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魏晋人物晚唐诗 魏晋人物晚唐诗1.为什么古人经常说魏晋人物晚唐诗呢纵观历史能称得上真风流的,只有“魏晋人物晚唐诗”。 魏晋的一切魅力都源于那个时代的名士。前有建安七子,中有竹林七贤,最后还有其集大成者--陶渊明。 而竹林七贤又是最有具神秘色彩,留下最多传说,让后世之人最津津乐道的。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谈古论今,评论时政。他们其中抑或性情旷达且才高志远的才子,或者文采翩翩,或者官高名大。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喜高逸,嗜饮酒。魏晋士人的放浪形骸,因缘于乱世纷争、礼乐崩坏在心理上所造成的无尽的痛苦,是对世事洞彻之后所做出的无奈的抉择。 酒成了魏晋名士的象征,同时因为魏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酒更成了中国浪漫主义文人的杯中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诗仙李白了,李白嗜酒众所周知,就连他的死也传说是晚上坐船赏月,因醉酒后跳进湖中“捞月”而溺死的。 巧的是在李白之前被人们称为诗仙的曹植,曹子建同样也是嗜酒如命。而他正是魏晋风度的开创者之一。 文学,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晚唐时代,由于动乱末世的原因,人们普遍受到比初、盛、中唐时要远为严重的生老病死等来自现实生活的磨难,而作为读书士子的文人们,为了功名举业、仕宦前途,还要忍受比一般人更为沉重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种种心灵的痛苦,所以晚唐诗人更多的是与佛教结缘。 佛教最基础的“苦谛”理论中的“人生是苦”的教义便深深切入了不少晚唐诗人的心灵。叹老嗟卑、伤时怨命甚至咒天骂地的声音充斥弥漫于诗坛。 晚唐诗风,一向被人视为颓废美的代表,在中国传统文评中,地位其实不高。但文字的华美与意境的优雅,也一向为人们所公认。 特别是唐末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的问世,更在这一点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诗品本身的文字,也非常的优雅暧昧,成为后人关注争执的焦点。 所以,就有人以一种极为凝炼的总结方式将之美化,最后名之为“魏晋人物晚唐诗”。将一个群体的生命方式与一种诗风相提并论,这中间的审美趣味先就让人沉思不已。 现代的审美理念告诉我们,当一种美成为一种象征意义而高悬的时候,他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这种美是大多数人所欣赏赞叹的,第二则是,这种美同时又是大多数人所没法体验的。所有的欢喜赞叹,都只是一种逻辑推理,这当然也包括了正在说这话的这个我。 事实上,任何事物美化成公式或是定理之后,这时候的美,其实已与当初的美的真实没有多大关系了。 2.为什么谈到“风流”,有人只称“魏晋人物晚唐诗”因为古代的“风流”含义范围很广,云游四海,开怀畅饮,不受繁文缛节拘束等等都可以称之为“风流”,和爱情不是一回事,而是两码事。 所以我们可以说魏晋人物是“风流”的,因为他们归隐田园,互相唱和,饮酒行令,自得其乐,如陶渊明有《归去来兮辞》等文抒发自己的情感。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晚唐诗是“风流”的,因为晚唐诗中,抒情写景,借古论今直抒胸臆,文字和辞令优美,作品水平都很高。 如杜牧的《遣怀》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江南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如白居易《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词可以视作诗的特殊形式)。 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为什么古人经常说魏晋人物晚唐诗呢纵观历史能称得上真风流的,只有“魏晋人物晚唐诗”。魏晋的一切魅力都源于那个时代的名士。前有建安七子,中有竹林七贤,最后还有其集大成者--陶渊明。而竹林七贤又是最有具神秘色彩,留下最多传说,让后世之人最津津乐道的。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谈古论今,评论时政。他们其中抑或性情旷达且才高志远的才子,或者文采翩翩,或者官高名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喜高逸,嗜饮酒。魏晋士人的放浪形骸,因缘于乱世纷争、礼乐崩坏在心理上所造成的无尽的痛苦,是对世事洞彻之后所做出的无奈的抉择。酒成了魏晋名士的象征,同时因为魏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酒更成了中国浪漫主义文人的杯中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诗仙李白了,李白嗜酒众所周知,就连他的死也传说是晚上坐船赏月,因醉酒后跳进湖中“捞月”而溺死的。巧的是在李白之前被人们称为诗仙的曹植,曹子建同样也是嗜酒如命。而他正是魏晋风度的开创者之一。 文学,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晚唐时代,由于动乱末世的原因,人们普遍受到比初、盛、中唐时要远为严重的生老病死等来自现实生活的磨难,而作为读书士子的文人们,为了功名举业、仕宦前途,还要忍受比一般人更为沉重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种种心灵的痛苦,所以晚唐诗人更多的是与佛教结缘。佛教最基础的“苦谛”理论中的“人生是苦”的教义便深深切入了不少晚唐诗人的心灵。叹老嗟卑、伤时怨命甚至咒天骂地的声音充斥弥漫于诗坛。 晚唐诗风,一向被人视为颓废美的代表,在中国传统文评中,地位其实不高。但文字的华美与意境的优雅,也一向为人们所公认。特别是唐末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的问世,更在这一点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诗品本身的文字,也非常的优雅暧昧,成为后人关注争执的焦点。 所以,就有人以一种极为凝炼的总结方式将之美化,最后名之为“魏晋人物晚唐诗”。将一个群体的生命方式与一种诗风相提并论,这中间的审美趣味先就让人沉思不已。现代的审美理念告诉我们,当一种美成为一种象征意义而高悬的时候,他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这种美是大多数人所欣赏赞叹的,第二则是,这种美同时又是大多数人所没法体验的。所有的欢喜赞叹,都只是一种逻辑推理,这当然也包括了正在说这话的这个我。事实上,任何事物美化成公式或是定理之后,这时候的美,其实已与当初的美的真实没有多大关系了。 4.为什么谈到“风流”,有人只称“魏晋人物晚唐诗”因为古代的“风流”含义范围很广,云游四海,开怀畅饮,不受繁文缛节拘束等等都可以称之为“风流”,和爱情不是一回事,而是两码事。 所以我们可以说魏晋人物是“风流”的,因为他们归隐田园,互相唱和,饮酒行令,自得其乐,如陶渊明有《归去来兮辞》等文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晚唐诗是“风流”的,因为晚唐诗中,抒情写景,借古论今直抒胸臆,文字和辞令优美,作品水平都很高。 如杜牧的《遣怀》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江南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如白居易《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词可以视作诗的特殊形式)。 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季羡林先生尝说起,中国的诗中,最喜李义山的,可以算得上是西洋人说的纯诗(purepoem)了。 知堂曾言:“大沼枕山句曰,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此意余甚喜之,古人不可见,尚得见此古物,亦大幸矣。”(《夜读抄·苦茶庵小文)》”知堂平生追求的超越功利、不为物累的那种风流,或许就是这种purepoem的精神吧。 义山的诗未必全是纯的。朦胧唯美的诗中,不知有多少牢骚隐晦和痛苦。 即便是追求不为物累的知堂,又何尝能够真的不为物所累呢?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尘世当中,何来纯诗。 这世界已没有纯诗了。但这并不妨碍我在梦中找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