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曲牌的音调

1. 宋词曲牌

2. 宋词曲

宋词曲牌

1.请问宋词曲牌的规则是怎样的

蝶恋花,词牌名。亦称《鹊踏枝》。

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清平乐,词牌名。亦称《清平乐令》、《醉东风》。

双调四十六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三平韵,平仄换韵。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卜算子,词牌名。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2.宋词中的“词牌”和元曲中的“曲牌”该怎么分呢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如《点绛唇》、《山坡羊》、《挂枝儿》等,名色多至几千个。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可据以填写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有的曲牌有调无词,只供演奏。曲调音节,古代都写在牌子上,故称为曲牌。

3.宋词牌和元曲牌的格式

古代词曲都是可以唱的,根具词牌名和曲牌名有对应的音乐。所以每句的字数都有规定, 也就是要添词添曲。也可以创作新的排律,不过要自己配上音乐。流传至今,很多的音乐已经失传。

下面两个网站是介绍词牌名的。

/text/list.asp?id=14

/bbs/dispbbs.asp?BoardID=31&id=719

宋词曲

1.【宋词和元曲的曲别急

元曲又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馀、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2.茵萍,茹萍名字含义是什么

用字分析

茵:铺垫的东西,垫子、褥子、毯子的通称:茵褥。茵席。绿草如茵。

萍: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以喻不定的生活或行踪:萍踪。萍水相逢。

成语释名

绿草如茵

萍水相逢 萍踪浪迹

唐诗宋词

曲栏伏槛金麒麟,沙苑芳郊连翠茵。 -温庭筠《阳春曲》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杜甫《丽人行》

拾萍萍无根,采莲莲有子。 -温庭筠《江南曲》

鸂鶒胶胶塘水满,绿萍如粟莲茎短。 -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曲》

=========================

用字分析

茹:吃,引申为忍受:茹素。茹荤。含辛茹苦。

萍: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以喻不定的生活或行踪:萍踪。萍水相逢。

成语释名

含辛茹苦 茹古涵今

萍水相逢 萍踪浪迹

唐诗宋词

去去勿重陈,归来茹芝术。 -张九龄《叙怀二首》

茹荼空有叹,怀橘独伤心。 -骆宾王《畴昔篇》

拾萍萍无根,采莲莲有子。 -温庭筠《江南曲》

鸂鶒胶胶塘水满,绿萍如粟莲茎短。 -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曲》

3.什么诗最多情

本段千古绝唱凄苦情——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①,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②。

乍暖还寒③时候,最难将息④。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⑤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⑥,如今有谁堪⑦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⑧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⑨,怎一个愁字了得⑩?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