律》[清]万树 收825调,1670体⑸《词谱》[清]王奕清等 收826调,2306体。 4.宋词的词牌有多少个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一些词牌,除了正名之外,还标有异名,或同名异调。 常见的词牌 十六字令16字 捣练子27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调笑令32字 如梦令33字 相见欢36字 乌夜啼36字 长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点绛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萨蛮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谒金门45字 诉衷情45字 忆秦娥46字 清平乐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归47字 画堂春 47字 桃源忆故人48字 摊破浣溪沙48字 贺圣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阴52字 浪淘沙54字 鹧鸪天55字 鹊桥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乡子56字 玉楼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恋花60字 一剪梅60字 临江仙60字 渔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传61字 苏幕遮62字 定风波62字 锦缠道 66字 谢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离亭燕72字 何满子74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 蓦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满江红93字 水调歌头95字 满庭芳95字 八声甘州97字 声声慢97字 昼夜乐98字 双双燕98字 念奴娇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楼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龙吟102字 雨霖铃103字 永遇乐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园春114字 贺新郎116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六洲歌头143字。 5.【宋词词牌名格式】1、《十六字令》,又被称作《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词牌格式: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2、《捣练子》,又被称作《捣练子令》,单调,廿七字,三平韵.词牌格式: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江南好》《望江南》《梦江南》《望江南》《梦江口》《谢秋娘》《春去也》《归塞北》,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4、《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5、《如梦令》,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6、《乌夜啼》,此调原为唐教坊曲,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词牌格式:[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7、《长相思》,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词牌格式: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8、《点绛唇》,亦称《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韵,二十一字,用仙吕调,共四十一字.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 (韵),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9、《浣溪沙》,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10、《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11、《菩萨蛮》,四十四字,共享四个韵.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前后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12、《采桑子》,亦称《罗敷媚》、《丑奴儿》.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13、《谒金门》,上下阕共三十五字.一韵到底.词牌格式: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14、《忆秦娥》,亦称《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双调四十六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叠韵,均须押入声字,一韵到底.词牌格式: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15、《阮郎归》,亦称《醉桃源》《宴桃源》.双调四十七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后阕起首两句要对仗.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16、《画堂春》,本调四十七字.一韵到底.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17、《西江月》,亦称《步虚词》《白苹香》《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18、《南歌子》,亦称《春宵曲》《水晶帘》《碧窗梦》《十爱词》《。 6.宋词的词牌名和表达的相关情感希望能有宋词达人帮我列出表达不同情其实这个不一定,相同词牌只是句式,字数要一样,表达的情感可以完全不同!只能是取其代表作,就代表作来说岳飞的 满江红 收复河山 名句: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厥.秦观的 鹊桥仙 赞美爱情 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苏轼的 念奴娇 咏史怀古 咏怀三国赤壁人物的豪迈 名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的 江城子 吊念亡妻 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 水调歌头 思念兄弟 感慨人生 名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辛弃疾 清平乐 农家生活的闲适安宁 名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陆游 诉衷情 表达人生的无奈 名句: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姜夔的 扬州慢 咏史怀古 带着国家衰败的哀伤 名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工作都几年了,很多都不记得了,总是宋词前后期的主流不一样,后期主要是抗金为主题的,前期爱情 怀古的多.难得百度这个专栏有人问点有水平的,不然一天就是小孩子追姑娘藏头诗,恶心人啊。 7.宋词的词牌名词牌名大集合渔歌子: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潇湘神:又名《潇湘曲》。 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 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宋词词1.宋词词由几部分组成词是由词牌等哪几个部分组成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2.三生石畔,彼岸花开,谁苍白了谁的等待红尘一梦,游丝横路。难寻几许纯真,岁月迷离,姻缘几许空错。陶醉在泪水泛黄的文字里,红尘滚滚多少羁客半途夭落?散去了一季的芳菲;有过多少故事没有结尾?化为唐宋词词里的幽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醉在往昔的风花雪月,尽情的在青春里轻扬飞舞,残言断语书写一段段眷恋离殇,欢声笑语在河畔堤上烟柳,不知今夕是何年? 残楼当照,彼岸花开,几许缤纷了流年的情感,月冷清辉,冰霜了岁月的潸然,花前月下幽欢佳会,两情缱绻风雨同济,都被时间收藏在记忆的玻璃瓶,脉脉同谁语,更回首,等待你温柔的眼眸划解… 半生浮华,一生痴迷为红颜,柔风清扬飘进的淡雅相思情翩,是谁在彼岸等待花开泪眼阑干,守候这永恒不变的思恋穿越了光年,氤氲了千年前的期盼。 风欺陌上人,红尘里吹尽残花无数,苒苒时光埋葬了如烟情殇,谈笑间,瑟瑟记忆却清晰了往事,收集飘散的零乱片段,重温远古海棠花前美丽誓言… 梦后楼台高锁,春江绿水,唯见燕莺清唱,山映斜阳天相接,轩窗独屹,明月冷寒凝不断,天淡银河星际寮,望穿秋水天涯路,那一袭粉嫣飘逸,那一袂紫芬罗衫,芊指嫣然一笑百花迟,盈盈仙子相谐相偎的曲调,红尘相伴,愿比翼缠绵,陇首云飞,痴了几度锦瑟年华;默默凝眸深情处,那一痕倾城容颜,飞絮了人间的风情万种,相见长相守。旷世绝恋,谁许谁天荒地老,只得喃喃自语,涟漪了古老的朝朝暮暮。 彼岸花开,今生我为你画地为牢,忧伤了一襟的相思,倾尽了天下的繁华,几许情痴,红尘搁浅,化思念为绕指柔,婉约了闲词愁赋,不思量,自难忘;泪入愁肠,执笔花落,砚一泓雅墨,诗书半卷清词曲赋,清呤你渐行渐远的倩影,押韵了幽伤。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海角天涯,烟雨江南,青色古道两情猜伞下影相依,只叹已是旧时景,笑语盈盈暗香去,摇曳独醉,此去经年,纵有千万种风情,锦瑟年华谁与度?刹那芳华烟花易冷。 一枕残灯,谙尽孤眠滋味。旖旎时光终敌不过霜染鬓华发。刀剑暗哑,肃穆萧杀、岁月摧残,明媚缠绵几时了,落花有情流水无意,可怜人意,一缕相思无断绝,化为情殇空徘徊,天地濛山悠悠间,细想从来,又多一段幽美凄楚的不老传说。 紫陌百首,极目远眺,彼岸花开,千里烟波寒声翠,枝上柳绵吹又少,漫遍纷争依依芳草。争的忧伤几许。难悟的菩提,红尘俗世的惆怅,一身孤寂,两袖落寞,孑然只影,黯然伤神,碎步徘徊,把酒邀风做伴,泣泪苍然而下,仰残月长叹,天不老,情未了,眷眷相思镌刻焉多少?流年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昨日之时,谁为谁痴迷,谁为谁流连?谁又为谁写诗?谁又为谁歌舞? 今日之时,谁为谁神伤?谁为谁心碎?谁又为谁守候?谁又为谁消魂? 孤城杨柳弄春柔,谁解离愁?彼岸花开,三生石畔寻寻觅觅,犹记多情,人不见,也不过是红尘一梦,风潇兮兮几时休,山一程,水一方。人生迢迢漫路,前世今生旧缘,忧伤的等待,花开花落终成空,缘来缘去缘如水 3.宋词词的真实照片宋词 (中国文学)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4.李清照短宋词词二首如梦令(李清照早期作品)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点绛唇折叠编辑本段李清照词全集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折叠编辑本段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诉衷情折叠编辑本段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菩萨蛮折叠编辑本段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好事近折叠编辑本段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酒栏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左“决”右半,右“鸟”)清平乐折叠编辑本段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折叠编辑本段忆秦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武陵春折叠编辑本段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折叠编辑本段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写风的宋词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 李清照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雨霖铃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6.宋词词和词词是一个人吗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7.描写冬天的宋词词无闷(冬) 周邦彦 云作轻-阴-,风逗细寒,小溪冰冻初结。 更听得、悲鸣雁度空阔。暮雀喧喧聚竹,听竹上清响风敲雪。 洞户悄,时见香消翠楼,兽煤红爇。 凄切。 念旧欢聚,旧约至此,方惜轻别。又还是、离亭楚梅堪折。 暗想莺时似梦,梦里又却是,似莺时节,要无闷,除是拥炉对酒,共谭风月。 鹧鸪天 朱敦儒 检尽历头冬又残。 爱他风雪忍他寒。 拖条竹杖家家酒,上个篮舆处处山。 添老大,转痴顽。 谢天教我老来闲。 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间。 鹧鸪天(乙丑岁寿内子) 郭应祥 怪得欢声满十龙。 诞辰和气敌严冬。 安书莲幕欣频到,庆事花城喜屡逢。 琼液泛,宝熏浓。 华堂交口祝椿松。 阿姑同健夫偕老,会有重重锦诰封。 水调歌头(赠汪亻秀才) 张元千 袖手看飞雪,高卧过残冬。 飘然底事春到,先我逐孤鸿。 挟取笔端风雨,快写胸中丘壑,不肯下樊笼。 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 一尊酒,知何处,又相逢。 奴星结柳,与君同送五家穷。 好是橘封千户,正恐楼高百尺,湖海有元龙。 目光在牛背,马耳射东风。 玉楼春 石孝友 一阳不受群-阴-壅。 残历行间冬破仲。 云低吹白腊寒浓,梅小绽红春意重。 湖山千里勤飞控。 淑气冲融披水冻。 笑携雨露洒民心,暗聚精神交帝梦。 谒金门(寿何令) 黄机 冬十月。 记取生申时节。 梅傍小春融绛雪。 浅寒犹未却。 且醉笙歌蕉叶。 富贵不须频说。 国太夫人头半白。 看君金印烨。 永遇乐(玩雪) 黄裳 朝霭藏晖,客袍惊暖,天巧无竟。 杳杳谁知,包含造化,忽作人间瑞。 儿童欢笑,忙来花下,便饮九春和气。 急拿舟,高人乘兴,江天助我幽思。 缤纷似翦,峥嵘如画,莫道冬容憔悴。 恍象含空,尘无一点,疑在天宫里。 酒楼酣宴,茶轩清玩,旦待桂花来至。 有馀光,明年待看,明红暗翠。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8.求宋词词格律首先,宋词是一篇一篇的,每一篇,有个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格式,都是不一样的,是固定的 比如虞美人的格式,就是: ⊙平⊙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平⊙仄仄平平(换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平⊙仄平平仄(换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平⊙仄仄平平(再换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其次,曲(或者说元曲中的小令),也有类似的格式。 最后提点建议:要写这种东西,最好能押韵。 比如“征夫去,望江山。”,如果改成“征夫去,江山望”,会不会更顺口一些?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要写的话,首先必须确定一个韵脚,当然抛开唐诗不谈,在整个篇幅中是允许转韵的,但是一般不提倡隔一句两句就转韵,不然就没有韵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