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半部唐诗 半部唐诗1.为什么说半部唐诗在襄阳不要说违规啦,今天判了几道题。 1 襄阳唐诗在国内的地位重要的政治地位、发达的经济、便利的交通,带来了唐代襄阳文化的繁荣。《全唐诗》里收录的属今湖北的诗人大多是襄阳人,当时全国著名的襄阳籍诗人有张柬之、柳浑、朱朴、孟浩然、皮日休、张继、张子容、杜审言、杜位、杜易简、席豫等。 唐朝其他著名诗人,如李白、张说、张九龄、元稹、李逢吉、李德裕、徐商、白居易、王维、韩愈、柳宗元、杜牧、常建、王昌龄等都曾游历过襄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章。其中,李白多次到过襄阳,并写下了大量吟咏襄阳的诗篇。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襄阳人,杜甫本人虽未到过襄阳,但其诗歌中多次提及襄阳,并对襄阳倾慕有加。白居易19岁时随父在襄阳客居近十年,对襄阳颇有感情。 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诗坛巨星在内,横跨有唐一代的这些诗人,都不约而同地把诗的目光投射到襄阳,使唐诗在襄阳形成了一片璀璨星空。2 襄阳唐诗在海外的传播唐代襄阳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吟唱不绝,使寒山寺成为吴中胜景。 施蛰存先生在《唐诗百话》中说:“一首七言绝句,数百年来,为国内外人士如此爱好和重视,它又使一个荒村小寺成为千秋名胜,这是《枫桥夜泊》独有的光荣。”寒山寺本非声名显赫,却因《枫桥夜泊》名闻江南。 清人程德全《重修寒山寺碑记》说:“苏之有寺,是见于张懿孙(张继字懿孙)《枫桥夜泊》一诗。”寺因诗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为人乐道的佳话。 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其特殊的美感价值远播海外,在日本家喻户晓,甚至被编入日本教科书,影响一度超越同是唐代诗人的李白和杜甫。清代文学家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记》一文中说:“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而寒山寺以懿孙一诗,其名独脍炙于中国,抑且传诵于东瀛。” “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另一位襄阳大诗人孟浩然的诗歌在国内影响深远,还传播到邻近的高丽。 朝鲜思想界“大儒”栗谷曾编选了一部中国汉诗选集《精言妙选》,收录了140位诗人的520首诗歌,其中收录孟浩然诗20首,为盛唐诗人中入选最多的。14世纪中叶以后,《孟浩然诗集》在高丽得到广泛流传。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四十四《襄阳·宫室》“东轩”条下录有姜浑《咏东轩》诗:“襄阳来忆故人贤,残雪睛峰映画轩。孟浩空吟驴背句,山公犹欠习池筵。” 诗中“孟浩”即孟浩然。高丽著名诗人李齐贤在自己的作品里多次言及孟浩然,有“令人却忆孟襄阳,驴背吟诗忍饥冻”的佳句。 李齐贤门生郑枢的《廉副令用孟襄阳集中韵见示,即次韵》一诗,反映了当时《孟浩然诗集》的流传状况。还有李崇的《道上遇雪》诗:“雪华如席乱飘扬,驴背吟高兴更长。 我本陶斋好诗者,旁人错比孟襄阳。”足见当时孟浩然及其诗已经脍炙人口。 韩国著名文人兼诗歌批评家许筠高度评价孟浩然诗,他写了一首《读徐迪功集》:“中原何李帜词场,江左徐郎亦雁行。应似开天推李杜,清高还有孟襄阳。” 3 襄阳唐诗传播的当代启示在国际交往中,文化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自古即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韩国、日本文化中,唐诗不仅是可用来吟咏欣赏的异国文学作品,更是诗歌创作的楷模,集中体现了唐诗及中国诗文化对韩国、日本文学和文化的深刻影响。美国日本问题专家赖肖尔在《日本人》一书中指出:“日本人非常清楚,他们的文字、词汇、艺术和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念都来源于中国。 中国是他们的希腊、罗马。”日本人对寒山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寒山寺一直是日本人心目中的文化圣地。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除夕,千年古刹寒山寺的钟声在古城苏州的上空鸣响,会吸引大批日本友人前来聆听和祈福,这很大程度上与唐代襄阳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在日本广泛流传有关。然而,襄阳作为张继的故乡,对张继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甚至在襄阳找不到任何与张继相关的古迹,更没有借张继这位中日“文化大使”发展对日文化交流,这不能不说是襄阳对外交流的遗憾。 孟浩然被称为“孟襄阳”,他的名字早已与襄阳融为一体。晚唐诗人卢延让有诗句赞孟浩然:“高据襄阳播盛名,问人人道是诗星。” 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也在《唐诗编》中说:“张祜曾有过‘襄阳属浩然’之句。我们却要说,浩然也属于襄阳。 也许正惟浩然是属于襄阳的,所以襄阳也属于他。大半辈子岁月在这里度过,大多数诗章是在这地方、因这地方、为这地方而写的。 没有第二个襄阳人比孟浩然更忠于襄阳,更爱襄阳的。”可以说,孟浩然是襄阳的形象代言人,他不遗余力地把襄阳推介到世界,理应成为襄阳的一张重要名片和文化符号。 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对孟浩然旅游品牌的宣传、挖掘、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襄阳作为唐诗高地,襄阳诗人的诗歌在海外广泛传播,这是襄阳发展对外交流的一笔宝贵财富。 2.为什么说:半部唐诗在襄阳在《全唐诗》收录的近5万首诗歌中,就有300多首歌咏襄阳的诗篇,仅《唐诗三百首》中与襄阳相关的诗歌就有27首。 《全唐诗》收录的襄阳籍诗人就有张柬之、柳浑、朱朴、孟浩然、皮日休、张继、张子容、杜审言、杜位、杜易简、席豫等。 此外,许多唐朝著名诗人,如李白、张说、张九龄、元稹、李逢吉、李德裕、徐商、白居易、王维、韩愈、柳宗元、杜牧、常建、王昌龄等,虽然不是襄阳人,但都曾游历过襄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章。 其中,李白多次到过襄阳,并写下了大量吟咏襄阳的诗篇。李白的《襄阳歌》,被选入《全唐诗》,是一首"醉歌"。诗中写到: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诗人触事遣兴,借人写己,充分表现了蔑视功名富贵、追求放浪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襄阳人,杜甫本人虽未到过襄阳,但其诗歌中多次提及襄阳,并对襄阳倾慕有加。 白居易19岁时随父在襄阳客居近十年,对襄阳颇有感情。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诗坛巨星在内,横跨有唐一代的这些诗人,都不约而同地把诗的目光投射到襄阳,使唐诗在襄阳形成了一片璀璨星空。 3.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有哪些含义翻开《全唐诗》,书中收录的2000余位唐代诗人中,竟有400多位诗人游过江南吴越一带,并且占将近五分之一的文人曾在天姥山吟诗作赋。 难怪有人不禁赞叹: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在天姥山,谢灵运可谓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唐诗之路”发端的象征性人物。官场失意又怀才不遇的谢灵运罢官还乡,自此纵情山水。 后来,他慕名来到天姥山,自制了“谢公屐”,即木制的钉鞋,上山取掉前掌的齿钉,下山取掉后掌的齿钉,这样山下山都十分省力。泉水泠泠,鸟声嘤嘤,守拙园田,攀登险峰,就这样,仕途失意的他,在天姥山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成就了他在中国山水诗歌史上的不朽地位。 深受谢公的影响,“诗仙”李白慕名而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沿着谢公的足迹,他四进浙江,三至剡溪,四登天台山,在“唐诗之路”上留下26首诗篇。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都城。 次年,他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梦游天姥山吟留别》。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之气,尤其是这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李白在畅游山水间的心得感悟,流露其不慕权贵的傲骨,成为了一代文人超凡洒脱的标榜。 公元731年,20岁的“诗圣”杜甫,在越中游历4年之久。即使在他卧病在床晚年的一首自传性的叙事诗《壮游》中,仍未忘记游历天姥山的情景,写下了“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绝美诗篇来慨叹天姥山之壮丽,表述自己怀着一种不可磨灭的山水情怀。 4.求10首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蜀道难》作者:李白噫吁,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琵琶行·并序》 作者: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 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 5.《商山早行>德下半部是什么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商山早行》是温庭筠诗词中的名篇,也是写商洛的名篇。 内容一般,但是艺术水平很高,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第二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极受称赞。温庭筠,字飞卿,山西祁县人。 是晚唐颇有影响的一位诗词名家。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说法不一,有的说死于公元870年,有的说死于公元886年。 据他说,他的祖上温彦博曾在唐贞观年间做过宰相。应该算是名门后裔。 可是到他时已是家境衰微,失去昔日祖上的辉煌了。温庭筠貌丑好色,不修边幅,行为放荡,但是天资聪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长诗赋。 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声不好,认为他“有才无行”、“德行无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间他曾三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 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只做过一些小官。早年他曾出入于宰相令狐 的书馆,还颇受器重,可是后来他埋怨令狐为他的求取功名没有帮助,就给予嘲讽,于是与令狐交恶。 令狐镇守淮南时,他路过时也不肯去拜访,却不争气去逛妓院,而且醉酒闹事,被令狐暗中派人把他还打了一顿,连牙齿都打断了。后来杨收当宰相,起用他担任国子助教,还参与主持秋试。 结果他对一位叫邵谒的考生讽刺时政的文章大加称颂,触犯了权贵,杨收就撤了他的官。此后他四处流落,穷困潦倒而死。 他的这首《。 6.帮我找十五首唐诗不说清楚点要求。 随便找的啦,我这有电子版的全唐诗,总共一万多首唐诗。 连分都没得,不发给你了,哈哈。 卷23_32【琴曲歌辞·昭君怨】白居易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卷 23_33【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张祜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惟见月,何处是长安。 汉庭无大议,戎虏几先和。莫羡倾城色,昭君恨最多。 卷 23_34【琴曲歌辞·昭君怨】梁氏琼自古无和亲,贻灾到妾身。胡风嘶去马,汉月吊行轮。 衣薄狼山雪,妆成虏塞春。回看父母国,生死毕胡尘。 卷 24_53【杂曲歌辞·少年子】李白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卷 24_54【杂曲歌辞·少年乐】李贺芳草落花如锦地,二十长游醉乡里。红缨不重白马骄,垂柳金丝香拂水。 吴娥未笑花不开,绿鬓耸堕兰云起。陆郎倚醉牵罗袂,夺得宝钗金翡翠。 卷 24_55【杂曲歌辞·少年乐】张祜二十便封侯,名居第一流。绿鬟深小院,清管下高楼。 醉把金船掷,闲敲玉镫游。带盘红鼹鼠,袍砑紫犀牛。 锦袋归调箭,罗鞋起拨球。眼前长贵盛,那信世间愁。 卷25_41【杂曲歌辞·长相思】郎大家宋氏长相思,久离别。关山阻,风烟绝。 台上镜文销,袖中书字灭。不见君形影,何曾有欢悦。 卷 25_42【杂曲歌辞·长相思】苏颋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东望龙门北朝市。杨柳青青宛地垂,桃红李白花参差。 花参差,柳堪结,此时忆君心断绝。卷 25_43【杂曲歌辞·长相思三首】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卷26_13【杂曲歌辞·古离别】姚系凉风已袅袅,露重木兰枝。 独上高楼望,行人远不知。轻寒入洞户,明月满秋池。 燕去鸿方至,年年是别离。卷 26_14【杂曲歌辞·古离别】张彪离别无远近,事欢情亦悲。 不闻车轮声,后会将何时。去日忘寄书,来日乖前期。 纵知明当还,一夕千万思。卷 26_15【杂曲歌辞·古离别】赵微明违别未几日,一日如三秋。 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惟见分手处,白苹满芳洲。 寸心宁死别,不忍生离愁。卷24_30【杂曲歌辞·羽林行】孟郊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 胡中射雕者,此日犹不能。翩翩羽林儿,锦臂飞苍鹰。 挥鞭决白马,走出黄河凌。卷 24_31【杂曲歌辞·羽林行】鲍溶朝出羽林宫,入参云台议。 独请万里行,不奏和亲事。君王重年少,深纳开边利。 宝马雕玉鞍,一朝从万骑。煌煌都门外,祖帐光七贵。 歌钟乐行军,云物惨别地。箫笳整部曲,幢盖动郊次。 临风亲戚怀,满袖儿女泪。行行复何赠,长剑报恩字。 卷 24_32【杂曲歌辞·白马篇】李白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 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杀人如翦草,剧孟同游遨。 卷 39_1【上之回】陈子良承平重游乐,诏跸上之回。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落梅。 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下辇便高宴,何如在瑶台。 卷 39_2【新成安乐宫(一作新宫词)】陈子良春色照兰宫,秦女坐窗中。柳叶来眉上,桃花落脸红。 拂尘开扇匣,卷帐却熏笼。衫薄偏憎日,裙轻更畏风。 卷817_31 【自义亭驿送李长史纵,夜泊临平东湖】皎然长亭宾驭散,岐路起悲风。千里勤王事,驱车明月中。 寒生洞庭水,夜度塞门鸿。处处堪伤别,归来山又空。 卷817_32 【出游】皎然少时不见山,便觉无奇趣。狂发从乱歌,情来任闲步。 此心谁共证,笑看风吹树。卷817_33 【界石守风,望天竺、灵隐二寺】皎然山顶东西寺,江中旦暮潮。 归心不可到,松路在青霄。卷817_34 【奉和颜使君真卿修《韵海》毕,州中重宴】卷900_1【梧桐影】吕岩落日斜,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卷897_26【思帝乡】孙光宪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堂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卷897_27【上行杯】孙光宪草草离亭鞍马,从远道、此地分襟。燕宋秦吴千万里,无辞一醉。 野棠开,江草湿,伫立,沾泣,征骑駸駸。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 去住心情知不共,金船满捧。绮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卷889_1【好时光】李隆基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卷883_1【晚霁登王六东阁】严维试上江楼望,初逢山雨晴。连空青嶂合,向晚白云生。 俊美要殊观,萧条见远情。情来不可极,日暮水流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