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思维导图

1.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

1.新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原文

你好,新版语文书是2016教育部审定版本。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词四首原文如下:【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新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原文

你好,新版语文书是2016教育部审定版本。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词四首原文如下: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意思

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次北固山下: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钱塘湖春行: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

干枯的的枝藤弯弯曲曲,错综复杂的缠绕在千年老树上,偏偏是在黄昏时分,数只乌鸦栖息在

老树上,在那秋风寒瑟的深秋,不连贯的哀鸣着。

弯弯的小桥懒懒的跨在蜿蜒的溪流上,溪水清澈见底,潺潺的流水声不绝。荒凉废弃,人迹罕

至的乡间小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的白马在西风中不停的仰天长嘶。

4.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的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好极了,用诗歌来咏叹自己远大的志向吧!

春天,我走在钱塘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向阳、暖和的树,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 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5.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阅读题

自己看看 懂了你就明白 没时间帮你看 抱歉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观沧海 观沧海诗意图 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解说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

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

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好极了,用诗歌来咏叹自己远大的志向吧!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耸”,高。

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 星汉:银河。 幸:庆幸。

至:极。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极了啊。

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字词句基础知识 沧海 “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

苍海:即沧海,大海。 “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

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è),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

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 澹澹 “澹澹”的本义是水波动的样子。

本诗“水何澹澹”即用此义。还可以形容心神恬静的样子。

如刘向《九叹·愍命》“情澹澹其若渊”。又可形容广漠。

如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澹澹:形容天空辽阔广漠。)

萧瑟 “萧瑟”,是联绵字,用作形容秋风的声音,出自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本诗“秋风萧瑟”用本义。

又写作“萧飒”。 “萧瑟”又可用来形容寂寞凄凉。

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灿烂 “灿烂”是叠韵联绵字,光彩耀眼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辞藻华美。

本诗“星汉灿烂”,灿烂,光彩耀眼。张衡《思玄赋》“文章奂以灿烂兮”,灿烂:辞藻华美。

又写作“粲烂”。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为配乐歌唱而加上的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

6.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意思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好极了,用诗歌来咏叹自己远大的志向吧!

春天,我走在钱塘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向阳、暖和的树,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 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7.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每一首诗句节奏划分,并说说若考试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貌似是这样,如果考试出题的话,很有可能出天净沙和钱塘湖春行。

8.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

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

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

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

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诲的意思:教,传授。

乎的意思:语音助词。 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罕》)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9.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答案补充

王 湾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译文: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答案补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答案补充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