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全唐诗典故辞典pdf

1. 全唐诗典故

2. 全唐诗典故辞典

全唐诗典故

1.关于古诗词的故事

侯门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于颐非常感慨。他对崔郊说:“这个女子虽是我用四十万钱买来的, 但四十万钱算不得什么,你该早就对我讲才是!”于是,于颐亲自作主,将那女子嫁给了崔郊。

红叶题诗:

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满地枯萎的落叶,风呼啸着而去,树木的枝桠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纹。天色越来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颇怀莫名的伤感。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于佑把诗带回家里,但此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之后他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同伴听,大家都笑他。

一晃几年过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渐渐淡忘了。他科举不成,几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韩泳家教书。一天韩泳告诉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当时于佑尚未娶亲,听说韩翠苹姿色美艳,于是答应下来。

于佑婚后与韩翠苹感情很好,一天,韩翠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便如实告之。韩翠苹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曾经写的。俩人皆默然,泪水盈眶,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出口,相对感泣良久。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

韩翠苹为此悲欢交集,于是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这也许是最凄苦无奈也最浪漫温馨的故事了。“红叶题诗”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诗》里记当事人为顾况,《云溪友议·题红怨》为卢渥,而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成了进士李茵,人名虽各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2.有关古诗的故事

推敲!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3.《全唐诗》是一部什么样的文学典籍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有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共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 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 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 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 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徐树本等10人。

至次 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较多。

4.关于古诗的故事

材料一: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经过连年的征战,刘邦后来居上,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天下。可是没几天,淮南王英布造反,军势极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在得胜回朝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趟故乡沛县,和昔日的朋友、邻里叙旧畅饮了十几天。一次在热闹的酒席上,想起天下的安危,刘邦伤感的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风起云飞"喻天下大乱,有时也指触景伤情。(出自《汉书o高帝纪》)材料二:龚自珍是清朝乾隆末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龚自珍的年代,清朝开始急速衰败,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问题丛生,危机四伏。龚自珍主张移民屯垦新疆,以发展西部经济、巩固边防(《西域置行省议》);给林则徐写信,希望禁绝鸦片。

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由于得罪了军机大臣穆彰阿,龚自珍不得不弃官离京南行。龚自珍南行路过镇江时,但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在虔诚的祭拜。

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位道士马上恳请龚自珍写篇祭文,龚自珍挥笔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意:中华倚仗风雷般的变革才会有生机,这般死气沉沉确实令人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赐给我们有用的人才。)

"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出自《己亥杂诗》)材料三:经过长期的励精图治和一大批良臣贤相如姚崇、宋景等的辅佐,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30年之久的开元盛世--天下太平,百姓乐业,八方来朝。

但是进入天宝年间以后,唐玄宗开始安于享乐,不理朝政,重用奸臣如李林甫、杨国忠等,同时由于好大喜功,一意热衷于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政策,唐朝在边地设置节度使,屯戍重兵。后来节度使和边地驻军不断增加。

至天宝元年,节度使已增至10个,兵力增至49万,庞大的兵力消耗着国家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社会上隐伏着不安。杜甫见到"尘埃不见咸阳桥"的新兵开赴前线,父母妻子"牵衣顿足拦道哭",深深的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他写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然而因为人微言轻,没有人听他的。

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几近崩溃,唐朝从此走向衰败。"擒贼先擒王"比喻做事首先要抓住关键。

(出自《前出塞》之六)材料四: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利用火攻,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六百多年后,唐朝的杜牧,漫步在这个古战场,已经丝毫感觉不到当年大战来临的紧张。

诗人感叹时光弄人,写下了这首《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折戟沉沙"形容失败惨重。(出自杜牧《赤壁》)材料五:陆游(公元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

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

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

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

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柳暗花明"指僵持不下的事情忽然出现了转机。

(出自陆游诗《游山西村》)材料六:刘禹锡(772-842)是中唐诗人。由于受王叔文"永贞革新"的牵连,公元805年,他被贬往郎州(湖南常州)任司马。

九年后,四十多的刘禹锡才被召回长安。听说玄都观的千数桃花,开得很好看,就和朋友去观赏,并写了首《游玄都观》的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播州(贵州遵义)当刺史,后改为连州(广东连县)刺史,又调任夔(音魁)州(四川奉节)、和州(安徽和县),后被解职。

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被召回长安。当年玄都观的热闹已经没有了:千颗桃花荡然无存,只有青苔上几丛菜花在春风中摇曳。

诗人很感慨,又写了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前度刘郎"是说人去人又来。

材料七:乾康和齐己都是唐朝的僧人。齐己在湘西道林寺时,乾康前去拜会。

门人说:"和我师父交往的都是会作诗的人,。

5.五歩成诗的典故

五步成诗乃出自唐朝开元年间,其时零陵有个儒士名叫史青,天资茂异,文思如涌,无出其右。他曾上表唐玄宗,鄙夷曹植七步之才,自称五步之内则可成诗。

典故:

《全唐诗》载:“史青,零陵人,聪敏强记。”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年,史青上书皇帝,“自荐能诗”,并说“子建(曹植)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

唐玄宗为验其实,立即召见。在金殿之上,李隆基“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

史青“应口而出”,作《应诏赋得除夜》诗:“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

诗人用一“催”、一“逐”、一“改”、一“摧”,形象地阐明了时光如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人顿生珍惜时间、活在当下之感慨。

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听罢,大为惊讶,爱才的李隆基当即授史青以左监内将军之职。

6.经典的历史典故

[玉石俱焚] 夏帝太康死,其弟仲康即位。

其时,世世掌管测报天地四时的羲氏、和氏饮酒行乐,荒于职守。仲康变派掌管六军的胤后前往征讨。

c奉命出征,发表了一篇文告,号召将士戮力王室,讨伐顽凶。同时不要放纵兵威,滥杀好人。

不能如火烧昆山,不管是玉是石一概焚毁,而要歼灭其首恶,对胁从者不加治罪,对同流合污的群众则要团结他们,帮助他们改过自新。 咸于维新 出于上述同一个故事。

[出典] 《尚书 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后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

胤后承王命徂征,告于众曰:“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捂俗,咸于维新。” [孜孜不倦] 古代传说:有一次古帝虞舜叫大家对政事发表意见;问到禹,禹说:“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出典] 《尚书 益稷》: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水水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

懋迁有无化居,蒸民乃粒,万邦做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爱屋及乌] 周武王灭殷朝后,问姜子牙应怎样处理殷朝的文武百官。姜子牙答道:“我听说爱某一个人,往往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憎恶一个人,往往连带厌恶他的小官吏,干脆把他们全部杀光,不留一个。

您看怎么样?”武王不同意他的意见,最后采纳了周公“无变久新,唯仁是亲”的宽大为怀政策。 [出典] 《说苑 贵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久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者也。”

[玩物丧志] 周武王打败商纣以后,与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有了交往。西戎进贡了一种名叫“獒”的猎犬。

召公变写了《旅獒》一文来教导武王,防止他沉溺于玩乐之中。文中有“玩物丧志”之语。

[出典] 《尚书 旅獒》: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底贡厥獒。

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曰:“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无有远而,毕献方物,惟服器用。不役耳目,百度惟贞。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

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全唐诗典故辞典

1.中国古代关于典故查询的书,如世说新语之类的,尽量多

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有唐至明十七种类书之大成的〈渊鉴类函〉最浩博的〈佩文韵府〉填空:1世界上最早的书目要推古希腊目录学家、诗人卡里马科斯编的《各科著名学者及其著作一览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书目的国家之一。2.班固编的《汉书。

艺文志》是我国现有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群书目录。3.官修书目中最出色的代表要推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

4.宋代产生的三部重要私家书目是晁公武的《群斋读书志》、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5.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

它开创了我国类书的编撰体例,被誉为“千古类书的权舆”。6.宋初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平广记〉〈文苑英华〉。

7.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8.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概念:1.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查阅需要,系统汇集有关知识材料,并按易于检索的方法排检,以便迅速提供知识信息的图书。2.文摘:则是摘录有关的报刊论文或图书的主要内容。

3.字典:主要是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4.词典:主要说明词语的概念、意义和用法。

5.类书:是辑录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资料。功能:1)查找词藻典故和诗词文句出处。

2)查考史实和事物掌故。3)辑佚和校勘古籍。

6.政书:是专门记载历代或某一朝代的典章制度资料。7.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总汇各个学科或某一学科的知识,提供人类有关知识领域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8.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有关事物或学科的进展情况、重要文献及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出版物。9.手册:是汇集某方面经常需要查考的基本知识和资料。

10.名录:是汇集机构名、人名、地名等专名的基本情况和资料。11.统计资料:是系统汇集有关身会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统计数字和资料。

数据集和数学用表;则是系统汇集有关科学和生产方面的数据、公式等资料。12.年表:是汇集历史年代和历史大事资料。

13.历表:是汇集不同历法的年月日资料。14.书目:也称目录,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揭示与报道文献信息的工具。

15.索引:是著录书刊中的题名、语词、主题、人名、地名、事件及其它事物名称,按照一定的方式编排,并指明出处的一种检索工具。16.丛书:又称丛刻、丛刊、丛编、汇刻、合刻,是辑汇有关著作,并冠以总名的一种著作集。

重要的丛书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诸子集成〉。17.总集:汇集多人作品为一书,称为总集。

重要的总集有<诗经>《楚辞》《先秦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全宋词》《全上古三代秦汉三过六朝文》《昭明文选》《文苑英华》《全唐文》《全宋文》〈全明文〉〈清文汇〉等。18.汇编:通常称作资料汇编,是一种围绕某一学科、专题汇辑各种文献资料的著作。

重要的汇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古典文学资料汇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中国技术成果大全〉〈实用科技信息汇编〉等。简答;1.工具书的功能用途:指示读书门径、解释疑难问题、指引资料线索、提供参考资料、辅助辑佚校勘、传播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用途。

2.工具书的排检方法:一字顺排检法(部首法、笔画,笔顺法、四角号码法、汉语拼音字母排列法)。二分类排检法。

(学科体系排列法、事物性质排列法)三时、地排检法(时序法、地序法)3.部首法的优缺点:优点:它把结构形态复杂而又极不规则的庞大数量的汉字分别归纳在一、二百个部首里,基本上符合汉字的结构特点和人们查字的习惯。不认识的字,不能用音序检字时,可以用部首法查出来。

缺点:主要是部首位置不固定,或在做或在右,或在上或在下,有的还在中间,难以判定。以“年”字为例,有的字词典将其放在“/”部,有的放入“厂”部,有的放在“干”部。

4.西汉刘歆编撰的《七略》将图书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个类目。5.书目的功能:检索功能、报道功能、导读功能。

6.古今重要的书目有哪些?《汉书。艺文志》、《隋书。

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目录》《书目答问》《贩书偶记》《群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丛书总录》《中国近现代丛书目录》《全国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等。7.索引可分为哪几类?按照索引标引对象可分为篇目索引,内容索引又可分为语词索引、主题索引、关键词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分子式索引、引文索引等。

8.索引的作用:是揭示和检索文献的工具,它是以文献中的某一具体事项和内容作为和检索单元,主要为读者指引其所在位置,起指南、指向、示址的作用,能够提高文献检索的深度和检索效率,因而,为人们所重视。9.重要的索引有哪些?《十三经索引》《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二十五史索引》《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全国报刊索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主题索引》《中国史学论文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索引》《中国近代史论文资料索引》《中。

2.学习唐诗宋词的好方法 (我是个高二学生,江苏的)

唐诗宋词也是当时时代的映照,所以你要对历史也有所了解,尽量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而不是只停留在辞藻这些表面的东西上。

古人写东西总是喜欢用典故,而唐诗宋词很多语言也是极为精炼,但含义丰富,推荐你《全唐诗典故辞典》、《全宋词典故辞典》,这两部书都可以作为工具书来用,遇到不明白的典故,你可以查找,也更能理解诗人的情感。此外,学习唐诗宋词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多读,全唐诗,全宋词,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这些都可以多看看。

平时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多看下别人对于诗词有什么理解,开阔下自己的思维。

3.全唐诗鉴赏辞典 和 全唐诗 有什么不同

价格上的不同和出版社的不同。

另外《 全唐诗鉴赏辞典》是重在鉴赏上,收集的大部分都是名家或有名的诗词,当然它也收的很全,一些个小有名气但是可以反映唐代某个时节的诗人的作品太也有收入。

是在全的基础上以鉴赏和普及唐诗教学为主的。

所以搂住要考中文研究生的话就看这本书。

《全唐诗》则是很齐全,但是在鉴赏上就没有《全唐诗鉴赏辞典》权威。

所以楼主看你是做什么用吧,这两本书都是唐诗类书籍的权威性书籍。

要为了考试就看《全唐诗鉴赏辞典》

要是纯属个人爱好怡清的话就看《全唐诗》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4.驸马是帝王的女婿吗

不是 “驸马,又作副马。

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专称。”——这段摘自某本专门介绍宫廷知识的工具书上的解释,话虽不长,但却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对“驸马”这个词的全部认知,使得他们不知不觉中步入了一个误区——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在《归田录》一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皇女为公主,其夫必拜附马都尉,故谓之附马。

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丈夫为郡马,县主者为县马,不知何义也。” 这段话代表了宋朝人对“驸马”一词的认知,那么宋代以前以及宋代以后呢?那时候的皇女之夫也叫驸马吗?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追叙一下“驸马”的由来。

从西汉到东汉“驸马”与帝婿无关 据权威典籍所载,“驸马”一词系由“驸马都尉”演化而来。 驸马都尉一作副马都尉,顾名思义,是掌副车之马的一种官职。

什么是副车呢? 其义有二。一是指古代帝王外出时的从车。

《史记·留侯世家》中说张良为给韩国报仇,不惜重金收买了一个壮士,命他用大铁锤“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副车之数有多少呢?司马迁的《史记》索引认为有三十六乘,这么多车子需要有一个头领统管,所以,要置副车(马)都尉。

副车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指清代的分试副榜贡生。《称谓录》:“今以举人为公车,其以副车称副榜,固其所也。”

与驸马有关的“副车”显然用的是其第一种含义。 在西汉时,驸马都尉一职多由宗室、外戚及公侯之子孙担任,鲜有由帝婿担任者。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把两汉的公主及其丈夫官职罗列如下,以便说明: 西汉: 鲁元公主,其夫张敖,赵王世子;馆陶公主,其夫陈午,党邑侯陈婴孙;昌平公主,其夫周胜之,绛侯周勃子;平阳公主,先嫁曹寿(官平阳侯),后嫁卫青(官大将军);南宫公主,其夫彭申,封张侯;鄂邑公主,其夫王充,封盖侯;卫长公主,其夫乐大,封五利将军;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均早夭,无夫;夷安公主其夫姓名不可考,封昭平君;江都公主,其夫岑娶,封乌孙王;汉公主(楚主),其夫有三,①岑娶、②翁靡、③狂生,均封乌孙王;敬武公主先嫁张临,后嫁薛宣,张临封富平侯,薛宣封高阳侯;阳邑公主,其夫张建,封博成侯;平阳公主,其夫夏侯颇,无职。 东汉: 新野公主,其夫邓晨,无职;湖阳公主,其夫胡珍,封骑都尉;宁平公主,其夫李通,封固始侯;舞阳公主,其夫梁松,封延陵侯;湜阳公主,其夫窦固,封显亲侯;馆陶公主,其夫韩光,无职;洧阳公主,其夫郭璜,封阳安侯;郦邑公主,其夫阴丰,无职;获嘉公主,其夫冯柱,无职;平阳公主,其夫冯顺,封大鸿胪;隆虑公主,其夫耿袭,封牟平侯;沁水公主,其夫邓乾,封高密侯;平皋公主,其夫邓藩,封昌安侯;浚仪公主,其夫王度,封鞅侯;武安公主,其夫来棱,封征羌侯;鲁阳、乐平、成安、武德四公主未嫁;平邑公主,其夫冯由,封黄门侍郎;阴安、修武、共邑三公主未嫁;临颖公主,其夫贾建,封即墨侯;闻喜公主未嫁;舞阳公主,其夫邓褒,封少府;阴城公主未嫁;濮阳公主,其夫耿良,封好畴侯;平氏公主,其夫来定,封虎贲中郎将;湜阳公主,其夫岑熙,封细阳侯;舞阳、冠军、汝阳三公主未嫁;长社公主,其夫耿援,封好畴侯;阳安公主,其夫伏完,封不其侯;沘阳公主,其夫窦勋,无职;内黄公主,其夫宝穆,无职。

公主八八七位“驸马”十一人 两汉以后,皇室的权力时轻时重,各个封建王朝立国的时间也有长有短,公主的名称也经历过几种流变——大部分朝代仍称公主,但宋代七任帝哲宗赵煦时公主与“帝姬”并称,八任帝至十二任帝公主专称为“帝姬”,十三任帝开始又称公主,清代除在公主前面加上“和硕”或“固伦”之外,还称那些早夭的公主为“皇××;女”。这些公主也好,帝姬也好,“皇××;女”也好,不管其是高寿,还是早卒,加起来总共有多少呢? 根据笔者的统计,计有887位。

这887位公主中,享寿最久的是明朝的含山公主,她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韩妃所生,其夫尹清,官封掌后府都督事。含山公主活了82岁,年纪最小的是南宋宁宗皇帝赵扩之女祁国公主,她生来六个月就不幸夭折了。

887位公主中所受封爵最多的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杨国公主和荆国公主,前者先后被封为:宣慈、鲁国、韩国、魏国、徐国、福国、邓国、晋国公主,后者先后被封为万寿、隋国、赵国、宿国、邓国、冀国、魏国、齐国公主。887位公主中丈夫当了皇帝的有12位,她们是:汉赵五任帝刘曜之女安定公主,其夫石虎为后赵三任帝;后秦二任帝高祖姚兴之女西平公主,其夫拓跋嗣,为北魏二任帝;北凉太祖沮渠蒙逊之女兴平公主,其夫拓跋焘为北魏三任帝;北魏十五任帝元修之妹平原公主,其夫为北周文帝;北魏十六任帝元宝炬之女晋安公主,其夫为北周一任帝;北齐高祖高欢的二公主和三公主,其夫分别为北魏十五任帝和北魏十六任帝;隋高祖杨坚之女乐平公主,其夫为北周四任帝;后唐琼华公主(李克用之女)其夫为后蜀一任帝;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女晋国公主,其夫为后晋一任帝;辽兴宗之女兴平公主,其夫为西夏一任帝;辽天祚帝之女成安公主,其夫为西夏四任帝;887位公主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