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题菊

1.题菊古诗

赏菊 (沈钧儒)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秋菊诗 (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赏菊 (**)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菊畔香 (臧克家)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 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 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赏菊 (**)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重阳夕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古诗《题菊花》全文是什么

1、全文:

《题菊花》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2、译文: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3、赏析: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4、作者: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事物形象,结合诗句分析即可.首联两句“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写菊花色彩鲜明而和谐;“香”写其味香;“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写其品行高贵.(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这是一首咏物诗,注意将梅花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结合起来分析.前四句写梅花的特点,暗示诗人才德俱佳;“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写诗人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答案:(1)①色美:花色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同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前六句借助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3分)最后两句以具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这里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菊中有我,我中有菊.纵然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李商隐晚年落泊,但毕竟是帝室远亲,他自己也以此为荣.诗人用“金鹦鹉”“白玉堂”婉转地表白了自己的身世.可是,他的身份并没有有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纵然才俊,亦不见用.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词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次句描写**:“商融”即和暖之意.这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井说.这是“通感”或曰“感觉挪移”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角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与交融,眼、耳、鼻、舌、身各个官截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因此颜色如乎会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由此可南诗人体物实在太精微了.“冶冶”圳其明艳柔美之态.那**金色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月“冶冶”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个与便极尽**之态,不愧为大手笔. 第三句诗则把菊花颜色的描写引申了一步,称之为“陶令篱边色”,把眼前菊花的地位抬高了.“陶令”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今江西省彭泽县)县的县令,所以后人常常这样称呼他.陶渊明于百花之中最爱菊花,正是他首先把菊花的地位抬高了,他在《饮酒》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李商隐在此处称他所见之菊有“陶令篱边色”,意即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美,足见他对菊花的爱赏程度.后句描写菊花之香,也以典故出之,称之为“罗含宅里香”.罗含,字君章,晋代来阳(今湖南省东南)人,擅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长沙相.桓温极重其才,称为江左之秀,可他致仕还家,在荆州城西小洲上立茅屋而居.《晋书•罗含传》记载他“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诗人此处说他所见之菊有罗含宅中菊花一样的芳香,这便更加抬高了它的地位.李商隐此处引出陶令菊和罗含宅里菊主旨不在菊花本身,有以这两个人自况的一面: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遂辞官归隐,闲雅悠然地“采菊东篱下”,罗含致仕却还归本乡,甘居茅屋,托身有所.而李商隐此时辞去了弘农县尉,居于家中,流连山水,形式上与那两个是有些相似.不过李商隐此时这点“隐”气来得很勉强,他骨子里渴望的不是充满菊香的篱下或宅里,而是朝廷,梦寐以求的是入朝为官,这从后面四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五、六两句:“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明里继续写菊,暗里则有所寄托.“禁”此处是避忌之意.“重露”即浓重的霜露.前句写出私菊傲霜的品格:秋菊开在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菊花》),不过正是这风霜高洁之时,才显示出它的独特品格.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

4.描写菊花的古诗有哪些,要整首

黄巢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黄巢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郑谷 《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范曾大 《重阳后菊花三首》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 《重阳后菊花三首》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刘克庄《菊》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朱淑真《黄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郑板桥《画菊与某官留别》 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菊 宋·朱熹 青蕊冒珍丛,幽姿含晓露. 政尔破荒寒,讵免伤迟暮.。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