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秋思的古诗关于秋思的古诗很多,总体上,中国古代的古诗多以悲秋为传统,不过其中也不乏一些乐观的诗歌。 其中诗名为秋思的就不少了。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南北朝萧悫秋思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初。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赵带流黄裾。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 白居易秋思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唐白居易秋思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唐鲍溶秋思楚客秋更悲,皇皇无声地。时无无事人,我命与身异。 良时如飞鸟,回掌成故事。蹉跎秋定还,凝冽坚冰至。 人生不期老,华发谁能避。感此惜壮年,壮年少为贵。 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吾师罕言命,感激潜伤思。唐杜牧秋思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唐黄滔秋思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唐李白秋思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唐李白秋思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秋 思(唐)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如果认真读就会发现这些古诗多被赋予悲情,这是古代秋思题材的普遍意义上的共同特点,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比如刘禹锡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在这两首里面就对秋天表现出很积极的情感,当然这些, 也是作者人格的写照就是了。 2.【有小学五年级的古诗《秋思》的诗意】秋 思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译诗: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鉴赏: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3.关于秋思的诗句或古诗说到秋天,实在是一个可以让人神思飞扬的季节。且不说突然变得高远起来的蓝天让人神清气 爽,也不必说那沉甸甸的收获让人留连。单是那如打翻了调色盘而变得五彩斑斓的各样树木,就让 人觉得秋天实在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季节。你看,秋天的天,那么蓝那么高,蓝的没有一丝杂质,让 人的心纯静如水。秋天的风,没了夏日的燥热,送来徐徐清凉,让人精神振奋。秋天的花,比夏花 更绚烂,姹紫嫣红中充分展示生命之美。 秋姗姗而来,夏渐渐地淡去,消去了夏日恹恹欲睡的溽热,令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继而便是心静 澄明了。天气渐趋凉爽,却是不冷,只是彻心彻肺的舒透了,就象此刻的心情,无边秋意溢秋心,连 思想都是金黄色的了。这样的季节原本就应是秋高气爽,云淡风清,虽不及深秋,无法看到满山遍野 火红火红的枫叶,但心境里仿佛已见满目的鲜红,而携着淡淡愁绪的心里顿然充溢了阳光的炽热,感 觉胸上涌动着热热的充满了希望的力量,犹如生命象火一般燃烧着,便是在灰冷的季节,已然有迸发 激情的冲动。 我是喜欢秋的,喜欢秋的深沉;喜欢秋的苍茫;喜欢秋的成熟;喜欢秋的稳健……秋虽不比春富有生 机;不比夏热情奔放;不比冬柔和冷俊,但在我的心里秋是真的,是平淡的,是无华的,是不加修饰 的,是美的,黄昏的霞光、沉寂的心境、怆然的泪水、乡思的心绪……宽广辽阔,天高地迥。就是这 种空灵清虚的秋意,使我的心在浮躁中找寻到一份宁静和一份久违了的澹然和温馨。喜欢秋,喜欢秋 天的阳光;喜欢秋天的萧瑟;喜欢秋天的金黄;喜欢漫步街头,揣着懒散的思绪,看过往的车辆和行 人;置身于人群里,任由自己的心情渐渐地溶入到美妙的遐想中。把手插进口袋里,望一望蓝的天, 白的云,吹一声口哨,悠哉乐哉。 爱秋还不仅仅因为秋色美,更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经过了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秋天就是检 验成果的时刻了。在乡下,秋天里的农人是最忙碌的。是否交了白卷这时可要揭晓了。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自然对于勤劳的人民总是有所偏爱。只要你肯付出辛劳,上天总会把最好的收成奉献 与你。累累的果实里凝聚了多少期待的目光,金灿灿的收获里又饱含了多少向往。秋天,农人的笑 是甜的,梦是香的。 人生的春天固然珍贵,但也无须为留它不住而无端惹愁。即使不能在秋的季节获得殷实的果实,也不 能在飘渺的憧憬中沉醉,在困苦迷茫中逃避,以饱满的激情和信念,珍惜着所拥有的一切,不去过多 地苛求自己,只需用自己的言行证明自己独有的不凡,也就足够了。突然想说:我是俗人,俗人自有 俗人的快乐和开心,即使我不能为花,那么就做绿叶吧,用那份青翠点缀了如花的岁月,也不失为一 种真诚。如此看来,秋居心头也不尽是愁的啊!“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逢秋不悲秋, 却以一种达观的心态面对一切。刘禹锡的t不能不给人以启迪。虽然自然的秋天意味着一种结束,而人 生的秋天却不仅仅是结束。我知道,其实属于我的人生也可以从秋天开始。是的,从秋天开始,虽然 错过了一个季节,但只要全心付出,勇敢面对,依然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丰硕的秋。 4.我知道《秋思》这首古诗的意思秋 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洛阳城里吹起了秋风, 想写一封家书,但要表达的意思却很多. 怕匆匆忙忙的写不完, 送信的人刚要出发时,又打开了封好的信,看有没有忘写的内容.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它不但是马致远小令中最著名的作品,而且素称为元人小令的绝唱.篇中仅用了五句二十八个字就生动描绘出一幅苍凉萧索的秋郊夕照图景,细致刻划了一种愁穷苦别的天涯游子心境,可见其语言凝炼的程度. 前三句连续并列了九个实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副画面里,不但毫无堆砌痕迹,而且格外显得文思流畅、音节铿锵、色调鲜明.通篇无一字直接抒情,纯粹采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所有这些,都是这首小令的艺术特色. 前三句用名词缀和,造成富有内涵的意象叠加,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 “ 枯藤、老树、昏鸦”,表现了昏暗的物象.“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出清雅温馨的物象.古道、西风瘦马,是前两句的补充和发挥,“断肠人在天涯,”是所要表述的全部感情涵义.。 5.五年级的古诗《秋思》改写成记叙文《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天到了,树叶纷纷飘落,呜呜响起的风有些刮脸.明天就是中秋节,逐渐变圆的月亮也让张籍惆怅:是啊,离家已是15年,家中的老父老母是否身体健康?兄弟姐妹是否过得幸福?安徽老家离洛阳远隔千里,回去一趟不太现实.隔壁张老板与张籍是同乡,昨日告诉张籍他要回老家采办货物,顺便回家看看,可以帮他捎带点书信等轻巧的东西.张籍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立即动手写信.可刚一提笔写出“父亲大人、母亲大人,你们可好”,却发现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回想自己这l5年在洛阳的打拼,如今也只是一个普通公务员,薪水不高,既没有在父母身边尽孝道,又没为家庭建设贡献力量,心中多少有些愧疚.兄弟姐妹也让他牵肠挂肚.特别是小妹妹,张籍走时她还是一个3岁的姑娘,如今应该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多想看看她啊!还有大哥,为了自己这个弟弟读书,熬到25岁才成家,到如今应该是好几个孩子的父亲了吧?还有……这封信整整花了张籍一个晚上,洋洋洒洒写七大篇.然后折起,封上.“笃笃笃”,是张老板在敲门.“兄弟,写好了吗?哥哥要走了,特地来见你.有什么东西要带吗?”张籍赶忙拿出信,交给张老板.张老板将信放进胸口的荷包,一抱拳,转身欲走.张籍突然叫到:“张大哥,麻烦你多等一会儿,我再看看信.”张籍将封好的信拆开,仔细地看了看,又添上几笔.这才将信交给张老板:“大哥,拜托了.”张老板将信又放进胸口的荷包,说了一句“兄弟,我走了”,转身大踏步走向回乡的路.清晨的薄雾中,张籍目送张老板远去……。 6.描写秋思的诗句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南北朝 萧悫 秋思 清波收潦日, 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 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 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 白居易 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唐 白居易 秋思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唐 鲍溶 秋思 楚客秋更悲,皇皇无声地。时无无事人,我命与身异。 良时如飞鸟,回掌成故事。蹉跎秋定还,凝冽坚冰至。 人生不期老,华发谁能避。感此惜壮年,壮年少为贵。 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吾师罕言命,感激潜伤思。 唐 杜牧 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唐 黄滔 秋思 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 唐 李白 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唐 李白 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秋 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如果认真读就会发现这些古诗多被赋予悲情,这是古代秋思题材的普遍意义上的共同特点,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比如刘禹锡 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