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宋词研究自考试题

1. 唐诗宋词研究

唐诗宋词研究

1.我要写一篇关于宋词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帮帮忙啊谢谢啊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诗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1]。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化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一)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2](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详见下节)。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种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3],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4]。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是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G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球乐》咏的是??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的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5]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6]。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7]。

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8]: 踏莎行(彬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鹧鸪天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埔祘左为革},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 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贰?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 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 听金缕。 ("雁不到书成谁与?"依词律应作一句读。

) 像《踏莎行》、《渔家傲》,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其它各词,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阕。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里就不举例了。

第二节 词谱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填",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 古人所谓词谱,乃是摆出一件样品,让大家照样去填。

下面是万树《词律》所列《菩萨蛮》的词谱原。

2.唐诗宋词发展的原因

唐诗发展原因很多:1、唐朝的科举制度极力推崇诗歌,科举考试分进士和明经。

自高宗起规定以诗赋作为进士考试的内容,玄宗时以诗赋取士以蔚然成风。 2、魏晋诗歌发展,为唐朝诗歌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唐朝经济繁荣,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4、唐朝的文化交流频繁,对于诗歌也是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唐朝的风气开放,对于诗歌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发展轨迹:魏晋时期的诗歌已经在音律和形式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朝初期的诗歌律诗的发展以沈宋为代表,五言律诗形成雏形。 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五言律诗得到进一步发展。

之后各个流派出现并发展成熟,像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王昌龄、岑参王维代表的边塞诗派。这时除了内容,形式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后来随着李杜的出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得到迅速发展。随着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之后,唐朝诗歌便逐渐衰落。

中晚唐诗歌的发展相对低落。只是简述,太多了,这个问题。

赞同6| 评论 宋词兴盛的原因 清代潘德舆说:「词之有北宋, 犹诗之有盛唐。」宋是词的兴盛时期, 上自帝王卿相, 下至倡优歌妓, 莫不竞作新声。

据唐圭璋《全宋词》辑入两宋词人一千二百馀家, 词二万一千六百馀首。 可见, 宋代词人之多, 词作之富, 任何时代都不能与之比拟。

宋词兴盛, 大致有以下诸方面的原因: (1) 经济的繁荣 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治统治, 加强了集权制度, 抑制了地方势力的兴起, 使国内局势较安定; 宋室还采用一系列措施,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兴起, 城市经济颇为繁荣。 北宋前期, 中原地区百馀年间没有受到兵祸, 与社会经济繁荣相适应的艺术文化也迅速地发展起来, 其中特别是形式简短, 以歌唱为特色的词, 如同盛唐之诗, 得到了非常突出的发展。

(2) 教坊与歌楼的设立 为了适应当时统治者的娱宾遣兴,歌舞升平的需要, 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坊」, 大城市中都有歌楼妓馆, 贵族豪绅家中也多有歌妓舞女, 这都促使歌词更加普遍地发展。 (3) 文学本身的发展 诗歌发展到唐末, 无论长篇短制,古体律绝, 都达到成熟的阶段, 作家再难有新的突破, 另一种文体代之而兴, 而词正是代诗而起的新形式。

词在晚唐五代专门摹写闺情, 而在宋代, 词则成为士大夫享乐的一部分。由於晚唐五代的词境界狭窄, 这便给宋代作家留下充分驰骋才情的广阔天地。

他们运用自然而通俗的腔调, 表达著真挚而坦率的感情, 因此词的题材越加广阔, 词的体制也逐渐完备, 艺术风格上也呈现多样化, 可谓进入词的黄金时代。 。

3.写一篇 唐诗宋词中的 研究报告

在中国,凡是稍通文墨的人,没有不喜欢唐诗宋词的。

不管你是科学家,文人,抑或农工商贸之流,甚至日理万机的政客,奔波谋生之余,觥筹交错之时,云淡风轻之野,月明星稀之夜,触景生情,心摇魄动,均可以吟出一两句对景的唐诗宋词来。在下虽然愚钝,每遇尘世繁剧、心烦气躁之事,夜来辗转反侧,只要翻开枕边古人诗词一册,读它几首,亦可气娴心定,陶然入梦矣! 俺要《在心灵里建立起一座唐诗公园》,良有已也。

但是,究竟是什麽东西令唐诗宋词有这麽大的勾魂摄魄的力量呢? 是人性!是唐诗宋词反映的人性对自由的天然的渴望,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们厌倦了俗世尔虞我诈,对回归自然的憧憬。 宋朝郭熙在他的画论《林泉高致》中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

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呵呵,这个“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

真是一语中的,人们谁不喜欢自由,谁喜欢那个禁锢人身和思想自由的“尘嚣缰锁”? 郭熙在这里虽是论画,但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本属一体,用之于整个文学艺术,也是非常恰当的。因此书写性灵,讴歌人类对自由、自然、平等、仁爱的渴望,就是文学艺术,也是唐诗宋词之属永不退色的主题。

不信?你翻开唐诗宋词看看,尤其是词,大概三分之二是抒写性灵的。而且也只有那些描写人性的向往,抒发对自由的渴望的才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李白的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煜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打动过千古多少凡夫俗子、仁人志士的心啊! 郭熙的“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之说,真真是所言不虚啊。

就说说李白吧,后人叫他是自由主义诗人,也有说他是浪漫主义的。什麽浪漫主义?不让他想入非非,关他在监狱了,还浪漫得起来麽?所谓浪漫主义,不过是“自由主义”的一个饰词而已。

他的那些追求个性解放,讴歌清风明月的浪漫主义诗歌,大家耳熟能详了,咱且不一一举例,咱就举这首著名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呵呵,俺要说这首诗是歌颂自由的,你相信麽?是呀,这里没有提到一个“自由”的字眼,怎麽是歌颂“自由”呢?你知道不?这是李白怀着爱国之心,要与安禄山斗一斗的,谁知错投永王李粼,事后被定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乘船直下江陵,那种重获自由的心情,还用提吗?因此“白帝彩云”、“猿声不住”、“千里一日”、“轻舟已过”云云,无非表达诗人重获自由之心情、意象耳! 看似写景叙事的,实则“自由隐在意象”里。人们在欣赏它的明丽、轻快的意境的同时,不自觉地感受到自由的可爱。

这就是我们喜欢这首诗的根本原因,连政治家也不能免俗,呵呵。 俺说政治家也不能免俗,大家有点不信了!其实政治家也是人,是人,就喜欢自由、自然,喜欢美,除了在政坛上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外,回到家中,回到个人的天地,那人性的另外一面就掩盖不住了。

小时候俺读唐诗宋词,就遇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诗人词家,同时又是政治家、理学家,他在自己诗词里表现出来的东西,和他的演说呀,论文呀,就是面对政治的那一面,竟是那样的截然不同。

比如欧阳修吧,看他的论文,那真是道貌岸然,守着那个“理”纹丝不动。这个呢,俺就不用举例,唐宋八大家文选里多的是,不信的可去翻开看一看。

可是呢,当你翻开他的六一词,我的个乖乖,那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喝酒啊,倘佯山水啊,呼朋邀友啊,甚至游戏歌伎啊,无一不是行家。

4.谁有《唐诗宋词研究的试卷啊谁有唐诗宋词研究》华师自考历届的试

200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唐宋名家词导读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目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认为"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余于诗,故日诗余"的批评家是()。 A。

汪森 B.况周颐 C.王国维 D.俞彦 2.将词体明确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是从()开始的。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3.明确按照词风不同,把词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的批评家是()。

A.张蜒 B.张炎 C.王土祯 D.俞彦 4.《河传》词调的声韵以()为特征。 A.欢快 B.悲切 C.愤怒 D.惆怅 5.下列词调中带有和声的是()。

A.《菩萨蛮》 B.《忆江南》 C.《采莲子》 D.《渔歌子》 6.牛希济作了七首分咏七个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故事的词,其所用的词牌名为()。 A.《河传》 B.《临江仙》 C.《忆江南》 D.《念奴娇》 7.李煜的籍贯是()。

A.江苏南京 B.江苏苏州 C.江苏泰州 D.江苏徐州 8.被誉为词中的"清明上河图"的是()。 A.欧阳修的《采桑子》 B.柳永的《蝶恋花》 C.柳永的《抛球乐》 D.辛弃疾的《蝶恋花》 9."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词句出自()。

A。 张先的《天仙子》 B.张先的《浣溪沙》 C.王安石的《桂技香》 D。

吴殊的《鹊踏枝》 10.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写作地点是()。 A。

惠州 B.密州 C.黄州 D.杭州 11.被陈师道誉为"今代词手"的词人是()。 A.苏武 B.秦观 C.柳永 D.黄庭坚 12.存词数量在北来仅次于苏武的词人是()。

A.贺铸 B.秦观 C.柳永 D.周邦彦 13.苏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词的形式来追悼()。 A.小妾朝云 B.妻子王弗 C.弟子秦观 D.王安石 14.清代周济编选《宋四家词选》建立词统,以清真词的()为最高标准。

A.清空 B.雅正 C.浑化 D.质实 15.南渡初年广为传唱,并被称为《渭城三叠》的周邦彦所作的词是()。 A.《少年游》(并刀如水) B.《兰陵王》(柳阴直) C.《满庭芳》(风老莺雏) D.《六丑》(正单衣试酒) 16.李清照《醉花明》(薄雾浓云愁永昼)所写的节日是()。

A.元宵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D.中秋节 17.李清照词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中的"双溪"在今()境内。 A.山东省 B.江苏省 C.浙江省 D.福建省 18.张元干《贺新郎》词结句"举大白,听《金缕》"中的"《金缕》"是指()。

A.古典乐曲名 B.《贺新郎》的别名 C.《菩萨蛮》的别名 D.福建民歌名 1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词句出自()。 A.陆游的《夜游宫》 B.陆游的《诉衷情》 C.辛弃疾的《夜游宫》 D.辛弃疾的《诉衷情》 20.其词被张炎比喻为"七宝楼台"的词人是()。

A.姜整 B.史达祖 C.吴文英 D.周密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唐圭璋《宋词四考》考订宋词作者籍贯,占籍最多的是》四省。 A.江苏 B.江西 C.渐江 D.山东 E.福建 22.传为李煌的绝笔之作有()。

A。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C.《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D.《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E.《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2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并称为"咏春草绝调"的三首咏春草的词是()。

A.林逋《点绛唇》 B.欧阳修《少年游》 C。 梅尧臣《苏幕遮》 D.欧阳修《浪淘沙》 E.晏殊《破阵子》 24。

下列各项中与周邦彦有关的有()。 A。

词集名《片玉词》 B.字美成 C。 "苏门四学士"之一 D.词与秦观齐名 E.浙江温洲人 25.被王国维《人间词话》拟之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三种境界的词句是()。

A."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D."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杯新月人归后。" E."昨夜西风调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缪铖曾在《诗词鼓论》中将词的情感特点归纳为__________四字。

27.《词律》一书的作者是________。 28,________《忆江南》词是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

29.皇甫松的两首《采莲子》词均是歌咏采莲本事的曲子,其中______、"年少"是相和之声。 30.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________而眼界始大,感慨逐深,遂变传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 31.________称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为"穷塞主之词"的人是。 32.苏武诗云:"诗人老去鸳鸯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诗中的"诗人"和"公子"是指_______ 33。_______曾做《评本朝乐章》为李清照《词论》前的重要词评。

34.姜夔词集名为_______ 35.______以擅写咏物词而赢得"张春水"、"张孤雁"等雅号。 四、简答和简析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韦庄《思帝乡》(春日游)的创作主题。

37.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一词的创作角度是如何从观潮人向弄潮儿转变的? 38.简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的写作特色。 39.简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求一篇鉴赏唐诗宋词的研究性论文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

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先讲宋词的成就。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

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课文按北宋前期、北宋中后期和南宋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与陆游的词作风格及其成就。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

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因而流传很广。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

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

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一、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 “唐诗宋词”一语,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庶几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宋季承唐,然而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

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也并不有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活运用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我们在论宋词与唐诗的关系时,往往更多的注意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差别的确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在本书的宋词部分,笔者也主要着眼于宋词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当然也是与唐诗的不同之处)来展开论述。

但在此绪论中,就像我们在论述唐诗的艺术特性前必须先说明唐诗对前代的继承关系一样,我们也必须先说明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 可以肯定地说,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敦煌曲子词来看,词在进入文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

6.写一篇 唐诗宋词中的 研究报告

在中国,凡是稍通文墨的人,没有不喜欢唐诗宋词的。

不管你是科学家,文人,抑或农工商贸之流,甚至日理万机的政客,奔波谋生之余,觥筹交错之时,云淡风轻之野,月明星稀之夜,触景生情,心摇魄动,均可以吟出一两句对景的唐诗宋词来。在下虽然愚钝,每遇尘世繁剧、心烦气躁之事,夜来辗转反侧,只要翻开枕边古人诗词一册,读它几首,亦可气娴心定,陶然入梦矣!

俺要《在心灵里建立起一座唐诗公园》,良有已也。

但是,究竟是什麽东西令唐诗宋词有这麽大的勾魂摄魄的力量呢?

是人性!是唐诗宋词反映的人性对自由的天然的渴望,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们厌倦了俗世尔虞我诈,对回归自然的憧憬。

宋朝郭熙在他的画论《林泉高致》中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呵呵,这个“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真是一语中的,人们谁不喜欢自由,谁喜欢那个禁锢人身和思想自由的“尘嚣缰锁”?

郭熙在这里虽是论画,但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本属一体,用之于整个文学艺术,也是非常恰当的。因此书写性灵,讴歌人类对自由、自然、平等、仁爱的渴望,就是文学艺术,也是唐诗宋词之属永不退色的主题。

不信?你翻开唐诗宋词看看,尤其是词,大概三分之二是抒写性灵的。而且也只有那些描写人性的向往,抒发对自由的渴望的才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李白的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煜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打动过千古多少凡夫俗子、仁人志士的心啊!

郭熙的“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之说,真真是所言不虚啊。

就说说李白吧,后人叫他是自由主义诗人,也有说他是浪漫主义的。什麽浪漫主义?不让他想入非非,关他在监狱了,还浪漫得起来麽?所谓浪漫主义,不过是“自由主义”的一个饰词而已。他的那些追求个性解放,讴歌清风明月的浪漫主义诗歌,大家耳熟能详了,咱且不一一举例,咱就举这首著名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呵呵,俺要说这首诗是歌颂自由的,你相信麽?是呀,这里没有提到一个“自由”的字眼,怎麽是歌颂“自由”呢?你知道不?这是李白怀着爱国之心,要与安禄山斗一斗的,谁知错投永王李粼,事后被定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乘船直下江陵,那种重获自由的心情,还用提吗?因此“白帝彩云”、“猿声不住”、“千里一日”、“轻舟已过”云云,无非表达诗人重获自由之心情、意象耳!

看似写景叙事的,实则“自由隐在意象”里。人们在欣赏它的明丽、轻快的意境的同时,不自觉地感受到自由的可爱。这就是我们喜欢这首诗的根本原因,连政治家也不能免俗,呵呵。

俺说政治家也不能免俗,大家有点不信了!其实政治家也是人,是人,就喜欢自由、自然,喜欢美,除了在政坛上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外,回到家中,回到个人的天地,那人性的另外一面就掩盖不住了。

小时候俺读唐诗宋词,就遇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诗人词家,同时又是政治家、理学家,他在自己诗词里表现出来的东西,和他的演说呀,论文呀,就是面对政治的那一面,竟是那样的截然不同。

比如欧阳修吧,看他的论文,那真是道貌岸然,守着那个“理”纹丝不动。这个呢,俺就不用举例,唐宋八大家文选里多的是,不信的可去翻开看一看。可是呢,当你翻开他的六一词,我的个乖乖,那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喝酒啊,倘佯山水啊,呼朋邀友啊,甚至游戏歌伎啊,无一不是行家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