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韵律检查

1. 描述检查的古诗词

2. 古诗词韵律

描述检查的古诗词

1.描写“反省”的诗句有哪些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春秋孔子《论语》

译文: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战国屈原《楚辞·卜居》

译文: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非十二子》

译文:有不知道的就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深入学习。

4、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先秦荀子《劝学》

译文: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走进深谷,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启发我们要注重实践,凡事要自己经历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5、安不忘危,盛必虑衰。——东汉班固《汉书》

译文: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险,在强盛时必定考虑到衰败(之后的事)。

2.描述看的古诗词

天明不待人同看,绕树重重履迹多.——唐 张籍《和裴仆射看樱桃花》新红旧紫不相宜,看觉从前两月迟.——唐 张籍《唐昌观看花》努力少年求好官,好花须是少年看.君看老大逢花树,未折一枝心已阑.——唐 元稹《看花》花开只恐看来迟,及到愁如未看时.——唐 罗邺《看花》迅步如何却放迟,贪看船子下滩奇.身贫也守垂堂戒,自觉看高命未知.——宋 陈藻《看船》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宋 罗与之《看叶》厌看家园桃李春,蹈青行遍四山村.芳菲看尽还归看,看得园花特地新.——宋 杨万里《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蒪塘归东园四首》他山亦有痴人看,却向侬家行处看.——宋 项安世《二十四日看山》。

3.求:关于“自律”的古诗词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唐代: 颜真卿《劝学》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代:李商隐《唐代:李商隐》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代:朱熹《劝学诗》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代:钱福《明日歌》

译文: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代: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译文: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4.考试容易考的古诗和诗句

1、前见古人见来者 2、采菊东篱下悠见南山 3、大漠沙雪燕山月似钩4、夕阳无限好只近黄昏 5、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生当作人杰死亦鬼雄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0、少壮努力老大徒伤悲 11、本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2、谁知盘餐粒粒皆辛苦13、野火烧尽春风吹又生 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5、青山遮住毕竟东流去16、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 17、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十指沾泥鳞鳞居大厦19、国破山河城春草木深 20、百川东海何时复西归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村 2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27、黄沙百战穿金甲破楼兰终还28、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9、粉身碎骨全怕要留清白人间3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31、独异乡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2、桃花潭水深千尺及汪伦送我情 33、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识君 3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须归 3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同38、毕竟西湖六月风光与四时同 3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春4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年 41、问渠得清许有源头活水来4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4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无晴却有晴 45、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应人46、洛阳亲友相问片冰心玉壶 47、绿阴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河豚欲上时 49、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5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5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5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5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4、春色满园关住枝红杏出墙来 55、咬定青山放松立根原破岩5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7、两黄鹂鸣翠柳行白鹭上青天58、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此山 5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6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62、使龙城飞教湖马度阴山 6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银河落九天6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65、儿童快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66、爆竹声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67、商女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庭花68、念天地之悠悠独怆而涕下 69、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7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7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7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74、我劝天公重抖擞拘格降人才 7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7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9、春风得意马蹄疾日看尽长安花8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81、平明寻白羽没石棱8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83、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84、野火烧尽春风吹又生8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86、春城无处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8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88凭君莫封侯事功成万骨枯 89、两黄鹂鸣翠柳行白鹭上青天9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度玉门关 9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92、道残阳铺水半江瑟瑟半江红 93、苦恨年年压金线人作嫁衣裳9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95、欲轻骑逐大雪满弓刀9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9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片日边来9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0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0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0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10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0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05、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10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0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108、朝辞白帝彩云件千里江陵日还 109、两岸猿声啼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10、多情却总似无情惟觉樽前笑成 111、道残阳铺水半江瑟瑟半江红112、人面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1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13、无边落木萧萧下尽长江滚滚来三、根据提供情境写诗句(1)百川东海何时复西归啊燕子去了有再来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时候我们日子呢却去复返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招手 (2)我们几手挽手默默地走去火车站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挚友呀舍得刹间分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题西林壁》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同强调习作心灵放飞情感释放写法要拘格语言要有自己性 (4)又次竞选失败我心抛入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两次竞选呀老天爷对我点也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呀 (5)秋佳节皓月当空轮圆月被黄灿灿月晕衬托着月光透明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大地上清风拂面由撩动我思乡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亲人好酸楚我禁潸泪下独异乡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亲人啊知道海外游子心 (6)湖边株丰姿柳树亭亭玉立纤细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好像树绿。

5.请大家帮我查一下有关的古诗

离别情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雨霖铃》 【宋】柳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春夏秋冬: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晓出净慈寺》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风花雪月:

《南歌子》 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

龙纹玉掌梳

去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

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山水风光: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名胜古迹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古诗词韵律

1.古诗韵律有哪些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古诗词的范围太广了,以律诗为例.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明清代常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明清代的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上平声15韵: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下平声15韵: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这些只是代表字.表示韵母的种类.有些字的发音,古代和现代不一样,所以这些只能做为一种参考.。

2.诗歌的格律和韵律有什么区别

一般说来,格律要求的内容比韵律要多一些,韵律包含在格律之中.很多诗歌都是只讲韵律,不必讲究格律的.而格律只是适用于格律诗词,韵律则只适用于传统定义中的诗歌.但现代诗已经突破了格律和韵律的束缚.以下是百度百科关于格律和韵律的介绍,供您参考.详细内容,您可以自行搜索.韵律,指声韵和节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旧唐书·元稹传》:“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听湖波拍岸,挺单调,可是有韵律.”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近体诗中的绝句以及词、散曲一般不需要对仗.古体诗相对最为宽松,一般只有不严格的用韵的概念.古风诗和格律诗的差别主要有三个地方:句法、用韵、平仄.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要求只用平声韵.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注:所有违背了格律禁忌的地方,都可以认为是出律,而不是仅仅违背韵律.违背韵律,当然更是明显的出律.对于格律诗来说,字数句数不符、失对、失粘、失韵、重韵、犯复、孤平、三连平等,都是出律.对于词来说,如果不按谱填词,所有离谱出格之处,都是出律.但出律的诗或词,并不妨碍它是一篇好现代诗或好文字.。

3.诗歌讲究节奏和韵律,主要特点诗什么性

谈到写诗就不能不谈韵、音律和韵律.因为它们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韵和音律合称韵律.可以说,没有韵律,就没有诗歌的神,没有韵律,诗歌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恐怕早就被文取代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诗下一个定义:诗是能唱易记的、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诗是应该讲究韵律的.不过,由于我国的音乐已由宫商角羽的五音发展到引进的西洋音乐的多来米发七音,音律的作用在现代诗中已不太重要了,但韵的作用依然存在,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试想,没有美感的声音能给人留下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印象吗?有人说西洋诗歌不压韵.错了,你那是误解,那是翻译惹的祸,至少在80年代以前,外国诗歌都是压韵的.即使你不懂外语,但只要懂韵,都能听出外语歌和诗歌的韵来.。

4.古诗韵律有哪些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拼音中所谓的韵母。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古诗词的范围太广了,以律诗为例。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

明清代常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明清代的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

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

上平声15韵: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下平声15韵: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这些只是代表字。表示韵母的种类。

有些字的发音,古代和现代不一样,所以这些只能做为一种参考。

5.什么是诗词的韵律

释义:平仄和押韵规范。详细解释:1.声韵和节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旧唐书·元稹传》:“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听湖波拍岸,挺单调,可是有韵律。” 2.指某些物体运动的均匀的节律。叶圣陶《倪焕之》十五:“她的肩背有韵律地波动着。”

诗词的韵律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押韵

押韵以格律诗的要求最为严格,许多字如一东中的“终”、“风”、“公”和二冬的“钟”、“峰”、“恭”,现在读音一样,律诗却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韵的错误,就要遭人耻笑,考试就要落第。中唐以后,才逐渐出现邻韵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诗用的十三元韵,但首句却用了邻韵十二文。词押韵不那么严格,像平声,词就合并到了14韵。

押韵还有选韵和次韵的难易问题。作诗,主动地选韵或被动地限韵,会碰到难易问题。像平声中的四支、十一真等,包含的字多,选用就容易,称为宽韵;而像五微、十二文等韵,包含的字较少,选用就难,称为窄韵;还有些韵,如三江、十五咸等,包含的字更少,选用很难,称为险韵;而像有些朋友“限韵”,则迹近于文字游戏了。诗友写诗填词时一定要注意韵部的选择。

宋代以后,和别人诗习惯要次韵或称为步韵,也可以看作是“限韵”的一种,不少文人喜欢玩这种押韵杂技,于高难动作中见功夫。苏东坡有一首次韵诗,就写得精炼自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1]

6.请问古诗词都有哪些韵律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拼音中所谓的韵母。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古诗词的范围太广了,以律诗为例。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

明清代常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明清代的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

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

上平声15韵: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这些只是代表字。表示韵母的种类。

有些字的发音,古代和现代不一样,所以这些只能做为一种参考。

7.诗歌的韵律是什么

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

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 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 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刘渊先生后来编著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即现在的《平水韵》。

8.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 á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拼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拼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

可以押韵。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 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是,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甚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s 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 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 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像n 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是;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详情请看王力《诗词格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