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鹰诗句

1.描写老鹰的诗句

1. 《画鹰》诗词全文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2. 《醉落魄·咏鹰》诗词全文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3. 徐悲鸿画师来游牯岭,相与登鹞鹰嘴,下瞰洲

4. 杜甫的“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5. 罗隠的“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

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

眼恶藏蜂在,心粗逐物殚.

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

6. 元稹的“秋鹰迸逐霜鹘远,鵩鸟护巢当昼啼.”

2.关于 鹰的诗句

1.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唐】崔铉 《咏架上鹰 》

2.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唐】白居易《 放鹰》

3. 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唐】高越 《咏鹰》

4. 绿玉觜攒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 ——【唐】刘禹锡 《 白鹰》

5. 眼恶藏蜂在,心粗逐物殚。——【唐】罗隐 《鹰》

6.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唐】李白《行行游且猎篇》

7. 惟擒燕雀啖腥血,却笑鸾皇啄翠筠。 ——【唐】徐夤 《鹰》

8. 星眸未放瞥秋毫,频掣金铃试雪毛。——【唐】章孝标 《鹰》

9.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唐】李白《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

10. 鹰鹯雕鹗,贪而好杀。——【唐】李白《舞曲歌辞•白鸠辞》

3.形容鹰的句子

鹰属于天空

看了些关于鹰的故事 一种神鸟 属于天空 在天空中翱翔 明亮的眸子 尖利略带凄凉的叫声 圣洁 仅仅属于天空

有太多描写鹰的死 他的神秘 自由 没有人知道 不会禁锢在坟墓的牢笼 神圣的鸟儿 人类总是仰头望你 不可及的赞叹 因为你属于天空

曾经在西藏的雪山上看到鹰的身影 美丽的曲线 迈着自己的天空中的舞步 阳光让它变的刺眼 羽毛镶上了金边 或许是上帝,造物主造来与我们瞻仰的神物 是吗 属于天空的鹰?

为什么我们总是迷失 常常迷茫 在繁华中失去自己的灵魂 在来来往往的人潮中找寻不到自己的路途 抬头仰望 总是那只鹰坚毅的飞翔

一个人怀揣着梦想 走向希望 一个人背离了家乡 为了一个长久的呼唤。 。 一个人抬头仰望 找不到那只飞翔的神鸟 低头 环顾四周 仿佛这一幕幕 开始又结束 重复又重复 不是自己的戏还是自己的梦?

鹰 为什么飞的那么高那么远坚定 美丽 因为你属于天空?接近自己?还是因为你只是一只鹰 被可悲的人类赋予特殊而空虚的无意义称谓的会飞翔的鸟类 我们仅仅因为仰望而崇敬 因为迷失而叹枉 因为可悲而被阳光刺痛了双目 流泪吗? 无法看见太阳 羽毛渐渐飘落 黑色的羽毛是嘲讽还是安慰

仅仅是我的自做多情一相情愿 鹰属于天空 属于我的遐想

雨水已经在地上横流,稀泥在脚下咕叽着,很有张力。这时,肯定是上帝让他在偶然间一瞥,发现了正在泥水中蠕动的一物!他原以为是一只野兔或可怜的黄鼠狼,黄乎乎的一团,蟋缩着也不逃窜。近前细看,竟万万没有料到是一只老鹰——天空的遗物!这家伙也许刚才盘旋得过分悠然自得、忘乎所以,它自以为熟悉风云变幻,却不想竟被骤降的暴雨凌空击落,成了这副倒霉样子,全身湿淋淋的,涂满泥浆,比一只老鼠还糟糕。

它显得非常小,形体和一只半大公鸡差不多;而精神状态更渺小,淋湿的翅膀和羽毛塌陷下去,就现出了支楞着的嶙峋瘦骨。它的两只爪是用来抓捕猎物而不是用来走路的,所以它移动起来十分别扭,像个瘸子。就连那双眼睛,黄眼珠,圆圆的,外圈镶着一圈金丝,据说平时在空中相当锐利的眼睛,也毫无凶悍的光芒了,只剩下哀告无援的神色。

他捡它的时候,它丝毫也没有挣扎,很顺从地被他用外衣兜起来,提走了,一直提回到他住的泥巴房,顺手将它放在堆炭的土房的顶上。那房顶很矮,个儿高的人伸手就能够着它。它像一截老树根那样,一动不动并涂满泥浆地被扔在那上面,任凭雨水冲洗着泥浆,它无动于衷,而且毫不引人注意。他这时的心情,就像意外地捡了个古陶瓷瓶,可惜碰缺了一角,成了弄坏的宝物,已经没有多少价值。得来得容易,便也没多少珍惜和遗憾。他把那只湿不拉叽的倒霉老鹰的事,很快就丢在脑后了。而且,应该承认,他是被那家伙的可怜相给蒙骗了,他完全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家伙会飞。

后来,天放晴了。

他忘了当时是被什么鬼名堂给吸引住了,大概是读一本哈萨克大诗人写的《箴言》,那里边有些话他现在还记得: “如果不了解世界上我们见到的或没见到的全部、至少是大部分奥秘,人就不能称其为人。”

还有:“畜牲是不懂,但它并不装懂。我们什么也不懂,但偏要装懂。”

当他隐约觉得似乎忘记了什么而伸着懒腰走出屋门的时候,矮屋顶上的声响提醒了他。他转过头,看见那涂满泥浆的老树根活了。

它正拍打着翅膀,头颈向前伸着。

它已经完全晒干了,洗净了,在阳光下变得生气勃勃,每片灰赭色的羽毛都鳞光闪闪,它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东西,大了几倍,翅膀凌空扇动时有一种气势,一副雄姿。这是它离开屋顶的前几秒钟,恰恰被他看见。他站在那儿没动,根本没有打算扑上去抓它,只是眼睁睁地望着它起飞。甚至心里还暗暗替它担着一份心,害怕它丧失了飞的能力。

它飞了,先是低低地滑翔,有时候离地面很贴近,像个小孩做的飞行玩具。不一会儿,它就升起来,飞进了天空,盘旋,徜徉,就在这屋顶的上空,遥远成一个黑点。

他仰起脸,注视着它,看那黑点儿的移动,看那放晴了的天空中大朵大朵爆裂在阳光下的云,这时,他觉得那只鹰神奇而又陌生。

4.关于鹰的诗词

画鹰 --------------------------------------------------------------------------------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大 中 小】 《画鹰》诗词全文 --------------------------------------------------------------------------------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诗词注释 -------------------------------------------------------------------------------- 【注释】: ★浦评:与《胡马》篇竞爽。

入手突兀,收局精悍。 ★张上若: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

★①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

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终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

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 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

何谓倒插法?试看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曰:“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是谓正起。

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

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曰:“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画鹘行》的起笔曰:“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曰:“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颔联的“(sǒng耸)身”就是“竦身”。

“侧目”,句见《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又见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再见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杜甫这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象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

颈联“绦镟(tāo xuàn滔眩)”的“绦”是系鹰用的丝绳;“镟”是转轴,系鹰用的金属的圆轴。“轩楹”是堂前廊柱,此指画鹰悬挂之地。

这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象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此两联中,“思”与“似”、“摘”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摘”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

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

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大意是说: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

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自己的感慨曰:“为君除狡兔,会是翻上。”

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浦起龙《读杜心解》评曰:“起作惊疑问答之势。

……‘身’、‘侧目’此以真鹰拟画,又是贴身写。‘堪摘’、‘可呼’,此从画鹰见真,又是饰色写。

结则竟以真鹰气概期之。乘风思奋之心,疾恶如仇之志,一齐揭出。”

可见此诗,不唯章法谨严,而且形象生动,寓意深远,不愧为题画诗的杰作。 (孔寿山) 诗词出处 -------------------------------------------------------------------------------- 全唐诗卷224_24 醉落魄·咏鹰 -------------------------------------------------------------------------------- 作者:【陈维崧】 年代:【清】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大 中 小】 《醉落魄·咏鹰》诗。

5.赞美鹰的诗句

咏架上鹰

【唐】崔铉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放鹰

【唐】白居易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

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

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

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

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

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

画鹰

【唐】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咏鹰

【唐】高越

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白鹰

【唐】刘禹锡

毛羽斒斓白纻裁,马前擎出不惊猜。

轻抛一点入云去,喝杀三声掠地来。

绿玉觜攒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

都缘解搦生灵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唐】罗隐

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

眼恶藏蜂在,心粗逐物殚。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

【唐】徐夤

害物伤生性岂驯,且宜笼罩待知人。

惟擒燕雀啖腥血,却笑鸾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尔识,鸣鸠脰短罚君身。

豪门不读诗书者,走马平原放玩频。

【唐】章孝标

星眸未放瞥秋毫,频掣金铃试雪毛。

会使老拳供口腹,莫辞亲手啖腥臊。

穿云自怪身如电,煞兔谁知吻胜刀。

可惜忍饥寒日暮,向人鵮断碧丝绦。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