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怎么学

1.怎样学写诗词怎样才能入门

一个诗人或词人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能感之”,“能写之”.首先,你需要有丰富、细腻,且真诚的感情.“修辞立其诚”,没有真诚的文学永远不会成为好的文学.具体到诗人词人,那就是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倘若没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就不会受到任何感动,自然也就不会有写诗的动机.诗词是让人的心灵不死的,因此一定要”能感之“.永远不能为了写诗而写诗,真的有所感才能写出好诗.其次,你需要熟悉古人的作品,只有多读多背,让诗词化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中,才能写得好.因此,所有的诗人词人都是先背,然后才能自己创作.诗词中特殊的句法与词语都是需要学的,生硬的背不会起什么作用,因此多读多背是最好的方法.熟悉了古人作诗的方法,自己也就能写好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诗读词一定要有抑扬顿挫的读诵,务必将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否则对诗词声调之美是无法真正体会的.倘若对声调的美没有体会,写出来的诗词不是生硬就是别扭.诗词的生命与感发之力量有一大半是来自声调的,严沧浪说盛唐诗“兴象高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声调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从声音上直接打动人.诗词当然有格律,但是真正写好诗词不是来自拼凑,而是来自自然的流露.诗的格律有平起与仄起两种,五言平起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就往上再加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就变成仄起了.五言的仄起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面加两个字成为七言,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平起.虽然理论上一三五不论,但是三平与三仄在格律诗中都是不允许的,因此第五个字一定要论.要是五言的话,只有第一个字才能论.五言的平起格式与七言的仄起格式有一种特殊的句法叫“拗句”,即平仄仄变成仄平仄.至于词律,每一种词牌都有自己的格律,因此要参考像《白香词谱》之类的词谱.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古诗可以押仄声和入声,且可以换韵.词有平声韵、仄声韵、亦可换韵.但是无论诗与词,都一律不可四声通押.入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倘若不能读准确入声字,诗词的声调之美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说普通话的人都不知道入声,因为从元朝开始入声就被分入其他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南方很多方言保存着入声.要是你不知道准确的读法,那就把入声字读成短促的去声.入声是很短促的字,且有p,t,k 的收尾.古人作诗填词都有入声的,比如“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白”就是入声,要是不读成入声这句就犯了三平了.要是一首诗或词押的韵四声都有,而且听起来好像不太押韵的时候,那很有可能押的就是入声韵.比如柳永的《江雪》:“绝”、“灭”、“雪”.普通话的读音一个是阳平,一个是去声,一个是上声,但是这些字都是入声,因此要读成短促的去声.入声在平水韵有专门的分类,一共有十七个韵部.一个一个的背当然是最保险也最笨的方法,要是对诗词的格律熟悉了,入声辨别也就不难了.比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二句的格律应当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歇”自然是入声,否则按照普通话的读音这句格律就完全不对了.至于押韵的问题,相对来说不是很大,理论上说应该按照平水三十韵,但是有些韵部(比如一东二冬)是可以合并的.词韵更为广泛,《白香词谱》的附录应该有词韵.前面所说的格律、入声等方面,只不过是诗词的准则,真正要写好诗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诗外的功夫,那就是你的感情,你的品格,你是否有一个愿意为之“九死不悔”的理想或理念,你对社会是否有关怀、有责任.一个诗人写出什么样的诗要取决于他的学识、经历、性格、最重要的是人格.杜甫之所以伟大,不还是因为他的忠爱缠绵是完全出于真挚的感情而不是理性的死板的教条吗?每一位诗人的风格不同,也是由于性格、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和诗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古人云“诗言志”,诗词与人格是不可分开的,我相信秦桧之流的人物绝对写不出好诗.刚开始写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够写出来、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合格律,但是写完之后要改好.最好的情况就是格律谙熟于心,写出来的诗词就自然合乎格律了.即使如此,写完之后有必要的话还是要改的,比如不通顺的句子或者生硬的词语.古人从小背诗,他们的语言也有入声字,因此这些问题都不是他们担心的.我们的时代虽然离古人很远,但是古人创作的诗词却历久常新,给予我们心灵的感动与提升是任何其他学问都无法代替的.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让我们守住心灵的净土,延续这优良的传统吧。

2.怎样学古诗怎样学习绝句

诗雨绵绵 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美在其中,畅于四肢。 ——《周易》 吟诵《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获得最具东方特色的高雅艺术享受,对过去进行冷静地思考和全新地认识,对未来产生美好的向往并做出客观的把握,从而更加充满勇气和自信,坦然地面对一切,达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的人生最高境界。

多少年来,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学龄儿童到百岁老人,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已经把《诗词三百首》作为勾通心灵的渠道和加深感情的纽带、传承文明的载体和弘扬正气的媒介。“读最好的书,做高尚的人。”

又一次成为不同时代人们的共识。 《诗词三百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和谐、高度统一;与天公直接对话,与大地时刻共语,并能永远抚慰人们的心灵。

虽然曲高和寡,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来自社会大众的一种真情呼唤和至爱宣泄,是天意民心借作者手笔向我们传递的一种美好祝福. ______甘泉。

3.怎么学写古诗

首先,你要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你说“大家伙都住在水泥森林里,她怎么就能写那么花花草草,风风雨雨的,还写的那么煽情,好像穿越了一般”其实,有时候,一颗露珠、一片落叶、一声叹息……其实都是有东西可以写的,只不过那要看你有没有这双慧眼哟。

然后,至于平仄,我想不必太在意,但是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写完后修改一下喔。最后,至于学诗,我觉得唐诗三百首是值得看的,但是呢,不是所有的都必须看,你想写些什么,你就可以看什么类型的诗,找一下感觉,看看别人是怎样写出那件事物的。

写完后,一定要看看那些字用的不够准确,在加以修改。呵呵,,其实,写诗不难喔!期待你能写出好诗佳作。

4.如何学习古诗词

学习古诗词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进行的工作,我建议首先先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诹”,背诵可以提高底韵,而且能提高古文语感,多看看古文,比如说《史记》一系列的(如果底子不太牢固的,可以先从清朝的书读起),也会有帮助的,只要长期坚持会有进步的。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了许多古代诗词,目的是培养中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中学生怎样通过学习这些诗来获得这种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多朗诵,朗诵是培养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一个好办法。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诗大序》)这里的“嗟叹”“永歌”都涉及声音。诗人创作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由联想而化为具体的形象,诉诸声音,诉诸文字,然后流传。我们要领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也只有通过朗诵去追溯,去再现。朗诵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要把自己领会到了的情感读出来。在朗诵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要确切理解字、词、句的意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由语音、语法、词汇构成,词汇的意义尤为重要。读者如果不懂得诗人所用词语的意义,就不能理解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里的“坐”是“因为”的意思,“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红呢!”有人不明白“坐”的这个意义,理解成“坐在那里”,照坐立的“坐”去理解,就不符合诗人的原意,也就谈不上欣赏这句诗了。

第二,要了解诗的节奏。古诗词的节奏,与诗句的字数有密切的关系,汉语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但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组合着的,一般地说,两个两个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节奏,也叫音步。一般四言诗是两个音步(二、二),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五言诗是三个音步(二、二、一),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七言诗是四个音步(二、二、二、一),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词、曲的节奏规律也是这样。但是,划分诗句的节奏,还要注意上下词意的表达,不能把词割裂开了。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而不是“二、二、一”。把诗句的节奏读出来了,诗的音乐美也就基本上读出来了。古诗词的格律很严,什么声调的字放在什么位置,哪一句和哪一句要押韵,都有规定,作诗词的人都按照规定去做,这样更能体现音律美,只是因为古今语音的变化,我们没有办法按照古代的语音去读它们了,有的押韵字,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合韵了。怎么办呢?我们照普通话语音去朗诵好了,不必勉强去寻求古音的读法。

第三,要感受诗的形象。朗诵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努力从语音所表达的意义中去捕捉诗行中的感情形象,去细致入微地感受它们。这里面,还要有联想,随着诗的内容和所表现的感情产生的联想,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重新体味,在感受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理解。这样,诗人倾泻在诗的字里行间的所有喜悦和忧伤,愤怒和悲哀,思念和憧憬,赞颂和谴责……都在诗的形象中显示出来,并且照映了自己生活的感受。到这个时候,读诗的人必定获得了美的享受。

鉴赏能力是从鉴赏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这实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多读,多比较;另一方面是丰富的阅历和丰富的知识。每读完一首好诗,都要想一想,我从诗里感受到了什么?还可以与读这同一首诗的人讨论,听听别人的感受怎么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对自己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会有帮助的。

5.初学者怎样学习诗词

嗯,其实我个人的看法是,首先要对诗词有兴趣,才有背的动力。你可以随便翻翻全一点的诗集词集,不看赏析,不管编者的赞美,单纯的读诗词本身,肯定能发现喜欢的作品,就是那种就算看不懂也会没来由觉得喜欢的诗词或句子。然后最好摘抄下来,优先背这些作品。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所以会有兴趣一遍一遍读、背。在背的同时再试着理解,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对诗词自然地有了自己的选择,知道哪些是自己喜欢的,慢慢积少成多就好。另外我会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作者引用的诗词句子,觉得好就会去查原诗,这也是我摘抄的一大来源。

只是自己的想法,仅供楼主参考吧,祝你早日珠玑满腹!

6.如何学习唐诗

你首先要对此感兴趣,如果你做到多话就具备了基本。

然后读你所要背的唐诗,自己翻译一遍,然后确定无误之后再去看书上所讲的翻译,看看什么词翻译错了,你翻译错了的词便是你不熟悉理解的词语,也就是这首诗的难点,你多看几遍,再从新读这首诗,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你认为诗所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边读边回想这个经历,使之与诗共鸣,没有任何理解的方法比自己融入其中理解的快,你过后便会记忆深刻,诗自然背到了,你也理解了。使你的情操受到陶冶。

记住,读诗不在于读多,而是读精,读的诗多了而不领悟其精髓,你写出来的文章只是空有文采而无力,你发现没有,凡是大作家文人写出来的文章并没有多少华丽的语言,因为华丽的语言会误导你走向歧途,而掩盖事物的本源(这是附加的,我猜你读诗是为了写文章)。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