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带拼音

1. 唐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唐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1.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及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

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

(《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

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

[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

[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

[相宜]适合。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2.《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名称:《饮湖上初晴后雨》 朝代:宋朝 作者:苏轼 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编辑本段作品注解 ①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方好——正显得美. ③空濛——细雨迷茫,若隐若现的样子.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⑤亦奇:也显得奇妙. 编辑本段作品大意 那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句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句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 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濛”,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在新党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妙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

3.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 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的感情。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4.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5.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有拼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朝曦迎客艳重冈(cháo xī yíng kè yàn zhòng gāng),

晚雨留人入醉乡(wǎn yǔ liú人rén rù zuì xiāng)。

此意自佳君不会(cǐ yì zì jiā jun bú huì),

一杯当属水仙王(yī bēi dāng shǔ shuǐ xiān wáng)。

水光潋滟晴方好(shuǐ guāng j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山色空蒙雨亦奇(shān sè kōng méng yǔ yì qí )。

欲把西湖比西子(yì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

淡妆浓抹总相宜(dàn zhuāng nóng mǒ zǒng xiāng yí )。

译文: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