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文殊院诗句

1.描写文殊院的诗句

文殊院避暑

作者:李群玉 [唐]

赤日黄埃满世间,松声入耳即心闲。

愿寻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

教有万法,体性无殊,不可取法、舍法、非法、非非法

佛本一乘,根源自别,故说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

--成都文殊院

山水之间有清契

林亭以外无世情

--林则徐题成都文殊院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民国成都耆儒方鹤斋题成都文殊院

2.四川文殊院的历史文化

文殊院座落在成都市西北角,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

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

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 建筑俱焚,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寇,苦行修持,数年之间行著四方,声名远扬。传说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

市民群众认为慈笃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从此改信相寺为文殊院。 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1697~1706年),官绅军民捐资重修寺庙,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这82根石柱今天成为院中一景。 近代时,文殊院香火兴盛。

历任方丈都在这里开坛传戒,并办有佛学苑、传习所,培养僧才。 抗战时期,高僧大德佛源、太虚、能海等陆续到这里讲经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寺庙。 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

共有房屋200余间,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有僧人60多人。

现在是四川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走近寺前,只见古色厚朴的围墙盘绕在古刹四周,正门上嵌着“文殊院”三个大字,与围墙上“南无阿弥陀佛”、“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相映衬,使文殊院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寺内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等五重殿宇,两庑配以钟鼓楼、禅堂、观堂、客堂、斋堂、戒堂、念佛堂及各职事寮房,形成闭锁式的四合结构。 五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200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古朴宏敞,飞檐翘角,是典型的清代建筑。

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大小相同,院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静幽雅。又前临文殊院街,后畔万福桥侧,素有“寺殿接通衢,禅房远尘嚣”之说。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就拿供奉的佛像来说,寺内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

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护法韦驮像,1829年本圆法师主持塑造,整个塑像均以青铜翻砂而成,韦驮威武而立,相貌端庄,盔、铠、靴、杵的链锁,浮雕花饰,都雕琢剔透,工艺精湛,是一尊难得的艺术珍品。

还有一尊观音大士像,也为1829年用青铜铸造。观音慈祥平和地坐骑在水兽身上,形象生动,缨络衣纹、细致流畅。

所骑水兽,似狮非狮,似犬非犬,造型独特,温顺可爱。这尊造像,反映了清代较高的雕铸水平。

另有一尊缅甸玉佛,是文殊院和尚性鳞1922年一路募化,历尽艰苦,步行到缅甸请回的,也十分珍贵。 在藏经楼,收藏了各种佛经上万册,其中有康熙皇帝御赐的《药师》、《金刚经》等,十分珍贵。

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文曰:“从皆趋世,出世者谁。

人皆遗世,世谁为之。爰有大士,处此两间。

非浊非清非律非禅。惟是海月都师之式庶,复见之众缚自脱。

我梦西湖天宫化城,见两天竺,宛如生平,云披月满。遗像在此,谁其赞之,惟东坡子。”

果亲王墨迹是清朝雍正年间,果亲王赠给文殊院的墨宝。 条幅上写着“日面月面,胡来汉现。

有时放行,有时把断。世法佛法,打成一片。

苦作一片会,遇贵即贱。不作一片会,麦里有面。”

另有一副于佑任所书“圄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的对联。 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类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

印度贝叶经是1887年寺僧明宽法师从印度请回的一部佛经,十分珍贵。千佛袈裟为明代祟祯皇帝的妃子所绣,绣工细美,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

发绣观音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女用自己的头发绣成的一幅水月观音像,衣纹、毛林全用经文组成。 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挑纱文殊为清代女信徒吴贞女用挑纱的方法制成,远看烟水茫茫,很像是绘画,十分精美。 金刚经宝塔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杨光坼用绳头小楷抄写《金刚经》,全部经文组成一座宝塔,远看是图,近看是经。

舌血含宝是指清朝时有三位和尚用舌血书写的《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 藏经楼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千、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

文殊院以它优美的园林、庄严的殿堂、众多的文物吸引了大批中外来客。文殊院的素撰佳看也闻名退还,中外来宾争相品尝,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3.形容黄山的诗句

描写黄山的诗词 望黄山诸峰 唐 释岛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

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 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

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 因公檄按游黄山 宋 吴黯 倏忽云烟化杳冥,峰峦随水入丹青。

地连药鼎汤泉沸,山带龙须草树腥。 半壁绛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灵。

霓旌去后无消息,犹有仙韶动俗听。 游黄山留题 宋 张冠卿 路尽清溪逼画图,乱云深处插天都。

雾开虎豹文姿出,松隐龙蛇怪状孤。 吐焰看砂奴火齐,凌虚精舍碍灵乌。

我来为访容成侣,试问丹丘果有无。 游黄山 宋 朱彦 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游黄山 宋 焦炳炎 秀出云霄一杖探,诸峰高下护晴岚。

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见龙津月在潭。 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无语住三三。

粥鱼敲动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结庵。 汤泉 宋 焦静山 渟渟灵水养灵珠,籁定波生注玉壶。

洗尽尘劳多少客,不知还解洗心无。 送温处士归黄山百鹅峰旧居 唐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石床峰 元 汪珍 常约高僧访上方,峰头老树挂斜阳。 仙翁何处归来晚,风落松花满石床。

题黄山 明 方勉 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兰。 百道飞泉鸣玉佩,千寻石柱架琼峦。

隔林幢影招青鸟,出洞箫声送彩鸾。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风景入琴弹。

同友人游黄山 明 汤宾尹 冒雨穿山羡未曾,息肩无寺寺无僧。 宽围白浪身千叶,峭入青天手一藤。

龙吼药炉舂急杵,猿调茶鼎煮孤灯。 与君伸脚量峰碛,踏着云光不记层。

翠微峰 宋 无名氏 洞里乾坤世莫知,时闻啸鹤带云归。 几回洞口乘风立,欲挟飞仙入翠微。

黄山歌 清 汤复 老人今年七十七,家在黄山东之侧。 山距吾家百余里,梦寐常劳面未觌。

今年鼓勇扶筇往,彳亍危岑神惕惕。 步步跻攀绝援引,崖石刮耳壁摩鼻。

天生老骨不知疲,眼看松石步登陟。 堕崖坠壑都无谓,纵死兹山意亦得。

黄山行 清 释弘仁 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清 魏源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黄山杂诗 清 孙洤 名山刻画总支离,万态千容到始知。 高以难窥终爱瘦,险多不测乃成奇。

云随变幻无常致,松不雷同总怪枝。 若结茅庵青翠处,真修何必让安期。

黄海杂兴 清 余鸿 浮云变幻岂无心,闲看云飞酒自斟。 双壁如门霞是障,群峰拔地笋成林。

雪依片石留鸿爪,台峙层峦理素琴。 钟子难逢谁识我,高山流水慕知音。

三折岭望黄山 清 董法海 回头三折望黄山,客路匆匆山自闲。 寄语芙蓉峰六六,相思都在白云间。

辞黄山(之三) 明 黄道周 亦是吾家峰,神物不可谱。 顶髻在心眸,一一屈指数. 百丈潭 明 方大治 东风敛夕霏,山色霭晴晖。

天上银河落,潭边白练飞。 深林啼鸟绝,危磴采樵稀。

已冒垂堂戒,岗头一振衣。 朱砂庵 明 江天一 曲磴千盘尽,何曾任凿穿。

本来超色相,不假幻因缘。 翠滴松稍雨,岚开嶂外天。

此中饶静解,何事问栖禅。 古刹犹金碧,乾坤等劫灰。

息机原在悟,彼岸本无媒。 转梵猿常下,传经鸟自来。

他年返初服,结庐向丹台。 游黄山宿狮子林作 清 崔国因 三十年前此地游,禅房草榻暂淹留。

湿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风夏已秋。 自惜鸿泥成往迹,重携蜡屐豁新眸。

山灵见我应相识,青瘦形容似旧不? 百步云梯 明 唐世靖 一线天高不可升,穿云深处有梯登。 猿惊难上回山木,鸟骇迟飞落野藤。

行客携筇常起伏,山僧着屐每凌兢。 后阶先幸奇松护,独立能遮最上层。

鸣弦泉 清 释音可 石上悬琴琴醉寒,五更三点是谁弹? 清音流出相思泪,月照风吹竟不干。 晚入药谷 清 吴雯清 清鸾峰下步迟迟,为访幽居足已疲。

穿壑板桥惊欲坠,隔林茅屋望犹疑。 桃源旧径依津间,药谷孤楼傍石窥。

仅有残僧相对晚,寒潭清啸少人知。 耕云峰 清 汪树琪 谁驱黄犊逐云行,片片芙蓉欲种成。

布谷春风吹不到,故叫山乐代催耕。 雨不止题壁 清 钱谦益 凭仗鞋尖与杖头,浮生腐骨总悠悠。

天公尽放狂风雨,不到天都死不休! 小心坡 清 余鸿 鱼背崎岖无奈何,小心缓步度高坡。 语儿山路休闲险,世路须知险更多。

文殊院 清 黄起溟 乱云堆里结孤茅,云作斋粮石作巢。 老衲有时闲不得,数声清磬落松梢。

登光明顶 清 胡与高 登临不用挽藤萝,绝顶光明霁色多。 云过匡庐飞紫盖,岚拖天目扫青娥。

忽分二海成孤屿,细数千峰乱放荷。 下界茫茫仙路杳,乾坤何处是吾窝? 玉屏峰 清 汪士鋐 玉屏峙霄汉,鸟道度松门。

昨日登临处,诸峰屐底存。 云生甘在下,嶂出尔何尊。

极目无穷尽,空青抹一痕。 前海观莲花峰 清 石涛 海风吹白练,百里涌青莲。

壁立不知顶,崔嵬势接天。 云开峰坠地,岛阔树相连。

坐久忘归去,萝衣上紫烟。 云外峰 清 程之鵕 飘渺离奇峙碧空,浑疑云外复云中。

杜鹃开向春光后,烧遍峰头万树红。 鲫鱼背 清 许。

4.形容黄山的诗句

黄山行 清 释弘仁 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清 魏源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黄山杂诗 清 孙洤 名山刻画总支离,万态千容到始知。

高以难窥终爱瘦,险多不测乃成奇。 云随变幻无常致,松不雷同总怪枝。

若结茅庵青翠处,真修何必让安期。 黄海杂兴 清 余鸿 浮云变幻岂无心,闲看云飞酒自斟。

双壁如门霞是障,群峰拔地笋成林。 雪依片石留鸿爪,台峙层峦理素琴。

钟子难逢谁识我,高山流水慕知音。 三折岭望黄山 清 董法海 回头三折望黄山,客路匆匆山自闲。

寄语芙蓉峰六六,相思都在白云间。 辞黄山(之三) 明 黄道周 亦是吾家峰,神物不可谱。

顶髻在心眸,一一屈指数. 望黄山诸峰 唐 释岛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 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

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 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

因公檄按游黄山 宋 吴黯 倏忽云烟化杳冥,峰峦随水入丹青。 地连药鼎汤泉沸,山带龙须草树腥。

半壁绛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灵。 霓旌去后无消息,犹有仙韶动俗听。

游黄山留题 宋 张冠卿 路尽清溪逼画图,乱云深处插天都。 雾开虎豹文姿出,松隐龙蛇怪状孤。

吐焰看砂奴火齐,凌虚精舍碍灵乌。 我来为访容成侣,试问丹丘果有无。

5.关于描写赞美黄山的诗句古诗大全有哪些

赞美黄山:

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望黄山诸峰

唐 释岛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

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

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

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

因公檄按游黄山

宋 吴黯

倏忽云烟化杳冥,峰峦随水入丹青。

地连药鼎汤泉沸,山带龙须草树腥。

半壁绛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灵。

霓旌去后无消息,犹有仙韶动俗听。

游黄山留题

宋 张冠卿

路尽清溪逼画图,乱云深处插天都。

雾开虎豹文姿出,松隐龙蛇怪状孤。

吐焰看砂奴火齐,凌虚精舍碍灵乌。

我来为访容成侣,试问丹丘果有无。

游黄山

宋 朱彦

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游黄山

宋 焦炳炎

秀出云霄一杖探,诸峰高下护晴岚。

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见龙津月在潭。

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无语住三三。

粥鱼敲动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结庵。

6.形容奇石的诗句

1、江间饶奇石 唐 杜甫 《石柜阁》2、奇石云根浅 唐 钱起 《仲春晚寻覆釜山》3、寒泉浸、几峰奇石 宋 朱敦儒 《满江红·竹翠阴森》4、震泽生奇石 唐 刘禹锡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5、铿锵辨奇石 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6、汝山饶奇石 唐 孟郊 《汝州陆中丞席喜张从事至同赋十韵》7、玩奇石路斜 唐 孟郊 《峥嵘岭》8、林中有奇石 唐 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似鹿石》9、闻君采奇石 唐 李德裕 《临海太守惠予赤城石,报以是诗》10、题诗足奇石 唐 皎然 《妙喜寺高房期灵澈上人不至,重招之一首》11、一丛奇石古苔龛 元 张雨 《太常引 浴鹄湾有咏写奉易玄》12、骞腾立奇石 宋 陆游 《感怀》13、潦收出奇石 宋 陆游 《将离江陵》14、奇石插碧井 宋 陆游 《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诸山》15、青青菖蒲络奇石 宋 陆游 《堂中以大盆渍白莲花石菖蒲翛然无复暑意睡起》16、风漪奇石出临洮 宋 陆游 《休日与客燕语既去听小儿诵书因复作草数纸》17、奇石玩荦角 宋 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18、异书奇石小崚.清 龚自珍 《已亥杂诗 198》19、翠竹并奇石 明 唐寅 《枯木竹石图》20、奇石斓横道 宋 敖陶孙 《仆以绍熙壬子中夏二十有五日始跻篁讨龙井》21、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22、峰奇石奇松更奇 清 魏源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23、岳立奇石苍苔皴 宋 范成大 《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堂》24、寺门奇石万鬼凿 宋 方回 《灵隐寺行呈伏虎岩》25、薜荔络奇石 宋 方回 《秀亭秋怀十五首》26、更复得奇石 宋 方回 《治圃杂书二十首》27、奇石来公几案 宋 胡寅 《赋向伯共五老小山六言五绝》28、怪怪奇奇石 宋 刘克庄 《药洲四首》29、环城五里皆奇石 宋 刘镕 《句》30、荒崖失奇石 宋 释文珦 《喜雪》31、奇石翆 宋 司马光 《二月中旬虑问过灵宫门始见花卉呈君倚》32、戏遣秀句为奇石 宋 吴则礼 《从贯道求双幅图》33、天然奇石耸云端 宋 谢岳甫 《大涤洞天留题》34、奇石依林立 宋 徐文卿 《雨后到南山村家》35、滩边奇石象鸡冠 宋 阳枋 《鸡完滩》36、端为怪奇石 宋 杨万里 《看刘寺芙蓉》37、榛中奇石安至此 宋 张耒 《和定州端明雪浪斋》38、瘦竹依奇石 宋 赵蕃 《题白龙洞三首》39、玲珑奇石绕林间 宋 赵与泳 《偶侍郡侯游群玉浪吟二绝聊记岁月时淳佑乙巳》40、奇石韵高非令色 宋 郑清之 《到龙井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