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理解

1. 古诗词中的色彩

2.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

1.古诗词中的色彩美概括

秦观《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杜甫“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宿灵岩寺 【唐】戴叔伦 凉风来殿角,赤日下天西. 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唐】姚合 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蟹 【唐】唐彦谦 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 送僧归漳州 【唐】吕温 溪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 偶作 【唐】杜牧 惊杀东邻绣床女,错将黄晕压檀花.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新春 【宋】陆游 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 感春 【唐】白居易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送程六 【唐】王昌龄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 思 【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唐】李白 畴昔紫芳意,已过黄发期. 菊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无题 【唐】李商隐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山行 【唐】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江下 【唐】杜荀鹤 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 马上晚吟 【唐】白居易 出早冒寒衣校薄,归迟侵黑酒全消. 拟醉 【唐】元稹 怜君城外遥相忆,冒雨冲泥黑地来.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寄韩谏议 【唐】杜甫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菩萨蛮·大柏地》**)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无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骆宾王)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苏轼)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画眉鸟》欧阳修)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杨万里)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少年行》王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杜牧)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词》刘禹锡)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长安秋望》赵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蒋捷)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林升)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侄孙湘》韩愈)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李白)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杜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杜牧)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古柏行》杜甫)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2.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转自南京市08中考试题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

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

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13.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3分14.说说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2分) 答:15.④、⑤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3分) 答:16.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

(3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答:17.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

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村。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限。

答:参考答案:13.(3分)(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 (2)全篇用色 (3)多色组合 14.(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15.(3分)不能。

因为前者明显,直观,后者需稍加玩味。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意思对即可) 16.(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意思对即可) 17.(3分)①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②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 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意思对即可)。

3.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体现在哪些方面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以黄色的相容,通过动静、隐露辩证诠释生活的瞬间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富有诗情、诗趣和诗理。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山行》)审视深秋枫叶的独特色调,体现出作者对秋色、秋味、秋韵的抽象思索。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作者通过对烟年里最美妙的柳色和草色的独到把握,写出了自然绿色最特别的时令特色,表现了对正处蓬勃茁壮期的春景及其生命力的热情赞颂。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通篇以雪白为基本色调,冷色的雪,凄清的气候特点,都显示出钓鱼人与周围环境的极不协调与高强度的冲突。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词将红绿对比描述得生动无比;红、绿是一对高纯度的互补色,互补色构成的对比效果最强烈、最刺激,如果正确处理面积比例关系,往往会取得既对比强烈,又丰富调和的良好效果。

4.诗词中的颜色(诗词+分析)

比如这首诗:《人 心》

作者:上官梵溪

山泉林木风声笛,

盘根错节促相依;

两眼一鼻双耳齐,

唯心所动万缘起;

见之所见心之倚,

念之镜花水月迷。

分析:这首诗的色彩境象很大,第一句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片森林意境,第二句我们好像又见到了树根,这两句的色彩绿色,理深层的意思是道出了芸芸众生的依存关系;第三句及第四句是拟人手法,写了因果之缘,最后两句是总结到人身上,人心的欲念,所种之因。这首诗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而又是一片森林之状所引起的,所以它带给我们的色彩是绿色,你好似能感到作者是站在森林的老树根下所写出的。总体感觉是绿意古风又具有一定的禅意,是一首好诗。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1.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转自南京市08中考试题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

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

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13.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3分 14.说说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2分) 答: 15.④、⑤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3分) 答: 16.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

(3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答: 17.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

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村。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限。

答: 参考答案: 13.(3分)(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 (2)全篇用色 (3)多色组合 14.(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15.(3分)不能。

因为前者明显,直观,后者需稍加玩味。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意思对即可) 16.(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意思对即可) 17.(3分)①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②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 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意思对即可)。

2.古诗词中的色彩美概括

秦观《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杜甫“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宿灵岩寺 【唐】戴叔伦 凉风来殿角,赤日下天西. 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唐】姚合 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蟹 【唐】唐彦谦 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 送僧归漳州 【唐】吕温 溪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 偶作 【唐】杜牧 惊杀东邻绣床女,错将黄晕压檀花.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新春 【宋】陆游 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 感春 【唐】白居易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送程六 【唐】王昌龄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 思 【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唐】李白 畴昔紫芳意,已过黄发期. 菊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无题 【唐】李商隐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山行 【唐】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江下 【唐】杜荀鹤 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 马上晚吟 【唐】白居易 出早冒寒衣校薄,归迟侵黑酒全消. 拟醉 【唐】元稹 怜君城外遥相忆,冒雨冲泥黑地来.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寄韩谏议 【唐】杜甫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菩萨蛮·大柏地》**)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无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骆宾王)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苏轼)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画眉鸟》欧阳修)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杨万里)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少年行》王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杜牧)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词》刘禹锡)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长安秋望》赵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蒋捷)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林升)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侄孙湘》韩愈)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李白)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杜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杜牧)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古柏行》杜甫)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3.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转自南京市08中考试题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

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

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13.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3分14.说说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2分)答:15.④、⑤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3分)答:16.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

(3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答:17.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

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村。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限。

答:参考答案:13.(3分)(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 (2)全篇用色 (3)多色组合 14.(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15.(3分)不能。

因为前者明显,直观,后者需稍加玩味。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意思对即可) 16.(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意思对即可) 17.(3分)①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②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 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意思对即可)。

4.《古诗词中的色彩美》的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1.(3分)(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 (2)全篇用色 (3)多色组合2.(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意思对即可)3.(3分)不能。因为前者明显,直观,后者需稍加玩味。

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意思对即可)4.(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

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意思对即可)5.(3分)①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②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 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意思对即可)。

5.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现颜色的词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6.感受古诗词的美

体现颜色的词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