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宇文所安初唐诗 2. 唐诗pdf 宇文所安初唐诗1.被闻一多称为“诗中之诗,顶峰之项峰”的一首初唐诗哪个被闻一多称为“诗中之诗,顶峰之项峰”的一首初唐诗是《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2.王志清:唐诗是怎样炼成的 之三 横制颓波的陈子昂“横制颓波”的陈子昂 韩愈诗赞曰:“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子昂的那些对策、奏疏,采用比较朴实畅达的古代散文写法,在唐代开风气之先,唐代古文大家如萧颖士、梁肃等,也给予他崇高评价。 陈子昂的诗颇有争议。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云:“沈宋横驰翰墨扬,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这是比较权威性的崇高评价。宇文所安《初唐诗》一书中用了整整一章将近60页的篇幅来论子昂。而胡适的《白话文学史》竟然对他只字未提。古人也有说其诗复多变少、质木枯槁的。关于陈子昂的政治评价,自古争议很大。陈子昂为人所诟病的是他“附武”“谄武”的问题。 3.田晓菲老公的名字叫什么宇文所安(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美国著名汉学家。 他从小就对诗歌感兴趣,在巴尔的摩市立图书馆,宇文所安第一次接触到中国诗歌,并迅速与其相恋,至今犹然。1972年,宇文所安获得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 他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有:《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中唐文学文化论集》《晚唐诗 827-860》《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迷楼 诗与欲望的迷宫》,以及最近的《中国文论》和《他山的石头记》等。 4.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这话什么意思意思是:但愿此后长远过着欢乐的日子,生生世世携手共度此生。 【出处节选】《凛凛岁云暮》——两汉·佚名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白话译文】梦中的夫君还是殷殷眷恋着往日的欢爱,梦中见到他依稀还是初来迎娶的样子。但愿此后长远过着欢乐的日子,生生世世携手共度此生。梦中良人归来没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闺同自己亲热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只恨自己没有鸷鸟一样的双翼,因此不能凌风飞去,飞到良人的身边。 扩展资料 1、《凛凛岁云暮》创作背景 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一般认为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其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至于《凛凛岁云暮》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考证。 2、《凛凛岁云暮》鉴赏 此诗凡二十句,支、微韵通押,一韵到底。诗分五节,每节四句,层次分明。前人对最末一节的前两句略有争议。据胡克家《文选考异》云:“六臣本校云:‘善(指李善注本)无此二句。’此或尤本校添。但依文义,恐不当有。”这两句不惟应当有,而且有承上启下之妙用,正自缺少不得。 最终乃点出结局,只有“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了,而全诗至此亦摇曳而止,情韵不匮。这后四句实际是从眼神作文章,始而“眄睐”,继而“遥睎”,终于“垂涕”,短短四句,主人公感情的变化便跃然纸上,却又写得质朴自然,毫无矫饰。 5.关于秋初的古诗1 写秋天的诗句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夕(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晚江上遣怀【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中秋【唐】杜牧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6.关于夏末秋初的古诗立秋 刘翰 乳鸭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街桐叶月明中 新秋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秋兴八首 作者: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7.课文中的人物我最喜欢王勃,它使我懂得了,什么“唐诗是特别美的东西,特别有意境。”是宇文所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眼中最美的文学作品。在《初唐诗》中,他挣脱了传统学者靠引经据典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的解说模式,用散文的形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我们解说了唐诗,分析了诗歌作者的个性和思想感情。 一、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其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对转变初唐诗歌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 宇文所安在《初唐诗》中,从王勃诗的风格和格式肯定了他的进步。王勃在创作上脱离了宫廷风格,在中国传统学者看来是与他自己经历上颇具戏剧性的离开宫廷有关,但宇文所安并不这么认为。引诗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宇文所安认为这是王勃最脱离宫廷风格的一首诗,但却写于他还在长安时,故而王勃诗风的转变与他是否在宫廷无关,以此肯定了他的成就。但宇文所安认为这也是王勃最不具个性的一部作品,因为王勃才能的真正方向是描写对句,与这首诗所表现的儒家尊严并不一致。诗人一开始就设立从宫廷到蜀州这一段现实中的距离,但为了消除这一段距离,王勃设置了一系列的一致性——感情的一致,处境的一致,最后引出儒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 王勃擅长五言律绝,他以单独的意象或描写句结束全诗,使得诗歌结尾呈开放性和暗示性,是八九世纪诗歌结尾的主要形式之一。“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面上用依依不舍的在岔路口与友人分别这一简单意象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但如果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相联系,会发现更深层次的暗含意义,即一无所为的原因在于政治上的歧路,而有志之士共同为这种黑暗的现实伤心落泪,反映了他抨击时政,哭诉仕途艰难的思想。 三、 另一方面,宇文所安对王勃的评价亦存在一定的偏颇,仅凭部分句词就对王勃的诗歌进行评论与定义。宇文所安否定了王勃末句肯定一致的句式,认为是王勃惯用的模式,经常重复使用,无甚新颖之处。他认为“俱是梦中人”②、“同是宦游人”、“俱是越乡人”③、“俱是倦游人”④,就是其体现。诚然,王勃有重复使用同一句式的诗歌,但这一格式却是其诗风转变的体现,而非普通的宫廷诗的惯例。相反,还可以看成是王勃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其独有的写作手法。另一方面,宇文所安认为王勃的诗歌有过度矫饰的成分。引诗篇《春日宴乐游园》部分: 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 宇文所安把诗中描写树叶生长的“惊”,描绘波浪各种奇异 形状的“萌生”,以及表现诗人想象的“抽”,看作是过度矫饰夸张。仅从一系列抽象动词就认为王勃的诗写得矫饰而缺乏个性,并简单的将此诗定义为宴会诗,属于最顽固、最严格程式化的宫廷题材,从而忽略了王勃在诗歌题材之外所展现的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法。 四、 宇文所安在对王勃进行评价时亦有矛盾之处。他认为在缺乏个人情绪的情况下,王勃善于用宫廷风格写精巧矫饰的绝句,与所有宫廷诗人一样,无法将众多要素结合成有力的整体,主题最一致的诗大多为宫廷应景诗,如《春日宴乐游园》、《秋江送别》。同时,他又认为王勃已走出宫廷诗人的园林游览,被大自然那些更为壮丽的方面迷住,如“电策驱龙光”、“鱼床侵岸水,鸟道入山烟”。这便是其矛盾之处,既认为王勃诗歌脱离了宫廷诗的模式,又认为他并未脱离。 由此可知,王勃的诗歌主题是多样的,不应该将其局限在某一个固定的题材领域里。 五、 综上可知,在宇文所安眼中王勃的诗歌总体来讲是“新的典雅”,正如陆时雍所评“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当然,宇文所安对王勃的评价有可取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宇文所安对王勃诗歌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诗歌的看法。 唐诗pdf1.唐诗故事pdf: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个最灿烂最响亮的音符,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空前绝后的高峰.一首首唐诗汇集成了一条壮观的河流,千百年来,滋润着中国的诗歌曲赋,小说散文,也渗进了中华民族审美的血脉之中……通过唐诗改编而成的系列动画片《唐诗故事》,是从一百多位诗人的一千多首诗中,选取了十几首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名篇佳作进行创作的.本片在思想,内容方面忠实于原作,在以诗为大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创造,丰富剧情,真实地反映当时的风土人情,写作内涵及诗人的思想境界.本片的美术设计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点和民族特点,整体风格以古朴,典雅为主调,注重诗的意境的刻画与表达,充分吸收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语言和绘制手法,每集借鉴不同的绘制手法(白描,工笔重彩,淡彩,写意,水墨,民间年画等)形成独特的风格样式,很好地体现出诗的意蕴。 2.唐诗宋词精选pdf唐诗宋词txt下载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唐诗宋词名句唐诗云门寺坐落于绍兴城南16公里处秦望山麓的一个狭长山谷里,平水镇寺里头村境内。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更是一处集宗教、文化、游赏于一体的古代文化胜地。 若耶溪: 是绍兴稽北丘陵流入山会平原的最大溪河,今名平水江。 发源于峨嵋山茅秧岭,溪口在绍兴城南稽山桥,全长23.5公里,集雨面积136.7平方公里。 秦望山: 又名刻石山,在浙江省绍兴地区之诸暨市枫桥镇乐山村东北部,与绍兴县交界处(即绍兴县平水镇平江村西南),是会稽山脉的名山,土名“燕子岩头”,“自诸暨入会稽,此山最高”,该山峰与龙头岗、鹅鼻山(也叫峨眉山或娥避山)、石屋山相连,传说系秦始皇会稽刻石处。 它是浙东唐诗宋词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你要的唐诗宋词精选部分,内容太多这里无法给你,你可以在百度文库里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3.求唐诗10首要求完整摘录(含作者姓名、年代)10首赠别唐诗注意别唐·皎然《酬元主簿子球别赠》 威迟策驽马,独望故关树。 渺渺千里心,春风起中路。 [注]“威迟”曲折绵延。这里指路。 “驽马”劣马。“故关”故乡。 2。唐·沈?缙凇赌夤疟鹄搿? 白水东悠悠,中有西行舟。 舟行有返棹,水去无还流。 [注]“棹”船桨。 此处代指船。“还流”回流。 3。唐·杜荀鹤《闽中别所知》 腊中离此地,马上见明年。 郡邑溪山巧,寒暄日月偏。 [注]“巧”秀美。 4。唐·杜牧《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娉娉袅袅”女子美好状。 “豆蔻梢头”比喻少女贴切而优美。 5。 唐·杜牧《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多情却似总无情”指多么有情人,别离也是无情。“替人垂泪到天明”实系诗人自述。 6。唐·杜甫《赠别贺兰?》 黄雀饱野粟,群飞动荆榛。 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时人。 老骥倦骧首,苍鹰愁易驯。 高贤世未识,固合婴饥贫。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 我恋岷山芋,君思千里莼。 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7。 唐·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 唐·李忱(唐宣宗)《送日本使》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久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注]“日本使”阿倍仲麻吕。 717年来到长安,时年16岁来唐太学读书,起名“晁衡”,在长安生活了36年后回国。 东渡时因遇海难,九死一生地返回长安,为大唐作了好多事,770年去世。 9。 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王维、李白都与晁衡有很深的交情。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探讨诗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0。唐·晁衡《衔命还国作》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待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菜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注]“晁衡”即日本使:阿倍仲麻吕的汉人名字。 11。唐·李白《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注]当李白听说晁衡遇海难后,即写此诗。 后晁衡返还长安,众人破涕为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