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胭脂 的诗词蝶恋花•情景宋祁绣幕茫茫罗帐卷。 春睡腾腾,困入娇波慢。隐隐枕痕留玉脸,腻云斜溜钗头燕。 远梦无端欢又散。泪落胭脂,界破蜂皇浅。 整了翠鬟匀了面,芳心一寸情何限点绛唇韩琦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愁?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倦寻芳慢王雱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 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 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赵佶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水调歌头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丝。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张鎡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 半怯春寒,半宜晴色,养得胭脂透。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清昼。 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戴,娇艳双波秀。小语轻怜花总见,争得似花长久。 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月还相守。免教春去,断肠空叹诗瘦。 摸鱼儿•海棠刘克庄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 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 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 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 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吴潜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以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踏莎行•雨中观海棠刘辰翁命薄佳人,情锺我辈。 海棠开后心如碎。斜风细雨不曾晴,倚阑滴尽胭脂泪。 恨不能开,开时又背。春寒只了房栊闭。 待他晴后得君来,无言掩帐羞憔悴。鹧鸪天蔡松年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惆怅【南唐】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清)郑板桥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2.还有胭脂 的诗词渔家傲 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体裁:【词】 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宝马绣轩南陌路。笙歌举。踏青斗草人无数。强欲留春春不住。东皇肯信韶容故。安得此身如柳絮。随风去。穿帘透幕寻朱户。 相见欢 年代:【唐】 作者:【李煜】 体裁:【词】 林花谢了春红,[2]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3] 相留醉, 几时重,[4]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西江月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词】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杏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虞美人 年代:【宋】 作者:【陈与义】 体裁:【词】 十年花底承潮露。看到江南树。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胭脂睡起春才好。应恨人空老。心情虽在只吟诗。白发刘郎孤负、可怜枝。 鹧鸪天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浓紫深红一画图。中间更著玉盘盂。先裁翡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香潋滟,锦模糊。主人长得醉功夫。莫携弄玉栏边去,羞得花枝一朵无。 鹊桥仙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八旬庆会,人间盛事,齐劝一杯春酿。胭脂小字点眉间,犹记得、旧时宫样。彩衣更著,功名富贵,直过太公以上。大家著意记新词,遇著个、十字便唱。 百步洪二首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摩。 不学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胭脂坡。 独将诗句拟鲍谢,涉江共采秋江荷。 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涡。 我时羽服黄楼上,坐见纤女初斜河。 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 奈何舍我入尘土,扰扰毛群欺卧驼。 不念空斋老病叟,退食谁与同委蛇。 时来洪上看遗迹,忍见屐齿青苔窠。 诗成不觉双泪下,悲吟相对惟羊何。 欲遣佳人寄锦字,夜寒手冷无人呵。 3.描写胭脂的古诗词《菩萨蛮·娇香淡染胭脂雪》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娇香淡梁胭脂雪。 愁春细画弯弯月。花月镜边情。 浅妆匀未成。 佳期应有在。 试倚秋千待。满地落英红。 万条杨柳风。 《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重重》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海棠珠缀一重重。 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 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蝶恋花·绣幕茫茫罗帐卷》 年代: 宋 作者: 宋祁 绣幕茫茫罗帐卷。 春睡腾腾,困人娇波慢。隐隐枕痕留玉脸。 腻云斜溜钗头燕。远梦无端欢又散。 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整了翠鬟匀了面。 芳心一寸情何限。 《偈颂一百零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玉栏花药头号春工,雨湿胭脂脸晕红。 丝管纷纷来赏翫,可怜吹落五更风。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雨霰疏疏经泼火。 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 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4.古代的胭脂是怎样的胭脂,义作“燕脂”、“焉支”、“燕支”,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 主要化妆品。 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自于商纣时期,是 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由燕国所产得名。如《二仪录》:“燕支起 自纣,以红兰花汁凝脂,以为桃花妆,燕国所出,故曰‘燕胭’。 ”另一说为原产于 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张骞出 使西域后,带回了胭脂,后亦作“脏脂”。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两汉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倶增,且经久不衰。如 《木兰辞》:“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开元天宝遗事》中也记:“贵妃每至夏月, 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 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这种习俗一直沿续到清朝末年,由于女子教育的兴起,青年 女学生纷纷崇尚素服淡妆,才改变了这种妆饰现象。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 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 这两种燕支,都可经过阴干处理,成 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追根溯源,胭脂的来源主要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 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 淘去黄汁后,即成为鲜艳的红色染料。 除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 榴、山花及苏方木等。 5.关于胭脂的诗有首李煜的,是词: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还有杜甫的一首 《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燕脂”通“胭脂” 不知名的:雄关暮秋闲咏 祁连冷雪染胭脂,一线明眸烁黛眉。 长念东山红日出,独巡幽谷诵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