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幼儿园小班唐诗《风》

1. 幼儿园小班唐诗

2. 唐诗《风》

幼儿园小班唐诗

1.适合幼儿园小班学习的唐诗

1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忆江南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6、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7、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柳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8、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9、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0、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1、渔歌子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2、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3、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4、春日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5、游园不值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村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8、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9、小池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1、所见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2、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23、四时田园杂兴 范大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24、秋夕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25、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6、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7、塞下曲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28、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29、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0、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31、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2、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33、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4、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6、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8、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9、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0、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41、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3、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5、饮湖上初晴雨后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6、乡村四月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州,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48、夏日绝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1、示儿 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2、凉州词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53、七步诗 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54、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5、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6、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7、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

2.幼儿园学的五十首最简单的古诗

一、《咏鹅》

作者:(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二、《春晓》

作者:(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三、《梅花》

作者:(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四、《春夜喜雨》

作者:(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五、《秋浦歌》

作者:(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炉火照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冶炼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3.小班古诗八阵图教案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五言绝句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①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八阵: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图:法度,规模。

八阵图:聚细石成堆,各高五尺,纵横棋布。夏时为水隐没,冬时水退仍然出现。

遗迹曾见与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相传诸葛亮所布八阵有四处,都在四川,以夔州最为有名。②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③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④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4.适合幼儿园小班学习的唐诗有哪些

1、《春晓》作者: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白话文: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2、《鹿柴》作者: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白话文: 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3、《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白话文: 红豆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你能尽情的采集它们,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4、《静夜思》作者: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话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5、《杂诗》作者: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白话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5.适合幼儿园小班的古诗儿歌有哪些

适合幼儿园小班的古诗有《咏鹅》《静夜思》《悯农》《春晓》等,儿歌有《小朋友爱上幼儿园》《玩具玩具我爱你》《小手帕》等。

1、《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小朋友爱上幼儿园》小鱼爱在水里游,小鸟爱在树上跳,蝴蝶爱在花间飞,小羊爱在地上跑,小朋友爱上幼儿园,唱歌跳舞真热闹。6、《玩具玩具我爱你》小玩具,我爱你,天天跟我做游戏,轻轻拿,轻轻放,玩好把你放整齐。

7、《小手帕》小手帕,真美丽,天天放在口袋里。吃完饭后,擦擦嘴,还能擦汗擦鼻涕。

用过以后洗一洗,天天和我在一起。

6.幼儿园小班古诗

幼儿园小班古诗有:《草》、《画》、《宿建德江》、《春晓》、《登鹳雀楼》等。

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草》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二、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唐·王维《画》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四、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7.幼儿园小班学的古诗有哪些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先(亦作阆先),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中国唐朝诗人。

贾岛贫寒,曾经做过和尚,法号无本。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著名的典故“推敲”即出自此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他作诗的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入深履险,甚至含着涩味,如:《游子吟》。

孟郊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8.小班古诗教案《草》

大班古诗主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4-3-18 11:25:02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朗读古诗的兴趣。

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材料准备 电脑课件;轻音乐。

活动流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电脑课件,讨论:“画面里都有什么?”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初步欣赏古诗。 二、反复聆听作品,学习古诗 1、反复跟着电脑听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2、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三、交流讨论、表演、表现 1、集体大声的朗读古诗。

2、分小组进行比赛朗读古诗,比一比那组朗读的有感情。 3、讨论:古诗里都讲了什么?小草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你要学习小草的什么精神? 活动延伸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到前面表演古诗。

9.幼儿园学的五十首最简单的古诗

一、《咏鹅》 作者:(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二、《春晓》 作者:(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三、《梅花》 作者:(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四、《春夜喜雨》 作者:(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五、《秋浦歌》 作者:(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炉火照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冶炼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唐诗《风》

1.古诗(风)

《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 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 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诗意: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2.古诗《风》的内容是什么

《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 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 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诗意: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3.古诗《风》

树叶 鲜花 巨浪 翠竹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诗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扬扬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象“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4.唐诗《风》的诗意是什么

这是一首构思别致的写风诗,风虽然无形,但诗人通过风吹落晚秋的树叶,催开早春的花朵、在江河掀起大浪、在竹林使翠竹歪斜四种自然现象,表现了风的力量。这是一种从动态上对风的理解和描述

1、【原文】

《风》——唐 · 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译文】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凋落,

能催开早春二月的花朵。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刮进竹林又能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3、【作者简介】

李峤(644年-713年), 男,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高宗上元二、三年(675、676)间,举制策甲科,历任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高宗时奉命宣谕岭南邕、严二州,叛者尽降,高宗甚嘉之。酷吏来俊臣构陷同平章事狄仁杰、知御史大夫事李嗣真等,李峤挺身直其枉状,忤旨出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司马。后以文章受知武后,三度拜相,并领修《三教珠英》。 中宗复位,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景龙三年(709)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即位(710),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张说《五君咏》誉其"才华乃天授,……新诗贯宇宙"。玄宗时贬庐州别驾卒,年七十。唐代诗人。

5.古诗《风》

《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 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 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诗意: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6.唐诗《风》全文怎么读

1、《风》的读音:

《风》——李峤(唐)

jiě luò sān qiū yè ,néng kāi èr yuè huā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guò jiāng qiān chǐ làng ,rù zhú wàn gān xiá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译文:

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3、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未得确证。有人认为,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扩展资料:

1、诗文鉴赏: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

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2、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字巨山,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是隋内史侍郎李元操曾孙,少有才志,二十岁举进士。初为安定县尉,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刚直廉正,因触忤武后,贬为润州司马。后召为凤阁舍人。一生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曾反对武则天在洛阳白司马坂建造大佛像,但未被采纳。

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后被尊为“文章宿老”。也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较为贫乏。有集五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中有其作五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

7.唐诗《风》怎么解释

<<风>> 作者:李峤 解 落 三 秋 叶 ,能 开 二 月 花 。

过 江 千 尺 浪 ,入 竹 万 杆 斜 。 注释: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 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 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注释:解落:散落。

三秋:秋季三个月,即指整个秋天。 诗意: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

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

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作者: 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20岁举进士,在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四朝为官,官至中书令。

则天铸八棱铜柱,武三思为其文,朝士献诗者不可胜纪,诗冠绝当时。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三人并称〔文章四友〕 。

8.古诗《风》的完整意思

国风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9.古诗 《风》

年代】:唐

【作者】:李峤

【作品】:风

【内容】: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年代】:唐

【作者】:李峤

【作品】:风

【内容】:

落日生苹末,摇扬遍远林。带花疑凤舞,向竹似龙吟。

月动临秋扇,松清入夜琴。若至兰台下,还拂楚王襟。

【年代】:唐

【作者】:李峤

【作品】:凤

【内容】: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